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承芳 李思玮
/知人论世/
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记者,又被称为永不言败的“文坛硬汉”。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也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
/经典再现/
……第一条鲨鱼发动了袭击……老人一看见它游过来,就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肆意妄为的鲨鱼。他一面注视着鲨鱼游到近前,一面准备好渔叉,系紧绳子。绳子短了点儿,因为他割下了一段用来绑鱼……
真是好景不长啊,他想。他盯着那条紧逼而来的鲨鱼,顺便朝那条大鱼望了一眼。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想,见鬼去吧……
“它咬掉了约莫四十磅肉。”老人大声说。它把我的渔叉和所有的绳子也带走了,他想,况且我这条鱼又在淌血,别的鲨鱼也会来袭击的……好景不长啊,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不过,攻击我这条鱼的鲨鱼被我干掉了,他想。它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尖齿鲨。天知道,我可见识过不少大鱼。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就要来了,可我连渔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是这样,他想。也许只不过是我的武器比它的强……
“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你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点儿。丢了四十磅鱼肉,你的船走起来能更轻快。”
他心里很明白如果驶进海流中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可是眼下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不,有办法,”他大声说,“我可以把刀子绑在一支船桨的柄上。”……
另一条鲨鱼还在糟蹋大鱼,弄得小船依旧摇摆不定,老人放松了帆脚索,让小船横过来,露出船底的鲨鱼。他一看见那条鲨鱼,就探过身朝它刺去。他刺中的只是鱼身,鱼皮生硬,刀子几乎戳不进去。
这下子震得他的双手和肩膀生疼。不过,那鲨鱼很快就浮上来,脑袋露出了水面,老人趁它的鼻子刚钻出水面挨上大鱼,对准它那扁平脑袋的正中间扎了下去。老人拔出刀,再朝同一个地方扎过去。它还是用嘴紧咬着大鱼不放,老人一刀戳进它的左眼,可它还是不肯走。
“还没够吗?”老人说着,把刀刃戳进鲨鱼的脊椎和脑袋之间。这下子倒是很容易,他感觉鲨鱼的软骨断裂开了。老人将船桨倒过来,把桨片插进鲨鱼的两颚之间,想撬开它的嘴。他旋转了一下桨片,鲨鱼松开嘴溜走了,他说:“走吧,加拉诺鲨。溜到一英里深的地方去吧。去看你的朋友,或者见你妈去吧。”……
老人稳定下来掌着舵,甚至不去看那条大鲨鱼在水里慢慢地下沉,开始还是原来那么大,后来越来越小,只有丁点儿大了。这种情景总让老人看得入迷,可这次他连看也不看一眼……
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
“老家伙,你累了,”他说,“你从骨子里累了。”
直到太阳快落下之前,鲨鱼才再次来袭击……
鲨鱼冲了上来,老人趁它合上嘴的时候给了它一下子。他把棍子举得高得不能再高了,结结实实地打在鲨鱼身上。这回他感觉打中了脑袋根部的骨头,接着又朝同一部位打了一下,鲨鱼有气无力地撕下嘴里叼的鱼肉,从大鱼身上出溜下去。
老人提防着它再游回来,可是两条鲨鱼都没再露面。随后他发现其中一条在海面上兜圈子,却没看见另一条鲨鱼的鳍……
但是,到了半夜,他又上阵了,而且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鲨鱼成群结队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他只能看见鱼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痕,还有它们身上的鳞光。他用棍子朝鲨鱼的头直打过去,听到几张鱼嘴咬啮的声响,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大鱼,让小船来回摇晃的声音。他只能凭感觉和听觉拼死拼活地一顿棍棒打下去,觉得棍子被什么东西抓住了,就这么丢了武器。
他把舵柄猛地从舵上扭下来,用它乱打乱砍一气,双手紧攥着,一次又一次地猛砸下去。但是此时鲨鱼已经来到了船头,一个接着一个,或者成群扑上来,撕咬下一块块鱼肉,它们转身再来的时候,鱼肉在水面下闪着亮光。
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扑来,他知道这下子全完了。他抡起舵柄砸向鲨鱼头,正打在它的嘴上,那嘴卡在沉甸甸的鱼头上,撕咬不下。他又接二连三地抡起舵柄。他听见舵柄断了,就用断裂的手柄刺向鲨鱼。他感到手柄刺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接着再刺。鲨鱼松开嘴,翻滚着游走了。这是来犯的鲨鱼群中的最后一条。已经没有什么可让它们吃的了……
他往海里啐了一口,说:“吃吧,加拉诺鲨,做个梦吧,梦见你杀了一个人。”
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他回到船尾,发现舵柄的一头尽管参差不齐,还是能塞进舵孔,让他凑合着掌舵。他把麻袋围在肩膀上,驾着小船起航了。他很轻松地驾着船,没有任何想法和感觉。此时,他已经超脱了一切,只是盡心尽力地把小船驶回家去。夜里,有些鲨鱼来袭击大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餐桌上捡面包屑一样。老人毫不理睬,除了掌舵以外,什么都不在意。他只注意到,没有了船边的重负,小船行驶得那么轻快,那么平稳……
(选自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有删改)
/多维阅读/
圣地亚哥是海明威代表作《老人与海》的主人公,他和大海之间产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他又是如何突破重围全身而退的呢?
一、身处困境 何去何从
老人、小船、大鱼,在大海的三天三夜中,经历了苦熬和数场生死搏斗,最终,老人和小船拖着一副巨型鱼骨残骸归来。《老人与海》的故事,诺贝尔授奖委员会这样评价道:作品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老人与海》将圣地亚哥放在怎样的困境中呢?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文节选部分之前的故事:老人这次出海选择离海岸很远的湾流,以此挑战自我,最终凭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突破困境,捕获了一条比他的船还大的大马林鱼。
此次出海,圣地亚哥遭遇了诸多磨难:茫茫大海,他孤身驾驶渔船;连续84天,他都没有打到鱼;身体透支,他疼痛饥饿劳累;筋疲力尽,他与大马林鱼僵持了整整三天两夜;甚至,捕获的大马林鱼即将遭到鲨鱼群抢食,而他却没有足够的武器……当生命面对极端困顿的绝境时,究竟该何去何从?
二、人鲨大战 突破重围
艰难的三天两夜,以老人的胜利告终,因鱼身比渔船还大,只能拖在船尾前行。大马林鱼在搏斗中受伤流血,血腥味势必引来凶恶鲨鱼的抢夺,人鲨大战在所难免。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大战的五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文中时间标志为“一个小时后”(第1段),对手是一条灰鲭鲨,使用工具是渔叉,老人此时双手鲜血模糊,搏斗结果是杀死鲭鲨,但大鱼被吃掉了40磅。
第二个回合,文中时间标志为“航行了两个钟头”(第30段),对手是两条加拉诺鲨,老人用绑着刀子的桨作为工具与之搏斗,他双手和肩膀生疼,最后杀死了一条,另一条溜走;大鱼被吃掉了1/4。
第三个回合,以“接着”(第48段)作为时间标志,开始了和一条鏟鼻鲨搏斗的历程,老人仍然用之前绑着刀子的桨做工具,他“从骨子里累了”,最后杀死了铲鼻鲨,刀子却被折断。
第四个回合,在“太阳快落下之前”(第48段),又来了两条加拉诺鲨,老人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工具可用,他只得用棍子搏击,感觉“浑身僵硬、酸痛”,经过艰难对峙,鲨鱼受到重伤,大马林鱼也只剩下半条。
第五回合,“到了半夜”(第83段),成群结队的鲨鱼奔涌而来,老人用棍子和舵柄做最后的挣扎,“差点喘不过气”,只剩下残骸,吃光全部马林鱼肉的鲨鱼群游走了。
海明威的文风简洁明快,俗称“电报式”,而该小说却详写了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近乎重复,其目的在于强调老人的处境极其艰难:所处空间之浩渺,搏斗时间之长久,攻击对手之强大,所用武器之简陋,搏斗结果之惨烈,身体伤痛之巨大。然而,老人从未退缩,而是自我激励,做好准备,一斗到底。
大战的过程如同一次次前途未卜的冒险,危机一目了然,败局在所难免。面对强悍的进攻者,老人毫无优势可言,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勇敢地去斗!”于是,在重重困境之中,他却屡战屡勇,一次又一次突破重围,全身而退,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三、关注独白 探寻内心
鲨鱼轮番来袭,圣地亚哥奋勇抗争,这是一个看得见的战场,文中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战场——老人的内心世界。内心独白是海明威刻画老人的重要描述手法,老人的内心独白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声的各种想法,一种是有声的自言自语。
(1)无声的各种想法。在课文中,“他想”出现了27次。如第10段:好景不长啊,他想。我现在真希望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第51段: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第63段:我不能指望干掉它们了,他想。年轻力壮的时候倒是能办到。第69段:我应该砍下鱼嘴,用来跟鲨鱼搏斗,他想。但我没有斧头,后来连刀也没有了。第82段:但愿不用搏斗,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
分析以上6例“他想”可知,“想”的内涵是:面对已知和未知的现实困境——孤独、疲惫、伤痛、失败甚至死亡,老人用无声的“想”来表达抱怨、无奈甚至害怕等人性最真实惶弱的情感。“想”充当了商量、考虑和问话的角色。
(2)有声的自言自语。“说”“大声说”在文中出现了24次。如第12段:“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第17段:“不,有办法”他大声说,“我可以把刀子绑在一支船桨的柄上”。第26段:“我杀了它是出于自卫”老人大声说,“而且我干得很干净利落”。第60段:“来吧,加拉诺鲨”老人说,“再来吧”。第71段:“跟他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第75段:“别犯傻了,”他大声说,“还是清醒着点儿,掌好舵吧。兴许你还能交上好大的运气呢”。第92段:“没有什么把我打垮”他大声说。
与“他想”比较、分析发现,“说”是应答,具有决定、肯定甚至是宣言式的性质,更多的是不断给予自己信心、希望和激情。老人“大声说”或“说”,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用最铿锵有力的声音发出不要悲观、不可怯懦、不惧失败、无畏死亡、战胜自我的最强音。
一想一说,有问有答,成为圣地亚哥内心焦灼和自我尊严的最生动的体现。
此外,文中还有四次关于“梦”的描写。“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 (第5段), 老人面对紧逼而来的灰鲭鲨,预料到凶多吉少,在制服大马林鱼一个小时后,老人又不得不开始一场恶战,带有好景不长的无奈感。
“我现在真希望是一场梦”(第10段),老人虽然干掉了灰鲭鲨,但大鱼已被咬得残缺不全,老人感到仿佛是自己受了袭击一般的痛惜。
“我真希望这是一场梦”(第39段),第二回合与两条加拉诺鲨的搏斗之后,大鱼被咬掉了四分之一,眼睁睁看着战利品被掠夺和伤害而产生的切肤之痛。
“真希望这是一场梦”(第47段),老人等着其他鲨鱼的到来,等待战斗的来临、又不知何时来临的煎熬,果然第三回合与铲鼻鲨的搏斗接踵而至,新一轮的战斗逼近。
老人反复提及梦,说明搏斗过程险象环生,时时将他置于绝境。“希望是一场梦”,这是人在绝境之中自然而然的求生之念。
在经历了内心的怀疑、软弱、彷徨后,那个试图认输的、妥协的自我最终被战胜,从而实现了行动上的毫不迟疑和义无反顾:人不能被自己打败。
《老人与海》被认为是海明威的精神自传,他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老人形象呢?
海明威,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之一,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也创造了“硬汉子”形象,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伤痕遍体。
《老人与海》写于1952年,因此前写作《过河入林》失败,海明威一度被质疑为江郎才尽。这位“文坛硬汉”盛年风光,晚年却饱受病痛折磨,文学成就遭质疑。他在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中,表明了自己的追求:“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达到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其他人没有做成的事。”可见,老人与大鱼的搏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作家与写作的博弈;老人在海上的突围也是海明威面对困境的自我突围。
诺贝尔授奖委员评价这部作品的主题为:“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老人就是海明威“硬汉”精神的代言人,他们都在重重困境中孤勇抗争。
在漫长的生命之旅中,我们也会有至暗时刻,当我们绝望时,请像“孤勇者”圣地亚哥一样,直面困境,奋勇抗争!
/阅读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人生当如铁
⊙ 吴师辉
天,阴阴欲雨。
我坐在桌前,一边看书,一边思索,这是一种习惯。看的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没有别的原因,只因被书中刻画的“硬汉形象”深深吸引,这是一种很纯真也很质朴的精神。无形之中,投射出一往无前的勇气与毅力,如同诠释着存在永恒的信念:人生当如铁。
书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连续出海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捕到。然而,他不沮丧,不伤心,也从不轻言放弃。因为他有自信,有不屈的斗志,在他看来,世界上是绝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的。然而,往往事与愿违。似乎是幸运的女神背弃了他,一无所获的结果持续了许多天,唯一的伙伴,那个孩子,也选择了离他而去。孤独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浩瀚无边的大海面前,也许,他最后的结果终是难逃一败。然而,即使如此,他还是未尝放弃求索的希望,毅然地在这一片苍茫而遥远的领域和各种困难纠缠,和穷凶极恶的海上霸主搏斗了三天三夜……最后拖回家的只有一副十八英尺长的鱼骨架和伤痕累累的身体。
世俗的人们都认为他失败了,败得一塌糊涂,败得无可挽回,甚至昏头昏脑到将无用的鱼骨头当作“战利品”拉回来。但是,人们却不懂得,老渔夫所做的一切,就是人类意志力的记录,是生命存在史上的奇迹。他们比起老渔夫来,是何其渺小,又何其的懦弱!
老人不畏惧风吹雨打,因为他是弓,压力越大拉得越满,射出的箭越是强劲;老人永不言败,因为他是铁,沉甸甸压在心底,化作信念的基石;老人是鹰,纵横四海,飞得越高,看得越远……
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狂暴的波浪所吞没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死一样宁静的孤夜压弯脊梁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所谓绝望,不过是他手中随风而扬空的屑粉;一个相信自己的人,他会在失败中拯救自己,成功中摆正自己,在红尘的沧桑中升华自己,在多舛的命运中坚定自己!
这部小说的真谛,它的精神内涵也就恰恰在于此。
圣地亚哥,一个普普通通的老渔夫,却能及别人所不能及。无论在哪,只要遇到挫折、困苦,他总是默默地对自己说,“痛苦对男子汉来说不算一回事”,语气很坚定。即使面对死亡,他也没有皱过眉头,收回前进的脚步。人生如铁,一个无比亮丽的字眼,瞬间笼罩了他的生命,刺入他的血液,幻生出酽酽的豪迈,凛凛的英雄本色。
合上书,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出的经典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他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天,终是无雨。
1.从老渔夫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方面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一篇读后感,感情细腻,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表情达意的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从老渔夫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六个方面的启示:①信心至关重要。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能被眼前的霉运所吓倒,应对自己充满信心。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面对困难,只要不放弃,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③坚持就是赢家。人生就是一场持久的毅力之战,只有具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走向胜利。④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对生活充满期待,处境再艰难,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就有收获的时刻。⑤要有毫不畏惧的勇气。面对困难和失败,要有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结果,要胜不骄,败不馁。这是一种智慧和襟怀。⑥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如果拥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也没有过不去的独木桥。
2.①用景物描写烘托“我”的心情。开头,“天,阴阴欲雨”写出作者心情低沉;结尾,“天,终是无雨”,写出作者心情的转变,而这变化恰恰得益于所读的《老人与海》,从而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②比喻。“人生如铁”在标题、第三段和第九段中,共出现三次,圣地亚哥的意志像钢铁般坚硬,他的人生像钢铁般传奇,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与仰慕之情。③排比。第七段,“一个相信自己的人”四个分句构成排比,以排山倒海的气势体现圣地亚哥顽强的信念,照应倒数第二段“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