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的新质思维

2024-05-12 11:34《中国民商》庄双博
中国民商 2024年4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基础设施

《中国民商》 庄双博

回顾人类发展史,不难发现,人类发展就是一部围绕着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从采集狩猎到铁犁牛耕,从蒸汽机到电气自动化,从流水线手工生产到数控机器智能生产——每一次伴随着生产力的跃升,当人类有了更加丰富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在走向下一个瓶颈,并迎接下一次技术革命。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我国经济经过40余年的快速发展,在技术革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中,已经站在了重要经济转型的前沿。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理念,而后,他又多次提及阐释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对于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解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新质生产力之“新”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为创新先导、区别于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新形态。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新生产者、新生产对象、新生产工具、新基础设施。

新生产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在历史上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生产者是生产力发展中最能动、最活跃的重要要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来源。生产力的提升既需要普通生产者的劳动付出,也需要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科技生产者的创新成果。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表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的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改革开放的四十余年,高速增长的经济增长固然有政策红利、人口红利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科学技术在劳动生产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尤其在进入20世纪后,科技创新在生产力结构体系中不断改变原有的形态,成为劳动生产中的重要变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则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就是要培育创新人才、激活人才引擎。

新生产对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数字社会,生产对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拓展。尤其是当前的数字时代,数据要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对象,数据是指在数字平台算法下运行的、由海量数字劳动者共同创造的、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系列数字、字母等符号的组合。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并提高生产效率的社会现实,表明了数据不再纯粹是为人类使用而存在的数据形式,而已成为参与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数字技术和實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立足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将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路径。

新生产工具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破局之器。新型生产工具是打破原有生产方式瓶颈的利器,同时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外在尺度,不同的生产工具表征着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手推磨产生的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而在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新型生产工具已经成为实现生产力突破的重要工具,新生产工具来自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新兴科技的融合应用,是具有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等属性的进一步解放生产者、削弱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限制的迭代升级后的生产工具。当把新生产工具逐步应用到传统产业中,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必然会推动生产力跃上新台阶。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周期轮动、低碳生产要求等条件下,如何高效、低碳地保障经济稳定发展,对于新生产工具的产业应用尤为重要。

新型基础设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曾提出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新质生产力理念要求我们对新型基础设施持续跟踪研究。

新质生产力之“质”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和过程。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呈现连续性、渐进性的状态。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这种变化呈现间断性、飞跃性的状态。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社会生产力发展也是如此,农业社会时期,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当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的时候,量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积累,以机器大生产为突破点的质变随之到来,农耕文明逐渐转化至工业文明。之后的电气技术、数字技术也都是在原有生产力发展至一定阶段后逐渐由量变转为质变的必然结果。唯物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也阐述了事务发展的基本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会伴随部分质变,而在质变中也会带有量变的特征。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这一过程体现了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以及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充分符合了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需要明晰的是,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通过“局部质变”转变为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的“质”是新“质态”。 生产力诸因素在构成生产力系统时首先在物质技术属性上要彼此互相适应。这种在物质技术属性上互相关联的状态即称之为质态。那么新质生产力就是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秦德君表示,先进生产力质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技术权重大幅度提升。“科学”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技术”作为技能形态的生产力,渗透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诸实体要素中,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其作用日益加大,成为生产力发展中的新质和决定性构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第二,创新力权重持续放大。如何按照“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这一要求,营造鼓励探索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机制,丰富创新平台、打破创新限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各种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竞相涌现,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取得新突破的一个关键;第三,体制性要素权重不断增加。先进的体制激发创新动能,促进生产力发展;落后的体制扼杀创新动能,阻碍生产力发展。一些地方发展快、质量高,有其内在的体制性因素,反之亦然。由此,构筑包容性强、能激发动能的生产性体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第四,智能权重进一步扩展。新质生产力,一定程度上是“新智”生产力。智能发展日益形成复杂的结构,渗透和运用于现代化大生产的各个系统,如生产工具系统,发动劳动工具进行生产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将各种劳动资料有机结合起来的控制系统和信息传递系统以及产品运输、贮藏和其他所需的辅助性劳动资料系统。可以看到,生产力的参数在不断扩容和刷新,在新质生产力构成中,智能正日益获得更大权重;第五,“新质”劳动者权重日益提升。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人与劳动资料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论生产的社會的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所有的生产力要素,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新质”劳动者的培育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质”是新“质效”。 质效即质效管理,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调控管理过程。具体来说,质效包括生产的产品质量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质量与效益的矛盾,因此需要根据企业目标综合估算经济成本,以获得一个质量效率平衡点,从而使企业的经济利润最大化。质效不是事物一般性的变化和发展,它要求事物的根本属性在整体上得到提升和强化,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或者对全局利益的增进发挥好的影响作用。新质生产力要使得生产工艺、品质大幅提升,要以新技术新产品驱动新的社会需求。

民营企业家的“新质”思维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创新,民营企业是创新驱动的主体力量,是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因此,着力发挥好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作用,有利于推动民营企业抓住机遇科技创新,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担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为构筑竞争新优势和赢得未来主动权注入新动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截至2023年5月底达到5092.76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中的占比提升至92.4%。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发布的数据,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升级的主体,所以民营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数据、信息、网络作为三大新生产要素,因其自身的强渗透性、多兼容性、超时空性,具备了整合传统生产力的能力,能够从生产要素‘羽化成由数据生产力、信息生产力和网络生产力构成的新质生产力。”“网络安全产业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纽带产业。”齐向东说,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越深,对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需求越高。高水平、实战化的网络和数据安全能力,将成为每个新场景、新主体的必备能力。齐向东表示,奇安信作为网络安全龙头企业,在解决AI的安全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担当。“奇安信这两年和各个行业合作,在‘AI+安全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步。相信未来,我们会和更多应用场景相结合,确保AI技术快速发展。”

“民营经济活力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近年来,受内外部环境影响,民营经济活力承压不小。”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转型换挡阵痛明显,惯性增长方式失灵;二是一些支撑行业的增长受转型、周期等因素影响,业绩明显下滑,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三是预期分歧较大,部分民营企业观望情绪有所蔓延。刘永好表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新质生产力将为撬动行业蓬勃发展提供新支点。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认为:“新质生产力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业要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在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对于中小企业,如何以技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建议,政府要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可以在四个方面出台政策:第一,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中小企业更倾向于颠覆性、原创性创新,但在现有科技计划机制中,中小企业无法与大型企业同台竞技;第二,设立中小企业技术转让资金,促进成果转化。建议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财政资金,支持科研单位和高校向中小企业转让技术和开展技术创新合作;第三,在财政资金科技计划中引入充分竞争机制;第四,加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建议优化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和运作,提高资金支持技术创新的使用效率,并通过详尽的事前审查和优先受偿权设计等降低投资风险。

“科技创新对于中小型传统制造业民营企业来说,并非易事”,河北途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顾艳梅表示,“传统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利润率相对较低,制造业本就以规模取胜,中小制造业企业规模一般不会太大,它们存在的社会价值更多在解决地方就业问题。以河北省清河县为例,截至2022年全县市场主体总量8.4万家,得益于优良的营商环境,成为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全市第一的县。这些市场主体中绝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为本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关于如何提升更广大中小企业家的“新质”思维,顾艳梅认为一方面在管理方面拥抱数智化,包括上下游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内部的节能减碳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是在产业转型方面,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河北途顺积极引进适用于新能源车的零部件生产线,并获得了较好效益。“小企业也能有‘大作为,只要不故步自封,开拓思维,拥抱变化,就能够持续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  李秀江)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基础设施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