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内爵士鼓艺术高度的三个角度

2024-05-11 02:45汪宇峰
乐器 2024年4期

汪宇峰

摘要:近20年来,随着流行音乐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爵士鼓艺术在中国发展迅速,取得丰硕的硕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艺术以及相关问题,与国外爵士鼓艺术间存在不少差异。其中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教材的匮乏;二是艺术审美相对滞后;三是“以技术为导向”的艺术误区。本文将围绕上述三点问题进行试探,以期得到更多行业专家的关注及反馈。

关键词:爵士鼓艺术  爵士鼓教材  爵士鼓演奏技巧  爵士鼓艺术发展

一、专业爵士鼓教材匮乏

随着流行音乐文化的迅速发展,许多艺术类高校都开设了流行打击乐专业或开设流行打击乐相关的课程。在高校专业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欧美教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教材出版数量、质量均差强人意。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材缺乏系统性

经笔者统计,根据某电商网站上的数据披露,按照销量从高到低排序,销量前八名的鼓教材中,有两本属于业余考级教材,另五本教材的内容主要针对零基础读者,一本为国外基本功教材的译著。平行对比国外的电商网站上,鼓教材成系列化,包含新手、中级、高级三个标准,每个级别内容划分清楚,初级教材中主要涉及基本功和基本风格内容,中级教材涉及风格和进阶技巧的内容,高级教材涉及鼓伴奏曲集(Play Along)以及高阶风格技巧等内容。由爵士鼓教材这一角度来看,国内爵士鼓的教材十分匮乏,对专业学习者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二)正版译著出版周期长且价格贵

目前,国际上许多优秀教材的爵士鼓教材在专业领域得到通识,如约翰·莱利(John Riley)所著的《波普鼓的艺术》(The Art of Bop Drumming)、《精华律动》、《切分》(Syncopation)等。但因爵士鼓教材中涉及很多乐队名、歌名、专有名词等,加上欧美的一些教材中语言表达较为口语化,造成了国内对爵士鼓发达地区的“信息差”,给专业翻译、出版带来了现实的困难。而且这些译著在国外网站的销售价格是较高的,单本教材很多在100元以上。国外电商网站上显示,销量排名前十的书籍价格均在15美元左右,也就是75元人民币以内。

(三)缺乏本土教材,且盗版现象严重

其实,国内教材的出版在近年来的确有所增长,但受到盗版问题以及网络传播因素影响,微商、二手交易平台等方式翻录、复印、倒卖教材,也严重损害了国外教材的版权,国内教材出版的信心与热情。

(四)提升教材“内驱力”增加“原创”

笔者深深感到,教材的匮乏对专业教学带来了诸多的影响。根据电商平台显示的数据对比,爵士鼓网络教材的月销量远远低于钢琴演奏专业教材的销售近20倍,随着爵士鼓专业学习人群的逐渐庞大,势必要在教材方面大力发展。从专业教学内容分析,爵士鼓教材应该包含军鼓教学、基本功教学、套鼓基本功教学、律动与风格教学、实际曲例等不同的教材分类。用来丰富、弥补教学。其一,增加国外教材的译著出版。积极学习国外爵士鼓艺术经验,开阔艺术眼界;其二,增加“谱集”的应用和出版。国外演奏专业的教学常常会用到谱集。可以将多本教材中的曲例根据不同的风格进行整理,形成谱集或练习谱集。目前国内类似的出版物就有《“戴”你打鼓》《即兴的秘密》等。书籍中将许多歌曲中鼓的加花、填充进行整理,根据由易到难的逻辑进行编写。这种谱集的制作难度并不大,但还是需要更多人去做;其三,重视并积极推动原创。倡导各地高校教师积极投入到爵士鼓教学研究之中,重视自我原创,作为教学一线教师将演、教相结合,更加系统化地分化各个阶段的演奏技巧。国外很多优秀的教材作者都是集演奏家、教学于一身,汤米·艾格(Tommy Igoe)所著的《精华律动》一书,就有上百首原创练习曲供读者使用;其四,重视“大师班”的学习。其实是国际上著名的或国内著名的爵士鼓演奏家开设的现场或线上的讲座。鼓手们可以通过参加该类活动,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对于技巧的理解、拓宽视野。大师班的开设也能一定程度上带动国内教研、教改的氛围。大师班的教授往往会用到PPT或教学讲义,经过整理和细化,也是可以给教材的创作提供基础。

二、国内爵士鼓艺术的审美相对滞后

自19世纪初开始,欧美流行音乐经过漫长的发展,衍生出种类繁多的音乐风格。而在工业发展以及城市生活的孕育之下,不同的音乐风格彼此融合,取长补短,又不断混合出新风格。在现代流行音乐史的研究当中,我们往往将“十年”作为一个风格更替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常常看到“60年代”摇滚乐(Rock)、“70年代”摇滚乐(Rock)、“70年代”放克(Funk)这样的名词,同一种风格,在不同时代表现出的特征不一,同一个时代,不同的风格特征也是区别很大的。

不仅如此,流行音乐的风格多样,形态丰富。可泛指爵士(Jazz)、摇滚(Rock)、灵魂乐(Soul)、布鲁斯(Blues)等20世纪后诞生的都市化大众商品音乐,还包含了这些风格在不同年代中形成的或与其他风格相融合形成的“子风格”(或者称为衍生风格)。即使是同样一名艺人,在其创作生涯的不同阶段,也会尝试一些新的风格或者音乐上的变化。例如,著名吉他手、歌手、创作者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他在音乐创作中就涵盖了布鲁斯、摇滚等风格。在演唱会、演奏会中,他经常会将曲目按照不同的风格和感觉去演绎。例如,他创作的经典作品《蕾拉》(“Layla”),曾在不同的演出中展示过布鲁斯、摇滚、放克等不同的风格,其中还有过“不插电”的版本。在这些演出的版本中,蕴含了许多他对于音乐以及不同风格的理解。对于爵士鼓从业者来说也有着相同的影响,鼓手可以从同一首曲子出发,观看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演奏视频,来学习一些技术的应用和风格间的融合。

事实上,受制于距离和成本,许多乐队和歌手的巡演主要是在欧美等国家进行,导致无论是像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艾薇儿等欧美的高人气明星还是一些相对小众的独立乐队,我们在国内都很少能现场看到他们的演出,这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審美滞后性。有一些风格和演奏方法在欧美已经盛行,但是我们却很难在第一时间观赏到。同时,欧美乐队对于演唱会的版权保护比较注重,导致网络上的演唱会视频内容也并不全面。

不过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热度逐步提高,也有许多自媒体博主会及时地转载一些国外乐队的视频。想要减少审美上的滞后,还是需要多关注,及时学习。

三、“以技术为导向”的误区

国内爵士鼓赛事众多,参与人数也逐年提高,省级赛事的参赛人数可达千人以上的规模。经常会看到很多低龄的选手选择演奏大师级别的高难度曲目,但演奏的质量却并不高,集中体现在基本律动不明晰、力度不够、动态不足、节奏不准这几个问题上,其中不乏专业选手的身影。选手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曲目,实际上是受到“以技术为导向”的误区所影响。

笔者作为一名专业爵士鼓教师,深刻感受到在爵士鼓演奏技术的发展中,应该加强对审美的要求。鼓手在演奏的过程中受到感情的影响,用音乐和艺术的眼光对待爵士鼓演奏,[1]这样的演奏能力才是真正具有“音乐性”的。那么如何提高鼓手演奏的音乐性?笔者的思考如下:

(一)增强系统性风格学习

在国外爵士鼓大师的采访中,经常可以听到他们表示自己的演奏受到其他某位大师的影响。这是因为爵士鼓的演奏技巧依托于风格来呈现,风格是相对稳定的。许多大师,一生都在打磨那几种风格的演奏技巧,他们演奏出的节奏更加贴合音乐。因此当我们在学习一种风格的演奏技巧时,就需要加强音乐欣赏,增加风格基本知识的学习。

在高校爵士鼓演奏专业教学中,会开设:流行音乐史、流行和声、乐理、风格律动等音乐基础课程。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在演奏一种风格时,是具备基本的审美意识的,对于自己需要演奏出什么样的效果,是有理性判断的。即使遇到比较复杂的技巧,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也可以将同一个技巧用于同风格中的其他曲目,可以“举一反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效果。

那么对于非专业的鼓手而言,首先,可以通过音乐软件中对于歌曲、艺人、风格的简介等,了解到一些风格和艺人的基本信息。其次,可以通过观看艺人的一些现场演出视频来了解鼓手的一些演奏细节。第三,视频中的内容还会有一些其他乐器演奏的镜头,可以通过观赏,搞清楚其他乐器在曲目中的作用,增加自己在演奏时与其他伴奏乐器的配合。用上述方法来充实学习,加强学习的系统性,而不是盲目的视奏鼓谱。

(二)从不同风格入手增强“即兴能力”

由于每一种风格的审美有着明显的区别,想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国内部分艺术类高校的爵士鼓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会将学习爵士乐、流行乐、拉丁乐风格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就做好专业分流,因材施教。如流行打击乐方向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在于演奏的稳定性、动态的控制能力、录音能力、现场实践经验等。爵士打击乐方向的学生则更加偏向即兴能力、多风格的演奏能力等。拉丁打击乐方向的学生在练习拉丁风格的爵士鼓技巧之余还需要学习手鼓、康佳鼓、沙锤等小打击乐的演奏及在乐曲中的应用。高校在培养学生时的这种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在国际上像伯克利这样的音乐名校,也是这么做的。其实这就是因为不同风格音乐中的爵士鼓演奏技巧及学习重难点不一,针对性、连续性地学习同一种风格的效果会更好。

(三)风格曲库的设立和应用

设置流行音乐教学曲库是目前许多艺术类高校对于爵士鼓教学标准和评价的一个衡量方案。方法是根据风格、曲目的年代、难度等要素进行分类和收集。任何单曲的学习都需要经过曲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举个例子,我们在训练一首带有松戈(Songo)风格的曲目时,不能只去练习这一首曲子。我们可以先练习松戈风格的基本节奏律动、加花,在熟练掌握这些内容后,就可以进行练习曲的训练。练习曲中的伴奏音乐往往是非常简单明了的,其和声、旋律都不会很复杂。通过练习曲的学习,可以很容易地把握风格的特点,通过与练习曲中其他乐器的配合去细化演奏技术,培养律动感,提高演奏的音乐性。完成练习曲后,还可以根据难易度,完成几首同风格的曲目,体会不同曲子中演奏细节的不同。完成上述步骤后再去挑战大师曲目。这种根据“曲库”来学习的方法也是提高演奏水平的重点。

而曲库的设置又可以逐步发展为不同风格的讲义,经过打磨后又能形成教学型曲集,曲集的出版可以满足爵士鼓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爵士鼓学习的全面性,助推爵士鼓艺术的迅速发展。

针对国内爵士鼓艺术的审美相對滞后的问题,还需要所有爵士鼓艺术从业者能打开视野,更多关注世界上优秀的音乐人或团队的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