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是航空领域从事标准化研究和应用的专业化 机构。由于航空制造业对数字化的旺盛需求,我所是 国内较早开展标准数字化研究的单位。从2011年开 始,我所专门成立了“标准创新研发攻关团队”,目 前已经发展为“标准数字化技术研究部”和“装备标 准数字化实验室”。这些年我所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标 准数字化转型之路。总的来说,我们的实践大致可以 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标准数字化改造阶段(2011— 2015年)。这个阶段是把海量文本标准电子化、结 构化和碎片化,让用户能够检索得到颗粒度更细的标 准内容。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提出和实现了两种结构化 模式:XML-OUT模式、XML-IN模式。
(1)XML-OUT模式,主要针对存量标准,它 是一种事后结构化模式,即标准发布后再进行结构化 加工,将标准转换成额外的XML数据包,也就是说 XML在标准外面,所以我们称其为“XML-OUT”。 针对这种模式我们开发了“标准自动化加工工具(智 标加工)”,该工具一直在改进,目前可以“一鍵” 自动提取标准的所有结构化内容,包括图表、公式和 术语等,准确率在90%以上。
(2)XML-IN模式,主要针对增量标准(未来 标准),它是一种事前结构化模式,即标准编写时采 用XML表达的,也就是说XML在标准里面,所以我们 称其为“XML-IN”。针对这种模式我们开发了“标 准结构化编制工具(智标编制)”,该工具采取内容 和格式分离模式设计的,可以实现标准的填空式编 写、自动化校验和交互式出版。
第二个阶段是标准智能化应用阶段(2016— 2023年)。这个阶段我们主要考虑标准如何在航空 产品数字化研制体系下更好地发挥作用,不能为了数 字化而数字化,必须要考虑用户(航空产品研制单 位)的需求,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决定改造哪些 标准、改造到什么程度。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两 方面的工作。
(1)将标准融入研制流程。我们行业很多产品研 制单位,尤其是主机厂所,都在开展集成研发平台(精 益研发平台)建设,其核心工作就是业务流程梳理。业 务流程活动一般包括输入、输出、资源、约束等要素, 其中约束和资源与标准相关度非常高。我们标准化部门 要做的工作就是将标准知识(结构化、非结构化)关联 到业务流程活动中,形成“流程伴随知识”。这样就可 以将标准知识自动推送到设计员的桌面,实现“人找标 准”向“标准找人”的转变。
(2)将标准嵌入研制环境。我们发现仅仅给工 程技术人推送结构化的标准知识不能满足产品数字化 研制的需要,尤其是在目前MBSE和数字孪生广泛应 用的背景下。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工程师需要的 不是文本知识,而是可以直接被软件系统调用的数据 库、数字模型和软件服务。数字化环境下,用户(人 或机器)最希望的还是数字化程度更高的“即插即 用”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服务即标准”“使用 即标准”。因此这一阶段我们尝试开发了一系列APP 工具,将标准知识封装为工业软件,例如以下2款典 型APP:
1)装备需求定义标准化工具:该工具集成了 1000余项航空装备相关的要求类标准,包含了近3万 条标准条目,覆盖了航空装备常用的整机级和系统 级的标准技术指标要求。该工具与装备需求定义软件 (如DOORS)进行了无缝集成,基于标准数据实现 了需求定义阶段的标准智能应用、标准引用溯源、需 求符合性检查、标准应用跟踪以及型号专用规范自动 生成等功能,有效保证装备产品需求定义完整性、规 范性和敏捷性。
2)三维模型检查标准化工具(数字标审员): 该工具集成了20余项航空产品建模和基于模型的定义 (MBD)相关的标准要求,提炼形成了200余条建模 规则,覆盖了通用检查、环境检查、特征检查、拓扑 检查、装配检查、标注检查、注释检查、属性8方面 的标准符合性检查内容。该工具与三维建模软件(如 CATIA、UG等)进行了无缝集成,基于建模规则库 实现了三维模型质量智能检查、错误自动优化等功 能,大幅度减轻图样/模型标审工作量,帮助设计人员 提前发现错误,从而减少设计更改,降低设计成本, 缩短设计周期。
我们所还在标准与人工知识智能结合(标准知 识图谱系统)、标准与数字孪生结合(标准数字样机 系统)、标准与云计算结合(标准云资源和云应用平 台)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探索工作。
此外我还有两点思考:一是如何实现数字标准便 携式的出版和发布,能否制定一种国产化的交互式电子 文档出版格式,从而方便数字标准的阅读和传递,实现 对大众的普及。该文档格式可以实现交互式操作,如热 点跳转、VR动画播放、三维模型操作、表格数据导出 等。二是将标准知识封装为软件后,为保证其正确性、 一致性、持续性,需要建立标准符合性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