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点面结合教学实践

2024-05-12 17:06张梅
新课程·上旬 2024年4期
关键词:壮士英勇五壮士

张梅

一、教材分析

从选材上说,《狼牙山五壮士》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但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空洞地说教很难达成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落实这一语文要素,首先让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的句子是哪几句?将五人分开来写的又是哪几句?学生找到句子后梳理:“面”的描写是对群体的概括,“点”的描写是对个体的聚焦。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叫作“点面结合”。接下来结合单元篇章页明确本单元学习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紧接着默读第2自然段“点”的描写部分,圈画具体描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的关键词句,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批注感受)。学生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把“点”写具体的。此时再来总结“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这部分的学习将指向“关注描写、学习写法”。

二、教学流程

(一)铭记壮士,齐读姓名

1.课堂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狼牙山五壮士》。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这场战斗的主角只有五个人,让我们怀着敬意再次响亮地读出他们的名字。(出示描写五壮士群像的句子,齐读。)

教师请五位同学一边讲故事,一边概括小标题,并且说出这部分内容在哪些段落。(最好说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发展的顺序: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2.生齐读五位壮士的姓名。

(设计意图:通过聚焦战斗的五位主角、响亮地呼出壮士之名,自然引发学生对这场战斗及五位壮士的高度关注,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深入阅读的兴趣。)

(二)回顾前情,交流收获

1.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五位战士由接受任务到英勇跳崖,他们心中丝毫没有想过自己。

他们为的是——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他们为的是——大家的安全。

师:面对敌人,他们的行为让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生: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

师:他们还让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位卑未敢忘忧国!

师:想到他们,我们心中充满敬意,让我们带着敬意再读课题。

3.教师:孩子们,不仅我们对他们敬佩,文中的作者也对这五位“战士”心怀敬意,说说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导学生关注“壮士”称呼的改变。课文前三自然段,马宝玉等人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吸引到棋盘陀上。他们的行为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我们称之为“壮士”。

教师相机点评,回顾文章的五个场面及点面结合的写法。

(1)提炼主问题: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壮士”?五位战士“壮”在何处?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名上台板书。(预设:视死如归、舍身为国、舍生取义……)

总结:英勇跳崖——五个战士为了群众和主力部队的成功转移,不顾自己的生命,英勇牺牲,堪称“壮士”。

(设计意图: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五个场面。引导学生整体回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整体把握的习惯,对以不同场面链接叙事的构思方式建立初步印象。同时,回顾第2自然段中“点面结合”的写法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三)感悟壮举,体会写法

1.任务导悟。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这三个场面。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哪个场面让你对五壮士的感受最深,尤其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他们的“壮举”,请你圈点勾画,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2.同桌交流。

3.反馈引导。

▲預设一:引上绝路

(1)生自由交流读书体会。

(2)这到底是两条怎样的路呢?男女生合作读,简单分析道路的两难抉择。

(3)引导生做选择: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

(4)聚焦“点”:班长马宝玉的决定。

出示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①齐读句子。

②理解“斩钉截铁”:你还能想到哪些意思相近的词语?

③再读句子。

(5)关注“面”:战士们的言行。

①汇报场面中“面”的描写,交流感悟。

②师生合作朗读。

(6)角色体验。

如果你就是马宝玉,老师想问问:对于你的部下、你的战士来说:明知是绝路还偏要前行,你的心是不是太硬了点?

再问问战士们:就算不为自己考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对他们来说,你们这样做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7)引导联想:这样的五位战士让你想到了谁?在你听过的故事、读过的书里,还有这样勇敢抉择的英雄或斩钉截铁的壮士吗?(生自由交流)

教师出示江竹筠、刘胡兰、左权的照片及故事,并深情讲述这些人物的事迹。

她叫江竹筠,也许你们会熟悉她的另一个名字——江姐。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她一直听从党的安排,完成党的任务,后来因为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严刑拷打没有让她开口,在将一岁多的孩子托付给家人后被敌人杀害,年仅29岁。明知年幼的孩子多么需要妈妈的照顾,但她最终选择的是——保守秘密、为国捐躯。

你们一定读过她的故事,她是刘胡兰。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刘胡兰被抓捕,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威胁她说:“只要你说一句从今往后再也不当共产党,立马放你回去!”刘胡兰毫不畏惧,从容地走向铡刀,英勇就义。明明还有生的希望,但面对敌人的危逼利诱,刘胡兰选择的是——英勇就义。

他叫左权,1942年5月,在一次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转移的战斗中,身为副参谋长的左权不顾他人劝说,坚持留下来掩护干部群众,而在随后的突围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牺牲时,他年仅38岁。明知留下来危险万分,但在紧要关头,左权选择的是——舍小我,保大家。

(8)小结:世上难有两全的事情,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永远需要勇于抉择的英雄,需要斩钉截铁的壮士!(生齐读。)

▲预设二:顶峰歼敌

(1)生自由交流读书体会。

(2)聚焦“点”:交流对马宝玉的印象。

(3)关注“面”:战士们的言行。

出示句子: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①抓住“石头像雹子一样”“砸”交流体会。

②引导探究:“石头像雹子一样”,可能吗?铺天盖地的冰雹,杀伤力极强的冰雹,可他们才五个人,还有负伤的,作者是不是写得太夸张了?生交流体会。

③出示课外链接资料,生默读。

多媒体出示关于日军对华侵略中实施的一系列违背国际规范和人道主义理念,甚至超越人类文明底线的邪恶行为。

④对比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a.顿时,一块块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打去。

b.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⑤小结:看似夸张的描写比真实更饱含情感,更具有力量!(生齐读。)

▲预设三:英勇跳崖

(1)生自由交流读书体会。

(2)师生合作读,小结文章点面结合的表达效果:点面结合的写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整个团体同仇敌忾、视死如归,还对每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印象深刻。

(3)观看影像资料,感受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景。

(4)齐读口号,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在五个场面中,最能体现“壮”的是后三个场面描写。本环节重点聚焦后三个场面,以“壮”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品读语言文字,将“点面结合”语文要素的落实贯穿始终。同时,对人物精神的体会是难点,通过抓关键词、对比朗读、角色体验、课外资料链接等实践活动实现言意共生。)

(四)拓宽视域,走近壮士

1.师讲述:同学们,100多年来,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时代楷模与狼牙山五壮士一样,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以及全體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2.出示“壮士”照片,教师介绍。

人物有孔繁森、雷锋、欧阳海、钱学森、杨利伟、袁隆平、屠呦呦、陈祥榕等。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配乐讲述、学生介绍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旨在让学生在更广阔、更丰富的多元“壮士”世界中丰润心灵,提升精神格局,形成健全人格。这一环节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走进历史、走近英雄、走进民族大义的精神能量,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壮士”这一内涵的深刻领会,也自然渗透了党史教育,陶冶了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五)布置任务,感受点面结合的好处

1.小组合作,探究表达。同学们,此刻,你们一定被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打动,被这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深深感染。那么,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五位壮士的形象,才让我们有这么真切的感受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2.全班交流,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交流要点:

(1)以第2自然段为例,说说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

(2)说一说其他几个场面描写是怎样做到点面结合的,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在探究文章写法时,以“体会点面结合写法”作为交流学习的重点,旨在落实本单元要学习的语文要素,让学生在与文本、同伴、教师的多重对话中,对课文是怎样做到点面结合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1.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次活动。先想好要重点描写什么人,再将人物的不同表现写出来,还要注意点面结合。

2.阅读《小英雄雨来》。

三、教学反思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离他们较远。如果就课文讲课文,很难引发他们情感的共鸣。加上没有学习中国近代史,小学生对苦难的过去无甚感触。只有用大量的历史资料打底,他们才能明白为什么文中的五壮士对日寇那样仇恨,才能在学习时生发对英雄的憧憬和对来之不易生活的珍惜之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学会放手,把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字词学习、梳理课文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引导学生发现。在刻画个体时,课文通过动作、神情、语言写了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由此让学生体会,像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和画面感极强,既让人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让人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市莲城街道天坪小学)

编辑:常超波

猜你喜欢
壮士英勇五壮士
英勇最年少 欧阳立安
《八佰》壮士英雄归来
壮士出川
戍边壮士歌
丰碑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赏析
英勇反抗的印第安人
妙对
英勇不屈的“刘老庄连”
英勇頑强的“特功八連”
烈士的鲜血浇灌出民族解放胜利之花——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