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依据、鲜明特征和价值意蕴

2024-05-10 11:03程瑞刚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

【摘要】習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传统的一般的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而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同时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适合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拓宽了路径,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恰逢我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了全面小康,同时又是我党开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起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正确的行动路径,因此必须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依据、鲜明特征和价值意蕴进行详细的学理分析,正确理解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依据

(一)理论依据:马克思对现代化的经典论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剖析了资产阶级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扩张性,因此它将不断卷入更多的民族和国家,最终将“民族历史”转变成为“世界历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毫无疑问的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实现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存在,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所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现代化并不是最终的现代化。在此基础之上,马克思设想建立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打破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因此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新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实现现代化。

(二)历史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起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自从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派只想学西方的“器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制度,但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立场观点,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是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首次阐释。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依据国内国际两个发展大局,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并且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彰显了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高瞻远瞩,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大之后更是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安排。

(三)实践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转向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发轫于民族危亡的旧中国,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民生活水平极端贫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物质方面的提高上,但是伴随着中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的侧重点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十九大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新的价值追求,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构成了新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格局。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党不会让一个人掉队,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从两个方向发力,一是实施新型城镇化,二是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现实,也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要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要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始终坚持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一部分人的现代化,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现代化,党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最终由人民共享的理论原则,这种共享原则实际上揭示了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逻辑上、内容上的统一,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既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质,更是代表了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由的发展。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可以对物质文明起引领作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属于辩证的统一体,两者既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之下也可以相互转化。对待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保持扬弃的态度,对待其中的糟粕,必须旗帜鲜明的抛弃,对待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加以借鉴吸收,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动力,比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民本思想,就是必须继承的精神养分。当下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价值观纷繁复杂,在这种特殊背景之下,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价值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深化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并始终坚持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从保护森林到爱护动物,从保护生态环境到建设资源节约型、友好型社会,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理念,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相较于西方式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以邻为壑”的行为,更显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拓宽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纵观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不管是在资本主义早期积累阶段,还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走西方式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剥削压迫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的榨取,维持自己的现代化,却造成其他国家的落后。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共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新的理念,以全人类的和平共处代替剥削压迫,以全人类的文明交流代替文明霸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共同价值,构建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并将促进全球化发展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新秩序,实现全人类的现代化,而非个别国家,个别民族的现代化。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一)丰富发展了现代化理论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在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理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完善,立足于中国国情和世界格局,展现出了世界眼光和中国视阈,坚持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突破了所谓“西方中心论”的错误观点,并给出了通往现代化的新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道路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是各个层面的现代化,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始终将高质量发展摆在首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物质层面的角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保障。从精神层面上来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精神价值体系能够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

(三)拓宽了现代化路径,为发展中国家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用事实告诉全世界,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并不是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吸取了现代化一般规律,同时又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之外,又走通了一条更好的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打破了西方化等同于现代化的思维定势,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军转民

(作者简介:程瑞刚,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当代全球视野中的国学继承与创新
为世界奉献“中国智慧”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瑞的人物形象
G20杭州峰会的“中国智慧”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