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与企业成本粘性

2024-05-10 02:02罗珊梅副教授裘李剑
财会月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粘性审计师盈余

罗珊梅(副教授),裘李剑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普遍遭遇产能过剩问题。其中一个显著表现是成本控制不力,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缺乏弹性,这种缺乏弹性的成本会使企业出现较高的成本粘性。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健康发展必须重视成本控制。成本粘性在成本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反映了企业的资源配置状况,展示了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非对称现象。Anderson 等(2003)将成本粘性界定为业务量的变动所带来的成本非线性变化,具体表现为业务量增加时成本的变化率大于业务量减少时成本的变化率。成本粘性的形成与管理层决策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层个人动机的机会主义行为所致,会严重损害公司利益。

审计师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在有效降低代理成本、制约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降低成本粘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Liang 等,2014)。然而,审计师能否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取决于审计师提供的服务,审计服务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和客户双方的供求关系(董沛武等,2018)。客户与审计师之间的关系是审计供求关系的重要体现(Defond和Zhang,2014),是供求双方相互博弈权衡的结果。随着审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审计双方的供求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审计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着审计监督质量,尤其是近年来频频曝光的“獐子岛”“康美药业”和“瑞幸咖啡”等众多财务丑闻让审计师的监督作用再次受到质疑,也让社会公众不得不重新审视客户与审计师之间的关系。众多研究鲜少考察客户与审计师之间的关系对公司成本管理的影响,而成本粘性是企业成本决策的代表,成本变动直接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因此从客户与审计师之间关系的视角揭示企业成本管理的“黑箱”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2008 ~2022 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客户与审计师关系视角探讨两者之间的不匹配关系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并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视角,检验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作用机制。本文可能具有以下贡献:第一,基于我国审计市场的特殊性,从审计供求双方的关系视角考察其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丰富了客户与审计师关系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第二,以往文献多从公司内外部视角探讨成本粘性的动因,较少从审计师视角,尤其是从客户与审计师关系视角出发探讨其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本文为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三,探讨了客户与审计师关系对成本粘性的作用机理,这一逻辑框架有助于进一步理清客户与审计师关系背后的深层次涵义,为管理层的成本管理决策提供借鉴。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审计双方的供求关系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这种调整可能导致客户与审计师的供求呈现出不匹配现象(Brown 和Knechel,2016)。这种不匹配关系可以分为向上和向下两种类型:向上不匹配关系是指根据客户的实际业务情况原本应该选择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却选择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来提供审计服务;向下不匹配关系则相反,即客户原本应选择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却选择了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董沛武等,2018;王文姣等,2020)。

类似于普通市场,审计市场也存在供求关系的博弈,当供求双方出现向上不匹配关系时,意味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小公司业务。相比于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更大,进行的训练更专业化,有着更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更强的信息沟通能力,以及更充足的审计资源,更有利于发现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能对管理层进行更好的监督。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及时地将客户与同行业其他公司数据进行对比,更可能识别费用、收入的异常比例关系。Liang等(2014)发现,高质量的审计师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使公司董事会做出减少管理层薪酬或者更换管理层行为,强化对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Cheng 等(2018)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助于降低成本粘性。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向上不匹配的审计师监督效应会溢出到管理层资源分配决策中,从而降低成本粘性。

相比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有限。当客户与审计师存在向下不匹配关系时,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业务,可能无法胜任大规模客户的审计工作,谈判议价能力弱,难以有效发挥出审计监督作用。管理层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可能会为了增加短期利润或者追求高额薪酬而削减成本,从而增加企业成本粘性。Chen 等(2012)的研究表明,管理层存在构建“个人帝国”的动机,当企业业务量下降时,为了控制企业更多的资源,可能不会减少资源投入,反而加大投入以获取更高的私有收益,从而产生成本粘性。

由于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规模、资源有限,如果承担了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程度较高的业务,可能不能准确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难以保证审计质量,无法识别存在异常成本费用支出和损害公司价值的投资项目,导致企业成本粘性增大。此外,目前的审计市场竞争激烈,相比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质量、规模、专业化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可能面临生存压力,因此对客户的依赖性较强,谈判议价时处于弱势地位,会愿意在一定程度上配合客户、帮助客户达成合谋(Lennox,2000)。当双方供求关系出现向下不匹配时,审计师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尤其是长期往来的重要客户,可能会提升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容忍度,导致管理层在业务量下降时,不愿意减少现有资源规模,使得成本粘性增加。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1a: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会降低企业成本粘性。

假说1b:客户与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会提升企业成本粘性。

随着会计准则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为更多管理层青睐的手段(Zang,2012)。当客户与审计师存在向上不匹配关系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利用充足的审计资源和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发现高风险客户,抑制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郭照蕊和黄俊,2015)。较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意味着公司经营风险较大,具有较高的审计风险,甚至导致审计失败,使审计师遭受投资者集体诉讼(Kim 和Park,2014)。因此,当客户与审计师存在向上不匹配关系时,审计师可以充分应对,通过对高风险账户和交易事项增加审计程序,识别出重大错报风险,减少企业对非正常经营活动的操控,审计质量较高。Alhadab和Clacher(2018)发现,高质量审计师能限制管理层可自由支配的真实销售活动操控和成本操控。从声誉角度看,审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如果产品质量高,会获得利益相关者长期的信任和认可(Beattie等,2004)。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声誉较高,出于维护自身声誉的目的,审计师会对承接的业务实施应有的审计程序,识别出非正常的交易活动,从而减少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当客户与审计师存在向下不匹配关系时,表明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业务。此时,审计师可能无法胜任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审计资源和专业胜任能力有限,无法有效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真实存在的交易活动,审计风险较大,且隐蔽性强。当客户与审计师存在向下不匹配关系时,审计师很难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难以识别客户是真实活动操控还是正常经营交易(Chen 等,2018)。在激烈的审计市场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质量、规模、专业化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客户与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可能导致审计师不太关注过度生产、研发支出等隐蔽性强的真实活动操控(Arya和Glover,2014)。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2a: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会抑制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假说2b:客户与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会增加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层薪酬往往与企业业绩紧密关联。企业销量下降会导致利润下滑,从而使管理层薪酬减少。在应计盈余管理活动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由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管理层为了避免利润下滑而影响自身薪酬,可能会加快资源向下调整的速度,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活动,或者改变交易活动发生的时间和内容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当期盈余(Roychowdhury,2006)。比如,大量消减广告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管理费用等以提高盈余,实现扭亏为盈。这会导致收入下降的幅度小于成本下降的幅度,降低成本粘性(Kama 和Weiss,2013)。当营业收入下降时,为了挽回局面,管理层也可能选择采取促销或打折的策略,即加大促销和打折力度来刺激销售,或者通过增加产量以降低单位销售成本,进而提高当期利润,达到操控盈余的目的,这导致了当期收入的上升,使公司收入增加的幅度大于成本增加的幅度,使得成本粘性提升。

根据前述分析,当客户与审计师双方供求不对等时,双方不匹配关系影响了管理层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成本粘性。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构造了真实交易活动,导致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比例发生变动,影响成本粘性。双方不匹配关系影响了审计师的监督功能,可能通过影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影响企业成本粘性。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3: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可能在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由于2007 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本文选取2008 ~2022 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样本筛选借鉴Liang 等(2014)、Habib 和Hasan(2019)的方法,剔除以下样本公司:①金融类公司;②*ST、ST和PT公司;③有明显错误信息的观测值,比如总资产或者销售收入的数值小于或等于零;④当年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大于销售收入的观测值;⑤不能满足至少连续两年有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或者销售收入数据的观测值。同时,为避免极端异常值对本文研究内容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了缩尾处理。最终获得31693 个年度样本观测值。本文相关数据取自CSMAR 数据库,使用Stata 15.1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实证分析。

(二)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1.变量设定。

(1)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本文借鉴Shu(2000)、董沛武等(2018)的做法,选取公司经营状况与财务活动的相关指标,构建如下Logistic 回归模型,用于测算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见公式(1):

其中:Big10 为参照中注协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家信息》,若当年客户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排名前十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含国际“四大”)则取值为1,否则为0;Size为上市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ev为资产负债率,即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Atu 为总资产周转率,即销售收入与总资产之比;Cr 为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Roa为资产回报率,即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Ind为行业虚拟变量;Year为年份虚拟变量。

本文通过公式(1)估计变量拟合值,得到Big10 的估计概率,即为该公司当年选择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估计概率(Prb10)。然后,进一步确定最佳临界概率,最佳临界概率指的是客户与审计师匹配过程中使得可能出现的向上不匹配数量与向下不匹配数量之和最小的概率。在所有年份区间内,计算出每年的最佳临界概率。如果Prb10大于最佳临界概率,则该客户属于“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潜在客户;反之,如果Prb10小于或等于临界概率,则该公司为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潜在客户。Misu变量表示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当Prb10小于或等于临界概率时,表示公司为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潜在客户,但公司实际选择了“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此时Misu取1;Misd变量表示客户与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当Prb10 大于最佳临界概率时,表示公司为“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潜在客户,但公司实际选择了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此时Misd取1;当客户预期选择与实际选择一致时,Misu和Misd变量均取0。

(2)成本粘性。被解释变量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变动的自然对数来衡量,解释变量为主营业务收入变动和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的交互项。

(3)中介变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REM)。本文借鉴Roychowdhury(2006)、王福胜等(2014)的方法衡量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用异常现金流量、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酌量性费用三项之和来刻画,三个变量分别根据三个异常费用的模型计算残差值得出。该值越大,表明企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现象越严重。

(4)控制变量。借鉴Liang 等(2014)、Habib 和Hasan(2019)的做法,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是否连续两年出现销售收入下降(SD)、GDP 年增长率(Growth)、企业资产密集度(AI)、企业员工密集度(EI)、企业规模(Size)、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0)、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Ros)、是否两职合一(Dual)、财务杠杆(Lev)、资产回报率(Roa)以及审计师行业专长(IMS)。

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2.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本文主要考察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是否会影响企业成本粘性,以及其如何通过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企业成本粘性产生影响,借鉴Anderson等(2003)、梁上坤(2018)、江伟等(2017)的研究,构建以下模型(1)~(6)检验本文假说:

针对模型(2),本文预测β1为负,表示本文所研究的样本企业存在成本粘性;针对模型(3),本文预测当客户与审计师存在向上不匹配关系时,系数β3为正,表明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会降低企业成本粘性,而当客户与审计师存在向下不匹配关系时,系数β3为负,以验证假说1;针对模型(4),本文预测当解释变量为Misu时,β1为负;当解释变量为Misd时,β1为正,表明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会减少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向下不匹配关系会强化企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以验证假说2;模型(5)用来检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否与成本粘性存在关联关系,如果模型(5)不成立,则无法进行下一步检验;对于模型(6),本文预期当解释变量为Misu 时,系数β3为正,同时系数β4为负,表明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通过抑制企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当解释变量为Misd 时,系数β3为负,同时系数β4为负,表明客户与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通过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提升了企业的成本粘性,以验证假说3。以上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主营业务收入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分布进行了描述性统计(限于篇幅,结果略,留存备查),结果显示,样本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均值为83.989亿元,中位数为20.877 亿元,而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的均值仅为7.028 亿元,中位数为2.443 亿元,说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费用波动较大。上述结论与Liang等(2014)的研究基本一致。

同时,本文进行了其他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发现上市公司中客户与审计师存在向上和向下不匹配关系的样本比例达34.30%,说明我国审计市场确实存在双方供求关系不匹配现象。在样本研究期间内,向上不匹配样本占6.5%,向下不匹配样本占27.8%,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呈现的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现象中大部分情况为向下不匹配,即大企业聘请了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这与王文姣等(2020)的研究结论一致。

表2 其他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此外,本文还进行了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均值和中位数差异性检验(限于篇幅,结果略,留存备查),根据是否匹配的分组差异性检验可以看出,在向上不匹配与向下不匹配关系的样本中,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进行了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限于篇幅,结果略,留存备查),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主要变量之间均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且根据相关系数初步判断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检验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 发现,VIF 均值小于10,进一步说明模型中各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多元回归分析

为验证我国上市企业成本粘性的存在,本文对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列(1)所示。系数β1为0.567,在1%的水平上显著,系数β2为-0.332,同样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主营业务收入每上升1%,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上升0.567%,而主营业务收入每下降1%,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仅下降0.235%,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上述结论与梁上坤(2018)的研究结论一致。

表3 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与成本粘性的检验结果

为验证假说1,本文运用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列(2)和列(3)所示。结果发现,在向上不匹配样本中,系数β3为0.042,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会降低企业成本粘性,可能是因为向上不匹配关系能够起到监督作用,假说1a 得到验证;在向下不匹配样本中,系数β3为-0.038,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客户与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会提升企业的成本粘性,假说1b得到验证。

本文运用模型(4)验证假说2,结果如表4 所示。当解释变量为Misu时,系数β1为-0.014,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会抑制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假说2a 得到验证;当解释变量为Misd时,系数β1为0.024,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客户与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会加剧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假说2b得到验证。

表4 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检验结果

为验证假说3,本文分别运用模型(5)和模型(6)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 和表6 所示。从表5 可以看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提升了成本粘性。表6列(1)中系数β3为0.06,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系数β4为-0.103,在1%的水平上显著,同时结合表4和表5的结果可知,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会削弱企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降低企业成本粘性,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表6列(2)中系数β3为-0.041,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系数β4则为-0.137,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结合表4和表5所验证的结果,证实了客户与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由于增加企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加剧了成本粘性现象,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假说3得到验证。

表5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与企业成本粘性的检验结果

表6 客户与审计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四)进一步分析

1.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收入的不确定性,使企业产生更多的经营风险,从而给审计师带来更多不可控的审计风险。因此,本文进一步考察在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借鉴申慧慧等(2012)、Wang等(2021)的方法,使用以企业过去5年非正常销售收入为基础计算得到的经行业调整之后销售收入的标准差表示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EU)。同时根据EU 分年度的中位数,将EU大于其中位数的样本划分为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组,否则为环境不确定性较低组。使用模型(3)进行回归,表7 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组中,系数β3分别为-0.069 和-0.017,且分别在5%和10%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在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下,审计师需要应对更多风险,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有所减弱;同时,在环境不确性较高的情况下,选择了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的管理层为了规避风险,谨慎调整了成本。但在环境不确定性较低组中,系数β3分别为0.113 和0.039,且仅有前者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环境不确定性较低的情况下,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作用更加明显,而向下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作用不敏感。

表7 环境不确定性、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与成本粘性的分组检验结果

2.融资约束的影响。由于代理问题是影响成本粘性的重要因素,融资约束越大,代理成本越高(江伟,2015)。为了进一步检验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是否通过管理层代理问题而增加成本粘性,本文借鉴Kaplan和Zingales(1997)的做法,检验了融资约束的影响。使用KZ指数度量融资约束,KZ指数越大表明融资约束越大,并根据同年度同行业的中位数将样本划分为融资约束较高组与融资约束较低组。使用模型(3)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在融资约束较高组中,列(1)中系数β3为0.14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列(2)中系数β3为-0.076,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融资约束较大的情况下,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会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向下不匹配关系则提升了成本粘性;在融资约束较低组中,列(3)中系数β3为-0.006,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列(4)中系数β3为-0.138,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向下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在融资约束较小的情况下更加明显,说明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可能通过代理问题而增加,而非调整成本的影响。而在融资约束较小的情况下,客户与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有所缓解。

表8 融资约束、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与成本粘性的分组检验结果

(五)稳健性检验

1.替换自变量。借鉴董沛武等(2018)的做法,将国际“四大”视作本文的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重新对模型(3)进行检验,结论完全一致。

2.替换因变量。考虑到本文所采用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并不一定能完整表示企业的成本费用,因此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主营业务成本三项之和替代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进行稳健性检验,此外还借鉴了江伟等(2017)以主营业务成本来替代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对模型(3)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均无显著偏差,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

3.替换模型。随着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影响成本粘性的因素越来越多样化,但至今仍未统一。因此,本文借梁上坤(2018)的研究模型,删除控制变量重新对模型(3)进行回归,结果均与预期保持一致,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

4.倾向得分匹配法。由于本文存在内生性问题,可能导致结果偏误,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针对向上不匹配分别各设置处理组(向上不匹配组)和对照组(非向上不匹配组),向下不匹配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均采取一对四而不放回的匹配方法,匹配后所有协变量的标准化偏差均小于5%,ATT 值均大于1.96,随后根据匹配后的结果对模型(3)进行回归,结果与预期一致,保证了结论的可靠性。

五、结论

本文以2008 ~2022 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及企业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会降低企业成本粘性和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向下不匹配关系则会提升企业成本粘性和增加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同时,由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提升成本粘性,不匹配关系会通过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影响成本粘性,且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促进了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而缓解了向下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通过纳入融资约束变量检验发现,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可能通过代理问题而加强。研究结论对于正确看待会计师事务所和客户之间的互选机制,规范审计市场服务,进一步促进公司完善成本管理和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有较大的启示。

【 主要参考文献】

董沛武,程璐,乔凯.客户关系是否影响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J].管理世界,2018(8):143 ~153.

郭照蕊,黄俊.国际“四大”与高质量审计的再检验——基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115 ~124.

梁上坤.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影响公司费用粘性吗?[J].管理世界,2018(12):133 ~148.

申慧慧,于鹏,吴联生.国有股权、环境不确定性与投资效率[J].经济研究,2012(7):113 ~126.

王福胜,吉姗姗,程富.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比较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4(2):95 ~106.

王文姣,王靖懿,傅超.客户和审计师不匹配关系与会计稳健性[J].审计研究,2020(3):105 ~114.

Alhadab M.,Clacher I..The Impact of Audit Quality on Real and 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 around IPOs[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18(4):442 ~461.

Arya A.,Glover J..Auditor Independence Revisited[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 Finance,2014(2):188 ~198.

Brown S.V.,Knechel W.R..Auditor Client Compatibility and Audit Firm Selec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6(3):725 ~775.

Chen F.,Hou Y.,Richardson G.,et al..Auditor Experience and the Timeliness of Litigation Loss Contingency Disclosur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8(2):956 ~979.

Cheng S.,Jiang W.,Zeng Y..Does Access to Capital Affect Cost Stickiness?Evidence from China[J].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8(1-2):177 ~198.

DeFond M.,Zhang J..A Review of Archival Auditing Research[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4(2-3):275 ~326.

Habib A.,Hasan M.M..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st Stickiness[J].Business & Society,2019(3):453 ~492.

Kama I.,Weiss D..Do Earnings Targets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 Affect Sticky Cos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3(1):201 ~224.

Kim Y.,Park M.S..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Auditors' Client-retention Decision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4(1):367 ~401.

Liang S.,Chen D.,Hu X..External Auditor Types and the Cost Stickiness of Listed Companies[J].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4(4):294~322.

Zang A.Y..Evidence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2):675 ~703.

猜你喜欢
粘性审计师盈余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一类具有粘性项的拟线性抛物型方程组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带粘性的波动方程组解的逐点估计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粘性非等熵流体方程平衡解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