蜀汉有蜀汉的浪漫

2024-05-13 14:41暮云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朝堂曹魏蜀汉

暮云

三国时代的故事,是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里最为耳熟能详的历史之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曹魏政权源自曹操,其祖父曹腾为权倾朝野的中常侍,父亲曹嵩花钱捐官太尉,曹魏政权的上层大多是弘农杨氏、颍川荀氏这些高门世家。孙权凭借父兄基业,随着最初的淮泗人才凋零,早早就和顾、陆、朱、张这吴中四姓和解,让东吴政权的“江东化”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而刘备这个中山靖王之后的那套说辞只能拿来唬人,真实的刘备真的就是一个“织席贩履之辈”,加上任侠的关羽、杀猪的张飞、布衣青年诸葛亮、老兵黄忠……这些基本盘让蜀汉的创业筚路蓝缕,以至于刘备在年近四十的时候,还要垂泪“功业未成、髀肉复生”。

曾有不少人慨叹,无数人在20岁的时候充满了梦想,30岁还能坚持的人已经寥寥无几,40岁就会发现梦想是奢侈品。像刘备这样四五十岁仍不躺平仍在追逐梦想的人,因稀少而可贵。

曹魏和孙吴朝堂层出不穷地上演了“洛水之誓”“淮南三叛”“二宫之争”“孙綝之乱”,每一次都是血流成河。反观蜀汉,即便后主刘禅昏庸,后期黄皓弄权,但没有发生过震动朝堂的动乱。

蜀汉的历史是理想主义者拼搏的史诗,这里有刘备对关张和诸葛亮超越君臣的信任,也有诸葛亮在朝堂之上的言传身教,更有这群人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浪漫理想。

夷陵之战后,驻扎在江北的黄权带着近万精锐被迫投魏,却坚定相信刘备不会对他的家人开刀。结果刘备确如黄权所料而为,还说是自己对不起黄权。李严作乱,诸葛亮也不過上表将其废为庶民。当诸葛亮死后,李严认为今后不会有人再起用他了,哭得伤心而死。

蜀汉是三国之中最弱的存在,以一州抗十二州,可谓惨淡经营。很多人之所以喜欢蜀汉,或许是来自悲剧英雄带来的遗憾。蜀汉政权时间不长,总体保持着政治清明,生机勃勃,其关键在于有一群忠臣良将。费祎儿子布衣素食,不从车骑;邓芝妻子不免饥寒,死时家无余财;姜维不娶侧室,宅舍弊薄……

在后人看来,蜀汉北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但不北伐,迟早会被强大的对手温水煮青蛙。王朝倾覆时,仍有诸葛亮之孙诸葛尚、赵云之子赵广、黄权之子黄崇这些蜀汉的二代三代们血战沙场,壮烈殉国。刘禅投降后,姜维这样一个从魏国投降过来,连刘备之面都没有见过的人仍存“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的斗志。

蜀汉政权的主要范围在四川,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在历史上的很长时期基本能做到自给自足,生活压力不大,这里的人容易“无欲则刚”,对物质没有过于强烈的欲望。

后来东晋桓温伐蜀成功,沾沾自喜,便问当地一个老人:“当年诸葛亮有什么过人之处?”此人回答说:“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这让桓温顿感惭愧和心服。金庸在《笑傲江湖》中也写道,川人头上所缠白布乃是为诸葛亮逝世戴的孝,武侯遗爱甚深,是以千年之下,白布仍不去首。

这些故事的真假并不重要,人们乐于传颂这样的美好。如今在西南地区各处可见的孟获城、姜维井都是人们对这些美好怀念的延续。陈寿在《三国志》里记载:(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公正和公平。有人说,我要是生活在那个年代,希望官员可以像诸葛亮那样,不仅带领大家改善生活,还清廉爱民;我希望我的兄弟朋友可以像刘关张三兄弟一样,荣辱与共不离不弃;我希望上级可以像刘备那样,看中我的才能破格提拔,若犯了一般性错误,也希望能被宽厚对待。

历史上有过很多乱世,蜀汉的短暂存在,在民不聊生的乱世里,永远是一抹亮色。

猜你喜欢
朝堂曹魏蜀汉
曹魏的书法新纪元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速生林
刍议曹魏屯田的背景及影响
蜀汉“大赦”初探
宽容的吕蒙正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剑客
四大名著话“拼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