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之有理有据

2024-05-11 09:39黄佳琪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4年16期
关键词:论据事例论点

黄佳琪

范本呈现

创造宣言(节选)

陶行知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毋需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选自《陶行知全集》,有删改)

优秀习作

无论得失,皆是过程

一考生

人生在世,人们大多喜欢“得”,不喜欢“失”。但现实是,得与失如影随形,有得的地方必定有失,有失的地方也必定有得。在对得与失的纠结中,我们常常会忽略一点,那就是——无论得失,皆是过程。

生活的真相就是处处是得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般的得与失。然人生波澜起伏,今日之蜜糖,可能是他日之砒霜。闯王李自成挺进北京城时,春风得意,却在短短42天后,功败垂成。明朝至清朝中期,实行海禁政策,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敌侵略,却也让中国故步自封,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慢慢落后于他国,为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埋下祸根。当今中国的“得”是千千万万先辈用鲜血、汗水换来的,前路征途漫漫,切不可居安思逸。

得与失既不是人生的起点,也不是人生的终点,一切得失不过是人生必经之过程。我们常听人说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它是十年寒窗的终点,也是迈入更高学府的起点。可是谁又能说,高考就是人生的起点或终点呢?漫漫一生中,我们会面临无数抉择,一个抉择是一段故事的结局,也是另一段故事的开篇。起点也好,终点也罢,都是人生中的一段过程。人生的价值是在得与失的不断转化中才实现的。如果非要为生命选一个终点,或许只有死亡,但细究起来,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终点,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就像屈原,两千多年来,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这,就是他生命的延续。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代的帝王,都觉得自己得到了江山,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殊不知这些都是会失去的。历史就在这一代又一代得与失的更迭中不断前进。而这无数的得与失,其实都是人类文明发展链上的锁扣。所以,得时,不要扬扬得意、忘乎所以;失时,也不要顾影自怜、自怨自艾。我们应该如梵高那般,抱着“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地燃烧”的信念,让心中的那把火,永远燃烧着!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汲汲于得,不戚戚于失,因为无论得失,皆是过程。在过程中行走,在过程中反思,在过程中突破,才是人生的真谛。

众说纷纭

王韵之: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观点鲜明,长于说理,运用对比、驳论等多种论证方式,向我们阐明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逻辑清晰严密。

张之浩:陶行知先生在论证过程中,列举八大山人、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罗的事例证明在平凡的环境中也能创造,通过正气歌、苏联的国歌、尼赫鲁自传的诞生和雷塞布、平老静的事例证明即使在单调的生活中也能创造,借助莫扎特、爱迪生、帕斯加尔的事例告诉我们年龄也不是创造的阻碍,援引曾参、慧能的事例证明即使天资不高也能创造,用玄奘、哥伦布、莫扎尔特的事例佐证即使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也能创造。可以说有理有据、丰富充实,具有信服力。

谢文欣:《无论得失,皆是过程》这篇作文也有它的亮眼之处。作者在论证时借助丰富而恰当的论据支撑作文的论点,论据涵盖古今中外,将历史的宏观与个体的微观相结合,使论证具有时空的纵深感,增强了作文的说服力。

曾凡成:《無论得失,皆是过程》这篇作文为了论证“生活的真相就是处处是得失”的论点,援引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李自成的事例;为了论证“得与失既不是人生的起点,也不是人生的终点,一切得失不过是人生必经之过程”的道理,列举了高考和屈原的事例加以佐证。这两个分论点又强化了作文的中心观点。

技法点睛

议论文写作要做到有理有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论点明确,鲜明凝练。“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议论文写作应首先明确议论的中心论点,即“有理”。并且,作文的“理”要鲜明、凝练、贯穿始终。

2.精心选例,选“真”选“对”。论证过程中援引的事例要真实。一般来说,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论据。特别是事例涉及人名、国籍、年代、出处等,都要力求准确。事例作为论据的一种,是为论点服务的,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是论述类文体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所选事例必须与论点有本质的联系,必须切实有效地支撑论点。

3.合理分类,巧妙布局。议论文要做到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自然免不了在文中大量援引事例。我们要对这些事例进行合理分类,可以从古今、中外、领域等不同的角度分类,这样可避免例子堆砌;同时要巧妙布局,须有全局考量,古今中外,正反对比,详略得当,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证明论点。

猜你喜欢
论据事例论点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