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扎根电力一线32年的“追光者”

2024-05-12 11:24梁伟
中华儿女 2024年5期
关键词:李辉保护装置继电保护

梁伟

电力系统十分庞大,发生故障难以避免,此时往往就需要通过自动装置,在短时间内快速发现并切除故障,这就是继电保护。为了这项事业,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变电修试所继电保护工、特级技师李辉32年如一日,迅速分析判断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自动装置动作行为的正确性,找出故障发生点。

从一线工人到大国工匠,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李辉从未放松前进的步伐,一直坚持走创新之路。多年来,他完成37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牵头开展各类大修技改1000余次,排除15项电网安全重大隐患,先后带领团队完成技术攻关60余项,主导制定2项国家标准,拥有6项行业首创技术……

2024年3月,李辉当选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他说:“我认为工匠精神的基石是敬业,灵魂是创新。创新和创造不只是科学家、工程师的事情,一线工人在生产实践中也可以做到。我可以不是劳模,不是专家,但一定是‘新时代的追梦人。”

好奇心是不断创新的原动力

1971年,李辉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因为生活在农村,他小时候常常在山沟沟里疯跑,在他看来,那就是无忧无虑的童年。说起儿时的梦想,“那时候坐着黄牛拉的车,慢腾腾的,偶尔看见大路上开过的汽车,特别羡慕。”他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天天坐车,在路上飞驰。

十岁那年,李辉和在昆明工作的父母团聚了。第一次来到昆明的李辉,只有一个感受,“这片土地空气里都是春天的味道,我喜欢这里的一切。”

李辉中专毕业,学习的专业是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就业渠道主要为电力行业生产第一线,这让本来就对电力感兴趣的他一下子就找到了未来的方向。

1992年,毕业后的李辉进入昆明供电局当学徒工,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在这里一干就干到了今天。进入了继电保护班后,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从而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转。那两年,李辉在班组里做过材料员,也做过班组技术负责人,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挥了作用,跟着老师傅一起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除了掌握操作技能,李辉对继电保护设备工作原理也非常着迷。他买来一大堆继电保护装置相关的元器件和前沿专业技术资料,拼命学习和消化。为此,他还在家里搭起了一个试验室,利用业余时间专门搞研究。当时,有同事看到他天天抱着书本,而且看的还都是工程师看的书,都觉得不可思议。李辉笑言:“有人劝我,没必要学‘屠龙的技术来‘杀猪,还是要休息好,身体健康了,工作起来才更安全。”

在李辉看来,中专学到的知识不是太深,但工作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他又是一个特别爱琢磨的人,遇到问题不喜歡逃避。“很多问题靠想是想不出来的,必须做试验。”李辉相信,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他一直坚信,技术工人同样可以做出成绩。

单位一直有“老带新”的传统,刚入职的几年,很多老师傅都带过李辉。“师傅们各有所长,我的成长和进步也很大。”师傅们无一例外都是工作态度严谨,安全意识极强。一次,李辉差点忙中出错,“班长郭师傅一把拉住了我的手,严肃地对我说,你的一个小失误可能就会造成大范围的停电,当时我就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责任重大。”

1995年,李辉接到了去澄江110千伏变电站送电的任务。当时天气十分闷热,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接线复杂,特别容易出现问题,仅在送电过程中就前后失败了三次。每次失败,变压器都要停电,相关保护装置要重新接线、检测,现场的工作人员个个都累得汗流浃背。

李辉当时的想法只有一个,“这样操作太麻烦了,能不能改进一下?”周围的同事乐了:“教科书上都是用这种方法,你想怎么着?能比书上的方法还要好?”李辉想,如果把变压器和保护装置看作一个整体,使用低压试验电源调试成功后,再投入高压电网运行,是不是就可以一次性试送成功,不用反复停电了呢?

后来,李辉便以试验电压法测量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向量图为方向,在进行了大量理论计算和数据分析后,成功实现了用380伏试验电压在送电前检测主变保护二次回路接线正确性。凡是经过该试验的变压器,都是一次送电成功,此后,这个方法推广到了全省,乃至全国。

用创新点亮万家灯火

李辉认为,继电保护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学好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专业。“其中有很多用途不同的保护装置,比如变压器保护、电抗器保护、线路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电动机保护等,学习过程中还会不断有新技术出现。所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继电保护专业人员,是需要长期不断学习的。”

为了学习,李辉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1996年6月,他成为昆明供电局东区供电分局继电保护班技术负责人,此后他购置了第一台程序烧写器、第一台程序擦除器,设计了第一块电路板……1998年,为了更好地学习微型计算机保护,月工资不到900元的他,没有丝毫犹豫,用1.8万元购回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为的就是随时能在电脑上画电路图。他先后买过四台笔记本电脑,从零学习编程、画电路图、应用专业软件,弄不懂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做试验验证,逐渐成为一名继电保护专业全能型专家。

2000年,李辉因为表现出色,被提拔至昆明供电局东区供电分局生计室主任。在旁人看来,未来一片光明,但是对于他来说,更喜欢的是在现场负责专业技术工作。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年多,李辉挺不住了,恰逢昆明局成立继电保护所,李辉申请回到技术岗位担任班组技术负责人,希望专心从事技术工作。至今,他再也没有离开过一线。

回到技术岗位的李辉,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很亲切。那个年代,变压器冷却循环系统是由电磁元件构成,故障率颇高。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李辉自主设计电路板、编写控制程序,将原本由大量分离元器件构成的逻辑电路改由微控制器统一控制。此后,他和同事不断优化改良,并与设备生产厂家合作,研制出微机型散热系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还形成了昆明供电局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准。时至今日,国内所有电力系统变压器的冷却控制系统都在按此标准生产销售。

“相位伏安表”被称为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眼睛,是专业人员测量电气量特性的必备仪表。近年来,随着大量冶炼负荷和绿色清洁能源的接入,给电力系统的电气量测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其具有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往往导致专业人员测量数据无效,特殊情况下甚至需要调度部门改变运行方式才能完成测量。

李辉多次与仪表制造厂家沟通,要求研发新型“电气量同步测量及智能分析”型仪表,但由于技术难度较大,迟迟未能应用于市场,于是李辉决定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仅历时一年,可同步测量32路电气量、在1mA下可以精准测相位、具备自动同步测量记录功能的新仪表被研发出来,测量电气量数量及范围分别是当前国内仪表的5倍和4倍,全面超越国内同类产品中的“旗舰”。2020年,该研究获南方电网公司“职工创新成果最具推广价值奖”,并在2023年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发布。

云南作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拥有较多的变电站。于1993年投运的安宁草铺变电站,是云南电网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也是国内第一个高海拔500千伏超高压输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力发展需要,电站的变电设备和技术亟须改造,2009年,李辉接下了改造任务,需要将运行多年、技术相对落后的变电站融入新技术,以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这个站非常特殊,最初建设的时候,很多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且历经多次改造,内部很复杂。面对这个挑战,压力很大,也很激动、很兴奋。”为了安全、顺利地完成任务,每当别人都收工入睡时,李辉还在忙碌,准备次日的工作任务分解,分析工作的难点、危险点,仔细核对图纸。一年零三个月时间里,李辉的休息时间屈指可数,他说:“当时就想着企业这个‘大家的工作能安全顺利。”经过改造,草铺变电站旧貌换新颜,直到目前运行良好。

在实践中破解技术难题

多年来,在电力系统的日常工作中,各种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都会让李辉沉醉其中。他说:“把各个地方学习到的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有意思,这种学习我特别享受。能够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2014年,李辉和同事发现个别10千伏线路保护装置电流回路没有接在电流互感器的保护用绕组上,故障发生时,保护装置不能正常采集故障电流,引发拒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只能停电排查,影响了供电可靠性。这个难题在国内外都没有研究和解决的先例,李辉和团队决定迎难而上,研发一种信号装置,在不影响一次、二次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把存在隐患的线路找出来,针对性整治,避免不必要的停电,同时降低10千伏线路保护装置拒动的概率,提高供电可靠性。

李辉带领团队历经8个多月的时间,从研发方案到测试环节层层设计,经过数十次的失败和测试后,制作了三台验证机。第一次测试成功后,整个团队欢欣鼓舞,可惜没过多久,由于电磁干扰问题,研发出来的新设备没了用武之地,团队成员有些沮丧。然而,李辉没有轻言放弃,一切推倒重来,开启新的研发方案。几个月后,新设备又出来了,不仅解决了之前的疑难问题,还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授权。

李辉说:“分析我们研发的新设备的测量数据,就好像听电流互感器在‘唱歌。不同的绕组有不同的声音,进而区分出电流互感器的绕组属于哪种准确等级的绕组,发现问题再针对性地停电,有效防范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拒动,还可直接发现路电流互感器开路、短路等故障。装置有效解决了困扰继电保护人员、计量部门、运行部门的难题,避免了不必要的停电,提高了设备可用率和供电可靠性。”

正是在这样不断创新和探索中,李辉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11年1月,被评为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10年度劳动模范;2014年当选云南省劳动模范;201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此后,中华技能大奖、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电力教育协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中国电力楷模提名奖、中央企业先进职工等荣誉也纷至沓来。

2011年,“李辉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这让他内心充满了更加澎湃的创新动力。他说,“在这个平台上,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付出,为电力行业技术攻关、技术交流和技术创新作出贡献,为公司培育更多爱岗敬业、业务精通、创新钻研的青年技术人才。”

2018年,昆明供电局变电修试所继电保护高级工宋庆林和李辉成为师徒。“师父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品质。”宋庆林刚进公司的时候,周围人就告诉他,“和你师父到现场,就别想着太早结束。”他第一次和师父处理一个“罕见”的跳闸故障,经过调取故障录波、分析数据、判断问题,不知不觉忙到了凌晨三点,“结束时师父说了句‘还早,就知道他在现场有多么全神贯注。”

宋庆林坦陳,师父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对工作的热爱。“师父总是说,‘即使退休了,我还在这里,师父是真的热爱这份事业,爱到骨子里的那种。每次遇到困难,他都特别兴奋,立刻开始分析研究、制定应对措施,白天干完活,晚上就回工作室做试验,一干就是四五天。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没事的,干就完了。”

在李辉技能大师工作室传、帮、带的影响作用下,工作室培养出了10名技术专家、11名技能专家和4名省公司技术能手,排除、解决重大隐患15项,生产难题7项,专利50项、软件著作权6项,创造经济效益超4000万元。

李辉说:“当选云南省第一位大国工匠,我既感到荣幸,又感觉责任重大、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100%满意的服务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我最幸福的事,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学习所得,解决问题,不断前行。我今年才52岁,有一颗年轻的心、好奇的心、奋斗的心,还可以为国家做更多事情。”

责任编辑 赵汉琪

猜你喜欢
李辉保护装置继电保护
Mechanism of microweld formation and breakage during Cu–Cu wire bonding investigat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Intrinsic two-dimensional multiferroicity in CrNCl2 monolayer*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措施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措施
关于配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几点探讨
翻车机人行通道光电安全保护装置
特殊任务
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发展趋势
火电厂热控自动化保护装置的维护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