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林 甘克勤 马小雯 孙红军
摘 要:标准数字化对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文章聚焦于国内外标准数字化发展现状与演进态势 研究。从国际、区域和标准化机构层面分析国内外标准数字化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国内外标准数字化演进态 势,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标准数字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标准数字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标准化,数字化,发展现状,演进态势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3.001
0 引 言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 下行压力加大,逆全球化主义兴起,产业链和科技 链断裂风险增强,全球格局重构引发国际规则重 塑。标准作为国际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国 家或地区提出要争夺新兴领域标准主导权或占据 主导地位。《ISO战略2030》强调ISO标准支持全球 贸易,驱动包容性和公平的经济增长,助推创新, 促进健康和安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新技 术推进标准制定节奏加快,标准成为国家间科技 与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政府关键和新兴 技术国家标准战略》旨在加强美国的标准国际化 能力,保障美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领导地位和竞争力。强调了美国对关键和新兴技术(CET)国 际标准的支持,这将强化私营部门主导的标准工 作机制,并提升美国全球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 竞争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深度拓展期, 尤其新冠疫情防控进一步助推了新旧技术经济范 式的交替,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 命科学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加速向各产业领域渗 透,尤其数字技术加速推动着标准向数字化和智慧 化的方向转型。《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发 展机器可读标准、开源标准,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 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1]。特别是我国推出以5G 网络、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完善数字产业基础设施的 “新基建”计划以后,以标准大数据或数字化为基 础,场景化、个性化、智能化的高效标准数字化服 务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数字化时代所具有的开放 性和互动性,使得标准更容易产生业务、技术、网 络等多重风险叠加,标准数字化已成为新的竞争赛 道。因此,开展标准数字化发展现状与演进态势研 究已成为新时代有效把握或应对数字化变革机遇 和挑战的要求。该研究能够敏捷智能地了解和把握 数字时代科技和产业变革对标准数据的场景化、个 性化、智能化需求,在数字时代进一步发挥标准数 据的基础性、引领性的作用。
1 标准数字化的概念内涵与主要内容
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发展实践,理论界尚 未对标准数字化的概念内涵形成统一认识[2]。本文 认为“标准数字化”指的是将传统的纸质标准文献 (如技术标准、规范等)转换为数字形式,以便更容 易地存储、检索、传播、共享以及应用。这包括将标 准文献的内容以数字格式记录,如PDF、HTML或其 他電子文档格式,也可能包括将纸质文档扫描成数 字图像。数字化的标准文献可以通过电脑、网络等 电子设备进行访问、阅读和使用。标准数字化的目 的在于提高标准文献的可用性、可访问性,促进信 息的共享和传播,同时也有助于环境可持续性,减 少对纸张和印刷资源的需求。这个概念的实现可能 涉及使用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如扫描设备、光学字 符识别(OCR)软件、标准知识抽取、标准智能化应 用、标准人机互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等。通过标 准数字化,组织和个人可以更轻松地管理大量标准 文献,确保其长期保存,并方便用户在需要时查找 和应用这些标准。
鉴于此,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本文 认为标准数字化内容是泛概念,主要内容可包括: 标准文献数字化、标准知识应用数字化、标准管理 数字化、标准设施数字化。
标准文献数字化包括:标准资源数据自动化关 联和抓取、标准内容OCR精准识别、标准知识表达 模型、知识大规模抽取技术、标准知识库构建与标 准知识图谱等关键技术或方法。
标准知识应用数字化包括:标准智能检索、标 准指标比对、标准大数据分析(例如通过大数据分 析手段,从时间、地域、起草单位等维度,实时、动 态、可视化地展示全国、各地区、各单位研制标准的 情况,并撰写标准大数据分析研究报告)、智能问 答、智能生成、内容推荐、标准战略情报等与产业 发展和技术创新紧密结合的应用功能模块。
标准管理数字化包括: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 工作流程进行数字化重构。实现与标准相关的工作 流程、决策流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数字化转型需要依托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工具:云计 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通过这些技术手 段实现管理数字化重构,促进数字化转型。
标准基础设施数字化其中一个内容就是 建 设 数 字 标准 馆,充分 运用人机 交 互、虚 拟 现 实(VR)、3D打印、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 (MR)等技术,建设馆藏资源实体存放体验区、多 功能虚拟现实体验区、标准产品3D打印验证区、数 字标准文化与科普区。
2 标准数字化发展现状
2.1 国际标准数字化发展现状
(1)国际标准数字化发展现状
ISO、IEC标准数字化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成立专门的标准数字化研究团队、搭建标准在线协 同编制平台、设计功能多元的标准数字化工具包。 其中,专门的标准数字化研究团队(如机器可读标 准战略顾问组和数字化转型系统方法战略小组)主 要开展标准数字化发展战略、实现路径和方法研 究,提出了SMART标准[3],具体将标准数字化水平 划分为5个等级,即传统纸本介质(0级)、开放数字 格式(1级)、机器可读文件(2级)、机器可读可执 行内容(3级)、完全机器可解析标准(4级)。其标 准数字化阶段划分本质反映了标准文献数字化到 标准知识智慧应用的过程,愈发强调基于标准知识 对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智慧应用。
(2)区域标准数字化研究现状
CEN、CENELEC于2018年启动了“在线标准 化”“未来标准”“开源创新”3个标准数字化项 目。区别于ISO,CEN、CENELEC也更为关注标准 数字化过程所带来的知识产权和法律问题。其中, “在线标准化”项目主要在于构建在线协作平台, 支持多部门、多领域专家或标准工作者的协同。
“未来标准”项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未来研制 的标准从体例、结构上要有利于实现机器可读;二 是现有存量标准要转化为机器可读范式,并在重点 领域进行试点。“开源创新”项目强调利用开源的 数字技术对标准化的赋能,从而实现标准数字化 快速发展。
(3)发达国家标准数字化研究现状
英国标准协会(BSI)启动了BSI Flex标准数字 化项目。BSI Flex是一套基于规则的在线标准制定 方法,缩短标准研制的周期,能够明显提升标准研 制效率和质量,快速适应市场变化需求,通过该方 法制定的标准即为BSI Flex标准。美国标准方面,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提出标准数字化的新工 具、新格式以及新模式三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其中, 新工具为创造新的工具和方法来制定标准,让更 多人参与标准化工作,形成新类型的标准交付物。 新格式则探索不同的发布格式,如更为灵活稳定的 XML技术。新模式则将数字标准直接集成到产品、 系统和服务中,创造新商业模式、形成新价值。德国 的标准数字化发展与工业4.0战略密不可分,即将标 准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过程关联起来,成立专门标 准数字化机构,推进标准—产业—应用融合发展。 其最大特点是将标准数字化映射到企业发展现实 场景,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标准数字化的应用。
2.2 国内标准数字化发展现状
我国标准数字化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台重大战略。2021年10月10日,中共中 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 “发展機器可读标准、开源标准,推动标准化工作 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2)布局重大项目。“十四五”期间,国家重 点研发技术“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 用”“标准数字化演进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一 期)”,积极起草研制机器可读相关国家标准。
(3)参与国际合作。参与了ISO/IEC等国际标 准组织数字化转型战略组,参与了ISO SMART项 目;开展国际多边合作,包括组建“中德SMART标 准工作组”,共同开展技术交流、项目试点建设、国 际标准制定等;组织编制IEC市场战略局(MSB)发 布的SMART标准白皮书。
(4)开展技术探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国内 标准数字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提出全国标准数 字化标准化工作组筹建方案并获取标准委批复, 通过协调国内权威机构和专家,推动标准数字化 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标准数字化基础通用、建模以 及实现共性技术、应用技术等领域国家标准制修 订;设立院长基金项目,开展“标准数字化技术路 线图研究”;牵头成功申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标准数字化演进关键 技术与标准研究(一期)”;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标准文献元数据库,数据总量280余万条,位居 全国首位,先后开发了标准大数据分析、标准内容 指标比对、标准智能编写等知识服务工具,实现基 于标准段落和表格的全文搜索以及针对指标的知 识图谱分析与服务。
3 国内外标准数字化发展趋势
标准文献数字化发展的趋势涵盖了技术、社会 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标准数字化将呈现以下7大发 展趋势[4-5]。
(1)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随着人工智能(AI) 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标准文献数字化可能会更加 智能化。自动标注、内容分类、语义分析等技术的 应用可以提高文献的组织结构和检索效率。这也包 括自动化的版本控制和更新机制,以确保数字标准 文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2)云服务和在线协作方面。越来越多的标准 数据将存储在云端,以提高可访问性和共享性。云 服务不仅能够降低存储成本,还能实现多用户协同 工作。在线协作平台和工具的应用将促进标准的制 定、审查和更新,使得标准的发展更加灵活和实时。
(3)开源标准和开放数据方面。开源标准的数 字化和共享比例可能会增加,以促进标准的透明度 和创新。开放数据的原则使标准文献的内容更容易 被开发者、研究人员和行业利益相关者使用,以推 动行业的发展和合作。
(4)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的整合 方面。AR和VR技术有望为标准知识提供更交互和 直观的体验。通过这些技术,用户可以更生动地理 解标准的应用场景,这对培训、质量控制和标准遵 守方面可能会有积极影响。
(5)安全和隐私方面。随着对信息安全和隐私 保护的关注不断增加,标准数字化需要更强大的安 全措施来防范数据泄露和恶意篡改。采用加密技 术和严格的访问控制将是数字标准文献的重要发 展方向。
(6)国际化和全球标准方面。随着全球化的不 断深入,标准文献数字化将更加强调国际标准的一 致性和相互操作性。采用多语言支持和全球协作平 台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标准的制定。
(7)要素转变方面。未来标准数据将向生产要 素或创新要素转变,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标准作为一 种数据或创新要素嵌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活动 过程中,强化标准数字化与经济发展融合水平,提 升标准对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
4 展望与建议
(1)完善标准数字化的战略布局和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顶层设计有待完善,尚缺乏针对标 准数字化的专项规划和技术路线图等顶层设计, 建议在国家科技政策及科技战略计划中,要进一步 明确标准数字化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分阶段 实施策略,引导开展数字化转型共性和关键技术研 究,着力解决相关理论、方法、模型等共享问题以 及领域应用中语义识别、数据分析和规则集成等关 键问题。
(2)培养多元标准数字化人才
我国标准数字化共性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标 准人才仍然缺乏。标准化关键技术和人才是制约我 国标准数字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我国要加大培 养贯穿于标准“制定—应用—反馈—修订—应用— 废弃”等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知识人才,加快建设 一支具备多种综合能力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尤其是 要培养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管理经验的标准数字 化人才。
(3)重点领域标准数字化先行先试
我国标准数字化缺乏良好的应用生态和系统 的实施应用解决方案,尚未形成标准数字化先行先试的良好案例,难以推广复制。未来要围绕标准数 字化生成机制和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以 探寻在智能制造、绿色双碳、公共安全、科技创新 等重点领域更广泛的标准数字化应用方式(如特 色标准知识库或辅助决策系统等)。
(4)加强标准数字化国际合作
我国已经委派专家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组 织数字化转型战略以及机器可读标准研究工作,未 来我国要紧抓机遇,推动与不同国家和标准化组织 之间的多边对话和沟通,依托定期的国际会议、研 讨会和工作组,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与 标准化活动,分享信息,协商共同关心的问题,推动 标准的国际协调,加强标准数字化研究成果和实践 经验交流,实现借力发展。
参考文献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30):35-41.
张兰.电网企业标准数字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湖南 电力,2023,43(1): 95-98+102.
刘曦泽,牛娜娜,王益谊.SMART标准用例分析与启示[J]. 标准科学,2022(12):63-67.
汪爍,段菲凡,林娟.标准化工作适应全球数字化发展的 必然趋势——标准数字化转型[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 计量,2021(3):1-3+14.
于欣丽.对我国标准数字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标 准化,2022(7):7-13.
作者简介
刘彦林,学士,智能科技标准化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 方向为标准数字化、数据要素标准化。
甘克勤,通信作者,硕士,国家标准馆副馆长,研究方向为标 准数字化。
马小雯,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数字化。
孙红军,博士,国家标准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标准数 字化。
(责任编辑:张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