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模式研究

2024-05-10 11:03于航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技术融合互动学习新媒体

于航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开始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来增强学习体验。这种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但同时如何确保技术与教育内容的真正结合、避免学生分心、防止过度依赖技术以及保证在线资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成为了面临的主要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教育|技术融合|互动学习|内容真实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2G到5G的技术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习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发生了变革,如在线学习和基于移动的资源共享。这加速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但这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因为学生可能对传统教学有所抵触,而新媒体可能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因此探索网络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对教育改革和创新至关重要。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三大显著的特征,已经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传播速度大幅提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信息传播速度显著加快。借助智能手机和其他设备,人们可随时上网。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使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让大众迅速了解热点事件。

用户参与度加强。移动互联网增强了用户参与度,使人们从信息接受者变为创造者和分享者。社交媒体让用户表达意见、分享故事并互动。不止个人,企业和组织也利用这些平台与消费者互动和建立品牌。

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从直播到虚拟与增强现实,每次创新都带给用户独特体验,如实时直播生活或沉浸式娱乐。这些技术丰富了媒体内容,给用户更多选择。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

在谈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其传统模式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基,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聚焦于国家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准则等内容。它以讲授历史、经典文献和政策法规为主,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引导。教学方法多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和书面作业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二)面临的挑战与局限性

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文化多样性的增加,一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能与当代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存在差距,导致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疏离感或反感。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过于依赖教师讲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实践,这可能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降低了教育的实效性。

与新媒体存在较大距离。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信息获取方式存在较大的距离,导致其影响力减弱。

教育观念固化。传统教育模式可能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三、网络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一)网络新媒体技术在高教中的应用实例

高校已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在线课程与MOOCs,提供学生灵活的学习方式。教师也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内容、与学生互动和促进讨论。数字故事讲述通过视频、动画等展示相关故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VR和AR技术使学生能沉浸式体验,如直观参观历史事件现场。

(二)学生接受度与反馈

学生对网络新媒体的应用表现出高参与度,因其现代化和贴近日常生活。这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学生仍期待更多的互动,如在线讨论,且对某些内容持质疑态度,认为可能过于片面或不符实际经验。尽管网络新媒体在高校教育中取得成果,但也仍面临挑战。高校应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与学生互动,确保教育质量。

四、网络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模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平台构建

可以整合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元内容,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推荐,并利用云技术提供在线资料存储与分享,使学生能随时访问。

(二)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课程内容创新

如结合视频、动画和互动图表等多媒体材料展示生动的教学内容,分析当前社会热点和实际事件使课程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并借助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提供模拟政治决策或社会互动体验给学生。

(三)互动性增强的在线思政课堂与讨论场景

学生可通过在线平台实时提问、发表观点并与教师或同伴互动,同时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在线小组合作和项目完成,还应有一个专门的学生反馈系统,允许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建议与反馈。

(四)跨平台与多设备的学习资源共享与同步

允许学生在不同的设备和平台上同步他们的学习资源,如笔记和学习进度,同时开发的学习应用支持手机、平板和电脑等多种设备。学生还可以下载离线学习资源,在无网络环境下继续学习。

通过这些融合模式,网络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紧密地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和互动性强的学习体验。

五、融合模式的实践效果与挑战

网络新媒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模式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其实践效果和面临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已有实践案例的效果评估

在多个高校中,采用新媒体技术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通过实时在线讨论。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资源为学生带来了丰富和多样的学习材料,深化了他们的学习体验。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和事件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基于网络的即时反馈系统让教师迅速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技术不断进步,但如何确保它与教育内容真正融合仍是一个核心问题。技术不应只是工具,而需与内容紧密结合。同时学生在使用设备时容易分心,受到其他应用的干扰。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削弱学生的批判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面对开放的网络,保障学习资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是一个关键挑战,需要完善的筛选机制以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价值。

六、策略与建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这些技术的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然而要确保这种融合真正有效并能够带来积极的教育效果,高校需要制定明确的策略并不断进行创新。

(一)如何进一步推进融合

持续培训是关键,要确保教育工作者能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并与教育内容有效结合。为适应网络新媒体特点,必须制定并更新更加生动、互动的教材。同时保持对新技术的持续关注和应用也至关重要。为了不断优化教育方法,建立反馈机制以收集各方对于融合模式的意见和建议是必要的。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应对策略

可以先通过培训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减少干扰。其次设立专门的审核团队或机构,确保网络学习资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虽然技术创新重要,但内容始终是核心,因此需要平衡技术与内容。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关键,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指导。总的来说高校需要不断创新,明确目标并制定合适的策略,确保教育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

七、结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机遇,帮助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但同时这种融合也遭遇了诸如内容与技术融合的挑战及学生容易分心的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更多前沿技术的引入,并长期跟踪融合模式的效果。为实现更佳的教育成果,高校需积极采取策略,确保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结合。中国军转民

參考文献

[1]田树学.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2.

[2]王大伟.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2.

[3]崔译文.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化路径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21.

[4]罗银.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21.

[5]熊钰.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21.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技术融合互动学习新媒体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基于互联网UMU互动学习平台下地理教学——以“我们身边的自行车”一节为例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探讨
建筑施工企业关键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基于技术融合的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在线互动学习APP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