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民航维修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4-05-11 09:42朱新宇龚雯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学风学院育人

朱新宇,龚雯婷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航空电子电气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近年来,中国民用航空局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民航安全从业人员工作作风建设的指导意见》《民航安全从业人员工作作风建设指导意见》《中国民航维修人员工作作风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四个意识”(即规章意识﹑红线意识﹑举手意识﹑风险意识),全面落实“三个敬畏”(即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明确了民航维修从业人员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2020年启动“抓作风﹑强三基﹑守底线”安全整顿活动,将维修人员作风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入。

作为民航高校,以培养民航紧缺的航空维修工程技术人才为使命,在飞行器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航空电气设备维修)等民航维修工程专业群中贯彻民航“三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建设要求,实现作风培育关口前移。在学生培养中,按照民航各岗位对政治素质建设的高要求,抓学风﹑正考风﹑强作风,将作风建设融入培养方案中。在“准”维修工程师培养上落实抓早﹑抓小﹑抓实,夯实“三全育人”基础,校政企协同夯实育人基础。

一、党建引领,构建“五元并育”协同育人机制

以院长和书记为负责人,通过课程思政中心建设落实“三全育人”,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指示和要求,将“十育人”核心教育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等“五元并育”的育人模式。以专业建设为思政育人平台,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培养方案的制订与执行;系室负责教材﹑课程及实验室建设;来自系室的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协助专职辅导员做好管理育人﹑心理育人﹑就业育人和资助育人;辅导员协助系室完成科研育人﹑创业育人﹑网络育人;学院党委﹑团委及系分团委落实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将“十育人”工作内容纳入对系和辅导员团队的考核,综合素质证书和学校A级证书作为育人成效的检验标准。

自2011年开始,学院采取“二对一,结对子”的学业指导帮扶活动,为每名学业困难的学生指定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同时指定一名优秀学生作为导学员,在思想上﹑学习上对其进行指导帮扶,直至学生毕业时终止。学院在每学期学籍处理时,会将学生的学业状况反馈给家长,对未修学分达到40%以上的学生,邀请其家长到校或召开线上家长见面会,通报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中学及家中日常表现,通过家校共建促进学业困难学生取得进步。

以党建带团建,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在作风学风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开展“生生不息”学生党课活动,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讲党课,党员干部做指导,通过“学﹑讲﹑悟”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学生中开展“听亲历者说”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聆听家人或家乡人讲述我国改革开放后家庭生活和社会的变化,体验党﹑国家和人民艰苦奋斗历程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将党史学习融入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民航特色“三融合”,打造聚合力强作风育人模式

随着我国大飞机工程的落地,将形成中国化的航空制造﹑飞机适航﹑飞机维修保障体系,同时也推动民航维修工程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三融合”是培养中国卓越维修工程师的必由之路。

(一)校政企融合育人,形成多维合力

以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民航院校在人才﹑智力﹑科技及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深化校企在飞机维修技能人才培养﹑选拔等多方面的共赢机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融合新模式。

根据不同专业教学需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等形式组织各类实习(实践)。一是充分发挥校内优质资源,与飞机修理厂﹑模拟机中心﹑五个飞行训练分院及三星通航等共同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二是积极开展校企协同育人,与东方航空﹑春秋航空及中国商飞等企业探索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融合新模式,与5701厂等企业联合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以教育部新工科项目建设引领,共同打造航空特色校外实训基地。

(二)专业与技术相融合,形成“两双”型教师队伍

维修工程类专业教师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且承担导师﹑政工师职责。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都必须开展专业实践训练。教师参加航空维修基本技能训练,到飞行训练分院实习﹑飞机模拟机训练中心参加模拟飞行训练,并且通过校企合作这个桥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专题讲座﹑分组研讨﹑调研考察﹑实习实践﹑素质拓展及航空企业参观交流等培训活动。要求新进教师在任期内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教师参与“二对一,结对子”的学业指导帮扶活动。学院在师德师风与专业素质等方面全面助推青年教师成长,逐步打造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政治过硬﹑英语使用流畅及技能精湛的“两双”型教师队伍[1]。

(三)教书与育人相融合,作风建设抓早抓小

飞机维护的质量和效率涉及人为因素和技术水平,而人为因素和技术水平又与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密切相关,只有二者同时兼备,才能造就高素质的飞机维护人员和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2]。据调查发现,进入维修行业内的“90后”群体出现了离职率高﹑行业认同感低及管理难度增大等方面的新问题,给保证飞行安全带来隐患[3]。通过持续思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思想性﹑先进性及纪律性不强等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解决事业心﹑责任心及进取心不强等问题;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报告意识淡漠及创新创造力弱化等问题;加强管理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管理服务工作不到位﹑“灯下黑”及“打乱仗”等问题;加强学生作风建设,着力解决“三观”不正﹑学习能力弱化及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等问题。

通过“作风建设年”等活动提升育人水平,对所有授课班级实行教学督导组听课制度,建立学风日常督查﹑落实学风督查指标(制作学生入校﹑生活﹑学习等三种不同形式检查单),以督查促学风;实施学生党员学风建设公开承诺﹑骨干队伍亮身份树形象,以榜样树学风;严肃考试纪律,开展诚信教育等各项活动,签署诚信检查单,以考风正学风;通过学风先进班级创建评比,以活动营造学风;推进结对帮扶制度,解决困难引学风;严格奖惩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优学风。

首先,要求专任教师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围绕学生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三维功能。学院管理队伍﹑学管队伍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用自身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工作形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去影响学生。行政人员要确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将为学生排忧解难作为工作的重心,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创造温馨愉悦的育人氛围。其次,将育人成效全面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学院要在教育评价指标设计﹑评价量化比例确定及评价方式选择等方面认真思考,探索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的考评机制,把育人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及评优评先等方面,适度提高其所占权重,以理性化﹑可持续化的评价机制激活全员育人[4]。

三、课堂拓展,形成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互融互补的立体化育人模式

重视科研育人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从研究生教育向本科生延伸,将课程设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毕业设计做整体性设计,将科技性创新学分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四川省通用航空器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吸引本科生进入研究中心,发挥科研平台的育人作用。成立创新创业中心,将教师自发的创新创业活动转化为整体联动,协调院内外信息与资源,发挥合力作用,扩大创新创业成果。开展“新生入校科研第一课”﹑校内科技展示与竞赛等主题活动,将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作为青年的基本工作,将博士教师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纳入奖学金评定和评优评先标准,将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作为辅导员团队的绩效考核指标。发挥学院柔性引进的高水平专家以及航空公司维修专家的作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等活动,介绍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成果,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创新动力。通过科研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培养学生“三老四严”的机务作风。

拓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空间,通过开展不同类别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开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活动,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类活动,加强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形成健康心理,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开展科技学术与学科竞赛类活动,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形成深刻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活动,形成完善的理念和思维,发挥特长,提升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同时,推进和谐校园“氛围教育”。加强高校社团建设,举办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文体活动,讲求特色﹑打造品牌﹑树立样板并重在传承,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氛围影响和艺术熏陶中获得思想引领和价值认同。

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宽度,开发课程资源,向学生推荐优秀课程思政网络资源。学院积极进行线上资源的整合与建设,依托高等教育出版社的ICC在线教学平台,开发建设了“飞机电气系统”“航空电子设备”数字课程,依托智慧树平台,建设了“民航飞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线上公开课程。其中“航空电气仪表及通信系统”和“航空电子设备”为四川省精品课程,“飞机电气系统”荣获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线上线下课程联盟的“联盟线上线下精品课程”称号。利用网络平台形成网络资源库,逐步建立起贯穿于飞机维修专业课程思政的资源数据库,形成纸质教材与线上教材相结合的配套资源。

借助网络渠道,打造了有质量﹑有温度的线上思想引领阵地——中飞院航电新青年微信公众号,现有粉丝数超过1.5万人,2021年累积发文117篇,累计阅读量167 112次。这成了学生愿意看,看了会信服的好平台,抢占了育人宣传的制高点,凝聚了学院的共识,扩展了课程思政育人的空间与阵地,积极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头作用。

四、完善评价体系,“三全育人”变成工作自觉

改变教职工观念,完善德育工作考评体系。首先,统一教职工意识,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其次,“三全育人”理念与教学﹑管理和学生服务职能相一致。

学院从体制机制和资源配置等层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从课程到专业﹑从教师到系部﹑从培育课程到示范课程全面贯通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学院深入教学一线组织课程思政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制订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与新津分院共建了“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与黄继光纪念馆共建了“课程思政实践基地”,拓展了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加大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构建学院﹑系﹑室(部)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创新基层教学组织模式,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双团队,加大了思政教育的覆盖面有效性。

“三全育人”作为学院各项工作的总纲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以“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为核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育人长效机制,着力推动学院“三全育人”改革,构建“学历学位+维修执照+专业英语+政治素养”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突出政治素养与信息技术培养,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政治素质﹑工程能力﹑科学素养”三位一体建设,着力培养民用航空器维修高级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学风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初等教育学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学院掠影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