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之外的班干部,要当吗?

2024-05-10 03:52
初中生世界 2024年18期
关键词:慧慧黑板报苏州市

张 辉

江苏省苏州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首席“林老师”,苏州市卢崇斌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任教于苏州文昌实验中学校。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之中,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角色,在为集体做事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呢?

说说你的故事

最近,班级里正在进行班干部改选,班主任鼓励大家积极报名。慧慧从小爱好绘画,一心想在黑板报编辑工作中好好表现一番。

竞选结果出来后,慧慧没能选上黑板报编辑。这还不是最让她苦恼的事儿。因为纪律委员没人愿意做,班主任推荐她来做这个工作,理由是她在班上人缘非常好,加上她成绩优秀,又很有正义感,做事也爽快利落,最适合做纪律委员。

慧慧心里特别不情愿,可又不好推托,放学时就向爸爸诉苦,说自己不想做纪律委员。她觉得做纪律委员要浪费很多时间,做好了容易得罪人,做不好会被老师责怪;还是黑板报编辑比较好,既轻松又有成就感。

听了慧慧的心里话,爸爸帮她分析:不管做什么班干部,都是在为大家服务,都不能辜负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与黑板报编辑相比,纪律委员对她来说更有挑战性,更有利于提高她的个人能力,而且这两者并不矛盾。做纪律委员的同时,慧慧还是可以和几名擅长写写画画的同学一起合作的。慧慧最终接受了爸爸的建议,一边用心做好纪律委员,一边配合黑板报编辑出好每一期黑板报,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肯定与赞扬。

听听我的声音

进入初中后,大家是不是非常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与空间呢?这是因为,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大家对家长和老师的心理依赖越来越少,越来越希望成为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渴望别人把我们当成大人来对待。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产生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就是所谓的“责任感”,即自觉主动地做好事情的精神状态。就像故事中的慧慧那样,我们打心底里希望做一些事情,为班级、为他人付出劳动,并以此获得存在感与成就感。

其实,责任感与一般的心理情感还不太一样。它属于社会道德心理的范畴,更多地体现了我们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重视学习和考试成绩,而忽略掉自己在班集体中应尽的责任。那样的话,我们就容易局限在比较狭小的自我世界里,无法真正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沟通与合作。

参与集体事务,承担不同责任,将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哲学家叔本华曾说:“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分子。当然,每个人在集体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差异性,工作与付出不同,责任与压力自然也不一样。因此,我们既要发挥个人所长,为集体出力,也要服从集体安排,学会与人合作。慧慧的选择便是最好的体现。她既完成了老师交给她的任务,为班集体出力奉献,也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获得了成就感。

雷锋曾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亲爱的同学们,当有类似的机会摆在你面前时,不要畏惧承担这份责任,像慧慧一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集体生活吧!

猜你喜欢
慧慧黑板报苏州市
生日快乐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创意满满的黑板报
爸爸在哪儿,爱就在哪儿
带着脑瘫女儿开出租,爸爸在哪儿爱在哪儿
莹莹办黑板报
厉害了,我的黑板报
宠爱无错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