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清
“我特别幸运,能够在这样一个高度重视技能的时代快速成长。我是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成长起来的,我也时刻牢记自己承担着为吉林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全国青联委员、长春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洋如是说。
刘洋是土生土长的吉林人,在“削铁如泥”的数控车工行业,他带着明确的奋进目标,以拼搏与坚持闯出一片天。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职业教育培训先进个人、吉林工匠等荣誉。从在技工院校初学本领、掌握技能,到在大赛中磨砺成长、不断精进,再到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传承技能、立德树人,他在见证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始终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自我激励,也为更多学子筑建起梦想的桥梁。
今年三月底,刘洋的工作节奏依旧飞快,电话铃声不时响起,他正忙于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吉林省选拔赛暨吉林省第二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的准备工作。这次省赛的举办地就在长春科技学院,作为此次吉林省选拔赛组委会技术专家,技术文件审核、现场对接等各项事宜都需要刘洋参与决策。
“这次大赛的特点之一就是所有参赛选手都是农村户口,11个比赛项目,比如养老护理员、育婴员、茶艺、电工、餐厅服务、农机修理工、电子商务等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首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相比,这一届我们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训练体系。”谈起大赛,刘洋语速颇快,清晰且准确地介绍着。
陪学生训练、与各方专家沟通、参与现场评分……近年来,刘洋为厚植“技兴吉林、能创未来”技能人才培养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努力。他熟悉学生们的痛点和需求,他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甚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通常,一名技术人员需要约20年才能从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而刘洋仅用了10年。
1989年,刘洋出生于长春市一个名叫奢岭的山村。父母常常在外跑运输,他一人在家,很小就能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自小目睹父母在外奔波辛苦,刘洋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一技之长。2005年,刘洋初中毕业,到长春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数控加工专业学习。
在校期间,刘洋坦言,自己不是成绩最好的,但他相信自己是最努力的。因为拼命学习数控加工的各项知识,他对这项由电脑控制设备进行加工的技术由陌生,到产生了浓厚兴趣,渐渐感受到沉浸其中的快乐。
得益于学校人才培养机制和自身拼搏努力,经过在长春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的两年理论学习后,刘洋获得到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半年的机会。
在天津,刘洋不断了解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他通过自动编程的数控技术,加工出一副国际象棋。虽然彼时的象棋制作是将简单零件制作成复杂零件,与精密零件仍有差距,但这项实践打破了刘洋对数控加工技术原有的认识,他不禁感叹,“它是灵活的、多变的、生动的、魔幻的”。数控车、数控铣和数控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技术,刘洋很快掌握。他加工完成的国际象棋、螺纹配合、内孔、型腔等工艺成果,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称赞。
执着向上、奋斗不息,一直是刘洋的自我要求。2007年7月,刘洋在长春广友机械精密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实习工作。上班时,他积极学习工艺流程、操作技能;下班后,他自学计算机相关知识。没多久,他主动和领导提出应用自动化程序进行加工生产的想法,并畅想了未来自动化生产的潜能与机遇,得到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
带着热情与憧憬,刘洋把所学技能应用在实际生产环节,不断摸索、检验、修正,经过数个日夜,成功实现了生产工艺的自动化编程,降低了企业耗材损耗率,减少了手工编程出现的失误,将企业日生产率提升了约10%,直接带动企业生产利润提升近15%。工作近8个月,刘洋已成为这家企业历史上工资三级连跳、涨幅最快的员工。
2008年春,始终关注母校发展的刘洋了解到学校正在招聘数控机床专业教师时,没有太多犹豫,立即做出重返校园的决定。凭借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他从十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应聘成功。在找工作初期,刘洋也曾受过“低学历”的“白眼”,吃了许多苦,他心间有一颗种子——将来要通过教育改变更多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认知。虽然只在企业中奋战了短短数月、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但他还是坚定地回到校园,带着“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做事原则探索着新的道路。其中不变的是,在数控技术领域不断追求卓越的信心与决心。成为教师那一年,刘洋年仅18岁。
回到母校,刘洋开始担任数控实训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数控实训课的教学任务。面对和自己年龄相近的学生,刘洋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全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他深知,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有所建树,才能为学生们铺就成才之路。
刘洋利用课余时间在六年内完成了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跨越。他還作为职工组选手积极报名参赛,一次次大赛的锤炼成为他当好职业技能教师的重要积累。2008年12月,刘洋参加长春市职业技能竞赛,获职工组数控车床项目第三名。次年12月,他再度参加该竞赛,获职工组数控车工项目第一名,并被授予“长春市青年职业技术能手”称号。2010年,他参加吉林省职业技能竞赛,获职工组数控车工项目第一名,并被授予“吉林省技术能手”称号。
征战赛场的步伐,刘洋从未停下。2010年底,为准备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刘洋既培训学员参赛,自己也在进行高强度训练。在封闭集训期间,他的手被部件砸伤。短短几分钟,刘洋的手厚厚肿起。到了医院,他对医生说:“简单处理就行,我还要比赛。”这时,距离比赛还有7天,刘洋想的是,无论如何都要参赛!凭着想要完成比赛的意志,刘洋忍住剧痛,缠着纱布,咬着牙完成了近10个小时的零件加工。
当天比赛在广东佛山举行,从下午两点开始,刘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每一项操作,其间连晚饭放在一旁都没有注意。晚上约11点,比赛结束,他的脸上、身上都是汗。走出比赛场地,他整个人虚脱地躺在草坪上。最终,他取得教师组第21名。尽管已结束比赛,刘洋脑海中还在复盘比赛环节,想着如何可以将没能加工好的两个零件完成得更好。
每一次洒下的汗水、付出的心血、留下的伤疤成为刘洋前进路上的一步步台阶。2011年,在吉林省首席技师大赛中,他获数控车工项目第二名。在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吉林省“金蓝领”职业技能竞赛中,他获数控车工项目第一名。
2016年,早已获得多项荣誉的刘洋报名参加吉林省职业技能竞赛。训练场地距离刘洋的住处约50公里,他每天一早就赶去训练场地练习项目操作。他中午不外出吃饭,仅带个饼或面包简单充饥,“训练场地的开放时间有限,我能省时间就省”。比赛中,遇到的各类难题都没有超出他的准备与预期。这次大赛,他获得数控车工项目第一名,并被授予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刘洋说:“每一次比赛都要当作第一次比赛去用心对待,这样才能在赛场上发挥出更好的水平。”2017年,年仅28岁的刘洋已成为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站在讲台上,刘洋常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经历,更通过一次次高强度的实训与陪伴,让学生们感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责任、使命与机遇。
刘洋说:“作为一名教师,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没有休止符,更没有终点站。”无论是日常教学中教学思路、实训教室的提升与完善,还是一次次陪着学員们忘我训练,刘洋所有的付出只为一个目标,“要把学生培养得比我更优秀”。
2016年,为迎战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刘洋带领学生在北京集训基地进行长达4个月的集训,每天的训练时长在14个小时以上。这期间,刘洋挤出一天时间回长春完成了结婚仪式,又立即返回集训基地。刘洋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这次比赛的准备工作中,经过数月辛勤付出,他带领学生取得了东北三省在全国选拔赛中最好的一次成绩。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准和能力,刘洋向校领导提出“数控标兵班”教学计划,即成立一个专注于竞赛选手培养和一体化教学的实验班。2016年9月,数控标兵班正式成立,刘洋同时进行实训车间的升级改造,让学生们用上更加先进的加工技术。当了解到广东有院校给学生们使用精密度更高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进行训练时,刘洋坐不住了。他和教师团队一起进行研发,多次深入机床生产企业一线,采集机床数据,再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成功研发出一种桌面式五轴数控铣床,既压缩了制造价格,也为学校高端教学设备增添了有力支撑。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转眼即至。2018年3月,刘洋带着数控标兵班的学员到广东参加集训。到了集训基地后刘洋发现,当与现场的高手、强队同台比拼时,学生们准备得还远远不够。他立刻调整状态和思路,先不急于训练,而是带着学生利用一周时间仔细观察记录,再逐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
在集训的最后阶段,刘洋陪着学员在训练车间常常从早上8点训练到晚上12点。正逢广东的五月,车间没有空调,不一会儿,他们就汗如雨下。到了晚上,刘洋和学员在车间的机床旁,铺一张垫子躺下休息。这期间,他们创下了一个月集训近430个小时的纪录。
2018年6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开赛,比赛结束次日凌晨,当得知学员的成绩位列全国第五,并入选国家队时,刘洋流下了骄傲的眼泪,那一刻,过往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了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学习最新的操作技术知识,刘洋带着教师、学员到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参加训练,同时邀请名师、大国工匠来学校授课。至2018年,长春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在数控机床领域方面,从软件到硬件,都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
2019年,刘洋作为“全国技术能手”被引进到长春科技学院任职,担任机械技能开发中心主任。在校方的大力支持和刘洋的积极推动下,2020年,学校建立工程训练中心,投入约2000万元的操作设备,为本科生、专科生,以及更多技工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环境。刘洋提出“比技能、促质量、求提高”的比赛观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带领中心教学团队进行项目式教学,将先进的理念、技术传递给更多学生。
2020年,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吉林省代表团在大赛86个项目中共参赛76个项目。作为吉林省选拔赛专家组组长,刘洋负责76个项目的技术方案审核、选拔赛筹备、选手选拔集训、对接专家等工作。在与专家们对接技术细则和标准时,工作量重且复杂,常常凌晨两点,刘洋还在沟通推进工作。这年,“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被人社部列为新职业,刘洋也是增材制造项目的教练,负责所带选手的训练工作。该项目操作全程约15个小时,大赛要求高、强度大,刘洋就陪着参赛选手吃住在车间,打磨每一项操作。
“在现场参加这样规模的长时间比赛,对选手的意志力是很大考验”,刘洋一直尽最大努力为参赛选手们提供技能支持、思想疏导、身体保障,“最好的房间,最好的饭菜,我们都先给选手”。这届比赛,刘洋所带领的增材制造项目,取得银牌。吉林省代表团共获2枚银牌、3枚铜牌和28个优胜奖,奖牌总数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第12位,团体总分排第15位,在东北地区位居第一。
刘洋的高度责任心与忘我付出常令选手们难忘和感动,而刘洋心中记挂的都是选手们的成长进步。“当他们掌握了前沿技术,就能制做出更高质量的零件,变得更自信。他们一直的坚持、艰苦严格的训练,也都能通过成绩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
2023年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刘洋再度出征。他带着选手去省内外集训、拉练,指导的选手获得银牌、全国技术能手、最佳选手奖、入选中国集训队等,吉林省代表团共取得2银3铜40优胜。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刘洋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刘洋对于科技创新的研究、探索从未止步。在精密生命科学仪器前沿技术领域,他积极建立校企合作,推动解决长春光机所“单细胞分选”科研项目的产业化技术问题,设计出用于精准位移和精密操控的位移装置,为研制出国内外首台(套)基于激光能量技术的单细胞精准分选仪,贡献智慧和力量。
工作室也成为学校师生头脑风暴、提升技能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工作室共取得创新成果12项,转化成果107项,发表论文16篇,课题7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3项,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3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3人,“吉林省技术能手”58人,等等。
用心耕耘,时间里自有答案。刘洋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教育,常利用假期,多次前往广东、北京、江苏、浙江等地的先进院校,深入学习一体化教学模式,参加教研教改培训,运用学校设备长期与学生开展各项实验研究。如今,刘洋培养的多名学生或留校任教,或在大型企业担任核心技术骨干。
今年三月,刘洋开始担任起长春科技学院副校长一职,继续为学生的成长步履不歇。4月2日,由团吉林省委、吉林省青联主办,长春科技学院、吉林省青联技能人才界别工作委员会承办的“创业奋斗‘就在吉林”吉林省青年技能人才宣讲报告会举行。会上,多名大国工匠分享技能强国、技能报国的情怀与担当。现场学生们既为行业专家的工匠精神所感动,也更加坚定要学好专业技能、助力家乡建设的决心。
技能报国正当时。刘洋认为,新时代技能人才要努力成为攻关新兴技术、破解工艺难题的行业专家。他表示:“如何培养打造更多技能明星、行业专家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我们要让更多技能人才家喻户晓。”未来,他希望自己能肩负好培养更多新时代工匠重任,有更多学生走上国际舞台,为吉林争光、为祖国添彩。
责任编辑 赵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