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迁
“他特别能吃苦,非常能干,三四个人的活计他一个人就能干完,大伙儿都叫他‘铁人。他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将300多亩无法耕种的盐碱滩改造成良田交给了团场;他义务植树15年,栽下100多亩近10万棵柳树、榆树、沙枣树、白杨树等,农场的路边、渠沿、田埂、荒地里都生长着他栽的树……他获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准噶尔劳动奖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50周年纪念章,被列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英模谱,获得各种荣誉达18项……”2022年6月的一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负责人正在一个农家庭院给我们介绍李发成的事迹,一位身高一米八上下的大汉走进来,农场负责人迅即笑道:“说铁人,铁人到,他就是我给你们说的李发成。”我端详眼前这位被称为“铁人”的壮汉,浓眉大眼,方盘脸,眼眸特别有神,头戴一顶蓝布帽,身穿一身褪色的运动服,满脸笑容,声音洪亮。他顺手拉过来小板凳,坐下后介绍自己:“我今年74岁,有一儿两女,儿女都已成家立业,我也享清福了。我平常喜欢打乒乓球,喜欢唱歌。”说着说着,他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又唱起了《我为祖国献石油》。高亢的歌声,动人的表情,认真的模样,深深感染了我们,随之轻声哼唱。“李铁人了不起啊。”我要写一写眼前这位朴实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六连的退休职工。
一
李发成,1948年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县。1962年,李发成14岁时,他远在新疆的姐姐带话来,说新疆不错,饿不着肚子。年幼的李发成在大人们的启发下,决定上新疆去投奔姐姐。
20世纪50年代末,共青团农场刚刚成立,急需土地、人口等各种资源,以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生产。为了支援兵团建设,上级政府将原联盟大队(昌吉佃坝乡所属)两个生产队划归共青团农场,李发成和姐姐一家人摇身一变,成了兵团人。与所有农工一样,李发成也积极投入到团场建设的热潮中。
李发成22岁那一年,遇到了他现在的爱人,她也来自甘肃省,也是共青团农场的职工。老乡加同事,共同语言多,就在这一年的秋天,他们走进婚姻殿堂。结了婚的李发成,犹如一辆加足油的坦克,干得更欢了。
开荒造地,向戈壁进军,向荒滩要粮。这时候的李发成体壮个儿大,力气也大,始终冲在前面。他积极参加青年突击队,突击队开进草湖滩、芦苇地,摆开阵势,敢教荒滩变模样,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硬是用铁锨、十字镐将一截截芦苇根、梭梭根挖出来,肩挑背扛弄出地,然后将这一片片荒地开垦出来,整平。手上磨出了泡,扁担压肿了肩,可没有一个人叫苦。就这样,功夫下在哪儿,成绩就出在哪儿,一块块条田被开垦出来。若是从空中俯瞰,这些条田就好似五线谱,农场职工忙碌的身影宛若跃动的音符,谱写着田园的乐章。
不论是开荒造地,还是挖渠,搞秋收,李发成样样干在前面。他力气大,不惜力,有时白天晚上连轴转,他也不在乎。他说,只要能吃饱肚子,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力气。那时候,背麻袋的活儿很多,麦场上,库房里,平时的装车卸车都少不了将麻袋背上去、背下来的,一麻袋粮食通常有一百多公斤,力气小的根本背不动。一般人背麻袋必须有两个人帮忙将麻袋抬到后背上,而李发成根本不需要别人帮忙,自个儿就将麻袋扛走了,看得众人目瞪口呆。关于背麻袋这项劳动,农场还进行过比赛,一开始,无人是他对手。后来,有个叫何生彪的青年人追赶上来,与他平起平坐。
每到年终,都要进行评比,不用说,连队的第一名总是李发成,农场的第一名也多半属于他。他的饭量出奇地大,两个人的饭食轻轻松松就吞进肚里。鉴于他能干又能吃,共青团农场领导研究后决定,将他每月的口粮定量(冬季)增加到45斤,而其他人为21斤。能吃能干的李发成,成了共青团农场公认的“铁人”,“李铁人”这个称号不胫而走。他说,那时候,不想别的,就想争个先进,当个模范,先进模范光荣啊!
二
1965年,李发成进了民兵连;1971年,李发成调到了机务连。在脏活累活面前,他始终冲在前面。土地承包到户,机务连解散了,李发成开始种他的承包地。这期间,不论连队将他的承包地划分到哪儿,只要地边上有荒地,哪怕是石头滩,他都狠下功夫,一锹一镐把地里的石头挖出来,一车一车拉出地,硬是把地头边角的土地开垦出来。若是盐碱地,就进行排碱,然后找来农家肥上到地里,增加土壤肥力。经过几年的改造种植,这些原本没人要的石头滩盐碱地全变成了良田。在那个土地紧缺的年代,开荒造地是为国家做贡献,李发成受到了表彰。据农场统计,在10多年的时间里,李发成共开垦荒地300多亩,改造成良田后,全部上交给连队。
一般新分配的土地,肯定沒有他原来精心侍弄过的土地肥力好,这不要紧,他有办法。“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他到处寻找农家肥,一如既往地垦荒造地。李铁人不愧为铁人,他总有使不完的力气,也总有办法找来畜粪。原来,畜牧连的哈萨克族职工,家里或是地里总有一些需要拉运的活计,可他们没有车子,李发成便出动自己的三轮车,帮这些少数民族兄弟拉运。活儿干完了,主人给他结算运费,他笑眯眯地说,钱就不要给了,给些畜粪吧。这些哈萨克族人家里都养着牲畜,不缺畜粪,听他这么一说,自然非常高兴,指着粪堆说,随便拉。
每到春夏之交,正是农闲时节,畜牧公司开始收购羊毛,公司没有车,便雇上李发成和他的三轮车收购羊毛。剪羊毛前后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可对于一个农工来说,能挣一笔钱贴补家用,多好啊。他还买了一台粉碎机,不仅自用,还给别人家粉碎饲料、饲草,给家里挣些收入。
三
李发成发现,水渠旁边,光秃秃的,不好看。夏日从旁边走过,没有一点绿荫,火辣辣的太阳烤得人难受。种些树吧,有了树,就有了绿色。说干就干,他首先找来容易成活的柳条,先浸泡到水里,几天后从水里捞出来,一根一根插进渠沿。柳树成活率高,遇水就活。到了秋天,这些柳条不仅全活了,还长粗了一些。第二年春天,渠边一片葱绿。
首次植树成功,令李发成信心大增,再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在戈壁沙漠占优势的新疆,多么需要防护林来抵御风沙,保护良田,保护家园。认识到栽树的好处,李发成栽树的决心更大了,他要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
最初,他在自己的承包地四周栽种,一年一年不停地栽,直到把能栽树的地块全部栽满。这些小树渐渐长大,成为一道道农田防护林,成为保护庄稼的卫士,他又把目光转向那些大家共同使用的渠沿、路边,一一栽上树。几年时间,他竟然把甘莫公路至水库道路的两旁、水渠两边全都栽上了树,甚至把树苗栽到别家承包地旁,真是栽树成瘾了。
像他这样大量地栽樹,哪里有那么多可供栽种的树苗?这个问题也许会难住别人,可难不住李发成,他早就把树苗的下落瞅好了。原来,101团、102团、103团成立较早,基础较好,栽的树也多。他骑上自行车,驮上捆树枝的绳索,跑到人家的林带里折树上的枝条,这是一个既经济又实用的办法。若是有人来阻拦,他态度非常诚恳,将实情和盘托出,对方看他态度好,又那么喜欢栽树,再说折些树枝也不影响树的生长,也就作罢。折回来的枝条,杨树枝或是柳树枝,在水中浸泡上几天,然后进行扦插。树苗的问题就这样轻松搞定,还没花一分钱。李发成之所以能将一般人不容易办成的事儿搞定,主要是他心肠好,经常帮助别人,树立了好口碑。
李发成种的树越来越多,除了柳树,还有榆树、沙枣树、白杨树等。不仅有农田防护林,还有道路林、片林等。据农场有关部门统计,十几年来,李发成义务植树达100多亩,约10万棵树木。
树多了,需要干的活儿自然越来越多,如定期给树浇水,拔草。树田里的芦苇特别多,根深难除,极费劳力,一家人干不过来就要雇人。到了秋天,还要用石灰水刷树,一来防止牲畜啃树,二来防止虫害发生。
四
李发成与农场的少数民族同志相处融洽,这些人若是遇到了困难,就来找他帮忙,他都乐于伸出援手。比如,少数民族农工家里没有车,遇上往地里拉种子、肥料等活计,或是秋天从麦场上往家里拉粮食等等,只要吭个气,李发成就开上自己的三轮车,帮他们拉运。多数的哈萨克族人家都养着牲畜,有时,需要几根搭建牲畜圈棚的椽子之类的木料,跑来找李发成。几根椽子怎么算钱?拿去用吧。因此,大家都喜欢他,他成了民族团结的表率。团场还给他颁发了“助人为乐模范”奖杯。
哈萨克族人家喂牲畜,一般长草长喂,这样对牧草的浪费较严重,往往是牲畜吃一半糟蹋掉一半,被糟蹋的草料与牲畜粪便混在一起。李发成看在眼里,觉得非常可惜,便将这些畜粪拉回来进行处理,将牧草和粪便分离,分离出来的牧草用水冲洗后,再经粉碎,可以继续喂牲畜。他也养上了牛,种地和养牛相得益彰,互相弥补,形成良性循环——庄稼秸秆用来喂牛,牛粪又是很好的农家肥。他养的牛最多时达到50多头。到春节前,昌吉市的屠宰商就找上门来买牛,靠养牛,李发成为农场职工勤劳致富带了一个好头。
20世纪80年代初,电视机还是稀罕物,一般人家里都没有。李发成是连队里最早买电视机的,虽然最初用的是黑白电视机,但一点也不影响大家的收看热情,到了晚上,周围邻居、大人小孩都来他家看电视。有时,连队还把他家当成了议事场所,省去了召集群众的麻烦。后来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色电视机,他家依然人来人往,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好几年。
就在李发成退休的第二年,他看到许多青年人闲暇时没地方玩,有些小学生放学回来因家长仍在地里干活而没地方去,就在原先的住房(四连小康村)旁修了一间大房子。他从乌鲁木齐买来一张乒乓球桌,不久,又买了一张,供年轻人打球;还将家里的方桌搬来摆上,供学生们写作业。
冬天,李发成的娱乐室暖意融融,村里的年轻人围拢而来,挥拍击球,好不惬意。学生放了学,大人没回家,就在这儿写作业。左邻右舍非常感动,都说李铁人为大家办了一件好事。兵团第六师的领导专程赶到他家,参观了他的娱乐室,表扬了他这种大爱无私、甘于奉献的精神,并奖励他500元奖金。李发成把钱捐给了学校。他说:“我修这个娱乐室,大家在玩,我也在玩。我有退休工资,学校办学不容易,各方面都需要钱,这些娃娃是我们的后代,将来,还要靠他们建设祖国哩。”
告别李发成,离开共青团农场,我驱车行驶在回昌吉市的路上,耳旁响起李发成说过的话:“那时候,不想别的,就想争个先进,当个模范,先进模范光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