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芳华 精彩绽放

2024-05-11 07:01本刊编辑部
工会博览 2024年11期
关键词:艺术交流人脸识别西瓜

□本刊编辑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 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新的“时间单元”,不变的时代使命。从满园朝阳中走来,于新时代孕育中盛开,当代女性在各个领域里都展现着自身魅力,一朵朵力量之花开满枝头。近日,本刊采访了一批具有先进性、典型性的首都巾帼劳模工匠代表。她们在工作中展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巾帼风采;她们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芳华,谱写了璀璨的奋斗篇章。

张洁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瓜类研究室主任

解析西瓜遗传密码培育“四好”西瓜

说起西瓜,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我们消暑纳凉时最常吃的水果。作为世界第一大西瓜生产及消费国,为了让百姓吃上甜美多汁的西瓜,西瓜育种专家们一直在不懈努力,培育出了更好的西瓜品种,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口味及多样化需求。

国家西甜瓜技术体系西瓜品种改良岗位专家张洁,正是这些西瓜育种专家中的一员。她潜心耕耘,十多年如一日专注西瓜育种;她和团队培育了多个好种、好卖、好看、好吃的西瓜主栽品种;她通过种质创新让“甜蜜”的事业更甜蜜。

“西瓜很美味,也很有营养,但不是所有西瓜都如此,很多野生西瓜其实很难吃。”张洁坦言,“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培育好种、好卖、好看、好吃的西瓜品种。”为了研究清楚野生西瓜苦味的分子机理,她曾经品尝了几千个苦西瓜,最后不仅舌头受不了,胃都吐空了。“不过现在我已经找到了西瓜的苦味基因,知道如何把西瓜的苦味基因剔除掉。”当然除了了解西瓜的重要性状,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西瓜品种选好、育好。张洁认为:“了解西瓜的遗传基础是开发新品种的第一步,此外还需要不断创新育种手段、提高育种效率。”

为此,张洁和团队从分子层面基因层面来认识西瓜,它的基因组,它的驯化过程,控制关键性状的主效基因。比如哪个关键基因调控西瓜的株型及花型;哪个基因控制了西瓜果皮的硬度让其更好运输;哪些基因控制了西瓜出现红、黄、橙等多种瓤色……在充分了解西瓜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的基础上,张洁和团队还进一步创新育种手段。她们通过系统开发包括多基因前景选择和聚合育种技术、全基因组背景选择技术、纯度鉴定和真实性鉴定技术、辅助创制优质育种材料等,为突破性品种选育提供技术和材料基础。此外,她和团队还开展西瓜基因编辑育种及单倍体育种技术相关研究,为西瓜快速育种提供了新的方案。如今,中国在西瓜基因组、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基础研究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路新

北京科技大学先进粉末冶金钛材料研究所所长

钛新材料开拓者

在粉末冶金钛材料领域深耕20 余年的路新,带领团队长期聚焦高端装备用钛材粉体“卡脖子”问题,打破国外垄断,攻克了钛材粉体长期依赖进口、复杂构件成形困难、成品率低、成本高昂等难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流程粉末冶金钛新材料制备技术体系,其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钛制件在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生物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制造及应用水平。

为了让钛发挥更大价值,2021 年,路新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依托北京科技大学以核心专利作价入股成立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中科宏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首席科学家,实现了新型钛粉的工业化生产,比传统制粉技术生产效率提高10 倍,成本降低一半,突破了钛粉行业核心瓶颈,为钛材料普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科技强国道路上勇攀高峰的同时,作为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路新时刻铭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路新尤其重视学术严谨诚信观的树立,为此她要求学生时刻保持一份敬畏之心进入实验室,严格实验室安全制度及操作流程,做好每一项实验工作记录。路新说:“实验记录要真实、详尽且连贯,才可保证现期实验的严谨有效性,更是对未来工作思路及时调整提供借鉴和依据。”她也用实际行动向学生传递着学术诚信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证明如何做一名有品位、有风骨、有情怀的好老师和好学者。

近年来,路新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发明二等奖等行业省部级科技奖7 项;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产学研项目8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 余篇;制定国家行业标准4 项,出版专著2 部;以第一发明人申获国家专利80 余项,美国、欧洲专利2 项,其中10 项实现产业化转让。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学者、一名工程师,她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畅游在材料科学的海洋中,埋头在钛合金应用研究实验室里,始终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青春谱写着芳华篇章。

彭菲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

人工智能算法的“领航者”

红外光人脸识别算法、可见光人脸识别算法、智能视频分析算法……参加工作14 年以来,彭菲持续优化和创新人脸识别算法,陆续攻克实际应用难题,研发出低成本、低功耗的全国产解决方案。如今,仅搭载这项技术的产品就已经实现销往全球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经济效益近10 亿元。此外,她参与的多项算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人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3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2010 年,彭菲重点参与了红外人脸识别产品升级项目,并将原有算法提速10 倍左右,实现红外人脸识别快速定位,后续又实现深度学习轻量级模型特征提取方案,在低成本平台实现快速的超万人底库红外人脸识别,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随着公司的研究重点逐渐向可见光人脸识别,彭菲带领团队陆续攻关前端速度、人脸防伪、遮挡识别等多项实际应用难题。目前,算法通过多个权威机构认证,广泛应用到汉王人证机、人脸仪等多款产品中。

2020 年1 月,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为了快速推进复工复产,彭菲迅速组织算法团队成员攻关戴口罩人脸识别问题。她设计了多套算法方案,并一一进行验证,短短几周时间实现了高精度口罩判断和戴口罩人脸识别方案。2 月,汉王发布了全国首个戴口罩条件下精准人脸识别产品,为科技防疫作出了贡献。

2023 年,担任汉王天地大模型算法负责人的彭菲开始了多模态大模型等前沿算法的研发和创新工作。同年10 月,正式发布了针对行业场景应用的天地大模型。该产品具备多模态、语义理解、逻辑推理、数学计算、知识搜索、工具调用、内容生产、多语言和多轮对话九大基础能力,并构建了独有的数据私有化、算力低成本化、深度专业化、知识实时化和生成精准化的行业应用“五化”能力,以满足大模型落地行业所需的场景化、应用化和普惠化的实际需求。

彭菲相信,在未来,人工智能会有更多大展拳脚的地方,而她也会一直以“眼中有星辰,脚下有实地”这一初心继续从事人工智能算法工作。

讲好中国故事,搭建交流互鉴的桥梁

国家大剧院艺术交流部

在北京城长安街畔,坐落着中国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维护大剧院国际“朋友圈”的艺术交流部共有12 名职工,其中11 名是女性,整个部门以开放包容、相互尊重的姿态,搭建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促进大剧院与全球70 余个国家460余家国际机构以及各国驻华使馆的合作。

2020 年,国家大剧院倡议发起世界剧院联盟,艺术交流部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智慧填补了表演艺术领域的一个空白,促进国际剧院同行间的互通互信、互助互利。2023 年底,联盟完成全部登记注册流程,正式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际组织。几年间,艺术交流部全体职工身兼数职,从无到有完成联盟各项筹备工作。他们邀请专家,按照正规国际组织成立的标准与程序对每个关键步骤细致把关。他们积极联络,邀请英国皇家歌剧院、日本新国立剧场、美国费城交响乐团等19 个国家的30 家世界著名艺术机构加入,加速推进表演艺术领域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艺术交流部时刻关注和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在文化艺术领域不断创造“第一次”。2021年,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 周年之际,携手莫斯科大剧院,通过卫星传输呈现全球首场国际艺术机构间的隔空同步音乐会;2022 年,成功举办中国——希腊建交50 周年联合音乐会、“中日邦交正常化50 周年”歌剧电影互换展映、中德建交50 周年交流音乐会等;2023 年,积极响应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号召,携国家大剧院两部自制剧目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巡演,并举办电影展映、音乐快闪、大师课等交流活动,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关系持续贡献力量;2024 年1 月,在大剧院成功举办中法建交60 周年招待活动。

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文化品牌和首都文化名片,艺术交流部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明白——外交无小事。既要高站位,在大事上下功夫;又要重细节,在点滴中做文章。国际机构庆典,他们用热情洋溢的信件送去祝福;各国传统节日,他们用中国味十足的贺卡表达问候;国际嘉宾来访,他们会提前了解对方的民族宗教、饮食习惯,借由一餐一饭、一饮一食传递“中国温度”。

猜你喜欢
艺术交流人脸识别西瓜
人脸识别 等
陈秋梅: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使者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柳寅泽,致力于促进中韩文化艺术交流
廉江市文联参与高校艺术交流
大小西瓜
当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
民族声乐
基于类独立核稀疏表示的鲁棒人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