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改变了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不仅承担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扮演了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以任务群推动课堂进程,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本文将介绍任务群视角下对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的思考。
一、巧用任务群视角,剖析课文,梳理语文要素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安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课文。本单元是从孩子们的角度去表现儿童的生活,使他们懂得了勤奋的快乐,体验到了亲情的真诚和深厚,在语言的学习中获得了一种思想的熏陶。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
第一,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想法。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要感受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能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也是根据这一语文要素来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
第二,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方法;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是复述课文的重要基础。这一点在这一单元的不同课文的学习任务中得到了体现。
二、任务群视角下,结合学情,制订教学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能初步提取关键信息,用图片来讲述课文内容,通过课文理解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自主認识“柱、员”等14个生字,会写“船、底”等10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4段,按照步骤,加上表示顺序的词,借助图画和动画,讲述称象的经过,学习词汇“到底、才”表达的意思。(重点、难点)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了解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含义,进行分析和评判。(难点)
4.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精神。(重点、难点)
三、合理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首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既有爱玩的一面,又有希望被认可的一面。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一方面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不会觉得被机械地灌输知识,而是在这个故事里扮演某个角色,把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创设的情境要让学生有实际的知识收获,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并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同时,教师要予以肯定和认可,满足他们被认可的需求。
其次,贴近生活。《曹冲称象》这篇文章虽然涉及历史人物,并且是我们生活中不常见的给大象称重,但实际上相当贴近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中,一群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出谋划策,这是很常见的。
最后,符合语文教学的逻辑。良好的情境设计和驱动性问题,一方面可以推进教学的进度,使得语文教学任务有序展开;另一方面驱动性问题具备典型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以及互相合作、协作解决难题的积极性。
四、基于任务群视角的教学过程
《曹冲称象》学习任务:
我是聪明“小曹冲”
——二上《曹冲称象》学习任务设计
核心知识:1.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想法。2.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主题情境:大象体重如何称。
角色任务:请你介绍一下曹冲称象的过程。
驱动性问题:曹冲和官员们的办法对比,说说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表现性评价:评选最佳“小曹冲”
任务设计:见表1。
任务一:穿越古代遇称象
1.课前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小问题:如何给手机称重?如何给一把花生称重?如何给你的同桌称重?总结:完成称重的一个条件是需要有一杆足够大的秤。
2.上课伊始,学生观看大象视频,想一想怎么给大象称体重。
师:要解答这一难题,我们应该从古代人的智慧中寻找解答,让我们穿越回去看看吧!
3.出示任务:穿越回古代,正巧遇见曹操和一群人在看着大象发愁。请你朗读课文,了解一下发生了什么事,并且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4.汇报交流识字以及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1)重点指导“秤”:出示“秤”以及秤杆实物,指导学生通过实物认识“秤杆”“秤钩”“秤锤”,记住“秤”这个字。
(2)重点指导“称”:出示“称”甲骨文,指导学生明白“称”的古文像一只手提起一条鱼。
(3)出示并认读量词“一头大象、一堵墙、一根柱子、一杆大秤、一棵大树、一条线、一艘大船”。
(4)运用量词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古时候,有人送了曹操( ),官员们说要用( )做秤杆来称象,曹操听了直摇头。最后,曹冲却用( )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意图:“称”和“秤”是一组音、形易混字,需重点指导,依据《场景歌》帮助学生识记本课量词,最后用量词完成填空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任务二:众说纷纭论称象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第1~3段,思考听了官员的办法后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2.合作讨论。
(1)感受象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比喻句可以让学生通过关键词感受大象的高大。
(2)比较句子,理解“到底”的含义。
出示: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对比读两个疑问句的语气,找出不同,理解“到底”的含义。
(3)讨论官员办法是否合适。
3.分角色朗读官员们的办法,并配合动作和表情,理解当时曹操听了直摇头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主题为中心进行阅读研讨,避开烦琐的剖析,指导学生对文章加以整体理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协作与表现能力。)
任务三:我是曹冲 我来讲
1.出示任务:曹冲所说的方法能否使曹操感到满意?快来争做最佳曹冲解说员吧!
2.分步骤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1)画句子,知办法。
自学提示:朗读第4段,标出曹冲说了几句话,用横线画出表示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
(2)读句子,分步骤。
分句朗读,将“赶”“画”“赶”“称”这些动词作为支架,梳理出曹冲称象的步骤:赶象上船、在船舷上画记号、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称石头的重量。
(3)说步骤,读句子。
随机出示称象步骤,引导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课文句子。
(4)排顺序,说过程。
完成书后练习题:按顺序排列曹冲称象的步骤。指名将称象步骤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接着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到“再”“然后”,并协助学生补充“先”“最后”表示顺序的词,并用表示顺序的词来讲述曹冲的称象过程。
(5)看图片,讲过程。
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说出课文中相应的步骤和句子,并结合图片合作讲述曹冲称象的经过。
(6)看动画,练解说。
结合视频解说曹冲称象的过程,评选出最佳曹冲解说员。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6个层次来落实,层次一提取有关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层次二借助动词理清曹冲称象的步骤;层次三重复记忆称象步骤,为排序、讲述称象过程打下基础;层次四通过排序并借助表示顺序的词语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层次五借助图片,脱离文字讲述称象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有序表达的能力;层次六为动画配音的方式介绍称象过程,能够激趣,提升学生的有序表达。)
任务四:小曹冲 大智慧
1.出示任务:通过比较官员和曹冲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2.以示意图为支架,先回顾官员称象法行不通的原因,再帮助学生梳理出曹冲称象法行得通的原因是这艘船相当于大秤,水相当于秤杆,曹冲用一块一块的石头替代了大象,这样大象的重量等于石头的重量,因此这个称象办法是行得通的。
3.理解“才”含义。
出示:曹冲七岁。
曹冲才七岁。
对比读句子,引导学生明白“才”字有“刚刚”的意思,并带有夸赞的语气,体现了曹冲的聪明过人,再引导学生通过造句学会迁移运用。
4.通过夸赞曹冲,认识到曹冲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小男孩,并且明白只有动脑筋想办法,才能把難事变成易事。
(设计意图:通过示意图将曹冲的想法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的呈现形式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后夸夸小曹冲,学习人物品质,达到回顾全文、升华情感的目的。)
任务五:我也争当“小曹冲”
1.出示任务:小曹冲不仅为称象想出了好办法,还写出了一手好字,请你们也来争当小曹冲,把这些字写美观、写工整吧!
2.整体观察,区分结构。
(1)引导学生发现10个生字多为左右结构的字。
(2)发现构字规律后提示书写要领,重点指导“船”字的书写。讲解“船”的造字规律,提醒学生“舟”作为偏旁时横要变成提,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4)重点指导“底”,广字头的一撇写得要舒展一些,“候”字不要漏掉中间的竖。
3.自主练写,师生点评,选出写字达人小曹冲。
(设计意图:通过分辨形近字,了解字理,学生能知晓古人的造字方法,加深书写记忆。)
五、基于任务群视角,制订评价标准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任务评价可以采用过程性行为评价与终结性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激励学生在任务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曹冲称象》的终结性成果评价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来体现。例如,小朋友,你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吗?请你们画一画,借助表示顺序的词介绍你的称象办法吧!而过程性行为评价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通过按照顺序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交流曹冲称象办法好的原因,了解曹冲小时候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品质以及能写一手好字等,获得不同的星级评价。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定安里小学)
编辑: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