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发展研究

2024-05-10 22:22刘荣伶
村委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

摘要:非遗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随着文旅融合深入发展,微旅游以其短途、高频、深度体验的特点,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河北省非遗村落与微旅游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传承与创新,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文首先从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旅游发展三方面分析了文旅融合对非遗村落微旅游发展的影响,然后对河北省非遗村落的资源特色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河北省非遗村落发展微旅游的优势,接着围指出当前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发展的困境,包括非遗村落保护与开发不平衡、市场竞争加剧、村民参与与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最后在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指导下,从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业规划、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建议,以更好推动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非遗村落;旅游

当今社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为非遗村落的微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河北省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拥有众多的非遗村落,这些村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然而,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旅游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文旅融合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对河北省非遗村落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深入探索了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发展的新路径和新策略,以期为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微旅游概述

非遗村落微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将非遗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以村落为载体,深入挖掘和展示當地的文化底蕴。这种旅游方式强调体验与参与,让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非遗。非遗村落微旅游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和保护非遗的原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开发。游客可以通过参与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节庆等形式,亲身体验非遗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非遗村落微旅游的优势在于其可持续性和文化性,不仅能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还能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这种旅游方式还能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总的来说,非遗村落微旅游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旅游方式。它能够让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能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未来,随着人们对文化和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非遗村落微旅游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1]。

2 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发展的意义

2.1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非遗村落作为河北省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是展示地域文化和历史特色的重要载体。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发展微旅游,能够将非遗村落的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进而更好地挖掘和传承非遗。游客在非遗村落的微旅游体验中,可以亲身感受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进而增强对非遗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同时,微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使其在保持非遗文化原汁原味的基础上,通过创意设计和现代技术的运用,推动非遗的创新发展。例如,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利用数字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非遗体验,从而使非遗在传承与发展中焕发新的活力。

2.2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非遗村落微旅游的发展对于乡村经济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微旅游作为一种轻量级的旅游形式,对当地资源的依赖度较高,需要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资源,而当地民众通过为游客提供特色住宿、餐饮、手工艺品销售等服务,可以使村民直接参与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微旅游的发展有助于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种植往往受制于自然条件和市场波动,而微旅游作为服务业的代表,能够与农业形成互补,提高乡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贸服务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微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河北省非遗村落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通过有效的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从而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和振兴。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推广,提高非遗村落的在线知名度;举办民俗文化节庆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其中,增强乡村的旅游吸引力[2]。

3 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发展优势

3.1 丰富的文化资源

河北省非遗村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微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非遗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保存了大量的民间艺术、手工艺技能和民俗活动等,这些文化元素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能够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探索。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例如,通过组织非遗技艺传承人现场表演、手工艺制作体验等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或者打造民俗文化展览、非遗主题的旅游线路等,满足游客对于文化旅游的需求。

3.2独特的自然环境

河北省非遗村落大多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的地方。这些乡村地区拥有山水田园风光、古树名木等独特的自然景观,为微旅游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利用这些自然环境,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可以开展一系列与自然相关的活动,如徒步旅行、乡村生态体验、野营等。这些活动能够让游客亲近大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纯净,增强对非遗村落的认知和情感联系。

3.3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

近年来,河北省政府对于非遗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非遗村落的旅游业发展,为微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随着人们对于深度文化体验和个性化旅游的需求增加,非遗村落微旅游的市场潜力逐渐显现。同时,游客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的不断增强,这也为非遗村落微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为此,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可以结合政策指导,抓住市场机遇,制定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吸引力[3]。

4 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发展的困境

4.1 非遗村落保护与开发不平衡

非遗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然而,在非遗村落微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保护传统文化与开发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成为一大困境。例如,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边的传统村落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过度开发旅游资源,修建了大量的人造景点和商业设施,破坏了非遗村落原有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氛围;河北蔚县张庄村以剪纸技艺闻名,但多年来,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道路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影响了游客的进出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供水、供电等设施也不完善,给村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這也使得该村面临着保护非遗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困境,制约了非遗的传承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情况在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非遗村落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亟需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4.2 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压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非遗村落微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是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其中,邯郸磁山文化村作为河北省的非遗村落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传统的陶瓷制作技艺和民间艺术,但是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营销手段,导致游客数量有限,经济效益不佳。同时,磁山文化村的旅游产品也存在同质化问题,缺乏特色和创新,难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如何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成为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发展的关键[4]。

5 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发展理念

5.1 保护优先,传承文化

非遗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技艺传承。因此,在发展微旅游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确保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此,需要加强对非遗技艺、民俗活动等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整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确保非遗村落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加强对传承人的支持与培养,鼓励年轻一代参与非遗技艺的传承工作,确保非遗能够长久流传。

5.2 可持续发展,造福村民

非遗村落微旅游的发展应该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发展微旅游的过程中,注重改善村落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引导和支持村民参与微旅游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建立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让村民充分参与微旅游的发展,并从中获益。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非遗村落的繁荣与进步,造福当地村民。

5.3 创新发展,打造特色品牌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创新发展是推动非遗村落微旅游的关键。河北省非遗村落应该结合自身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微旅游产品。通过创意设计和现代技术的应用,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满足游客对于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同时,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提高非遗村落微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其他地区的非遗村落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非遗旅游的创新发展。

6 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发展策略

6.1 推动非遗村落保护与开发平衡发展

河北省非遗村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在微旅游兴起的背景下,应有效协调非遗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一,保护非遗村落的原真性是首要任务。非遗村落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原生环境,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尊重并保留村落的原始风貌和历史痕迹,避免过度商业化,防止过度开发对非遗村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同时,通过制定严格的保护政策和措施,确保非遗的传承与延续。其二,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非遗村落的旅游价值。通过深入挖掘非遗村落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他们能够从旅游开发中受益,增强对非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三,加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促进非遗村落保护与开发平衡发展的关键。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庆活动、开展非遗文化教育培训等方式,激发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鼓励非遗传承人与旅游从业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非遗的创新发展。

6.2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第一,强化非遗文化的独特性与创新性,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河北非遗村落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优势。因此,应深入挖掘非遗的独特价值,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创新旅游产品与服务形式。例如,可以推出非遗文化体验活动、非遗工艺制作课程等,让游客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品牌吸引力。第二,注重游客体验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客体验与服务质量成为决定品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河北非遗村落应关注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如定制旅游线路、提供特色住宿等;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第三,加强品牌传播与市场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有效的传播与市场推广至关重要。河北非遗村落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如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广泛宣传非遗的价值与魅力;与旅游机构、媒体等合作,开展联合推广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参加旅游展会等方式,吸引更多潜在游客关注[5]。

7 结束语

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有着先天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相关政府、企业、专家以及各个村落应当协同合作,共同为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发展献计献策,提供充分的资源、人力、物力支持,以更好地盘活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进而促进乡村的经济繁荣发展与非遗的现代化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小雨,常佳蓓,凃志初.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研究——以“鄂州八景”旅游文创设计为例[J].湖南包装,2022,37(05):164-167.

[2]许静.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主题乡村旅游路径探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5):73-78.

[3]周嫄.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4]邓小艳.文旅融合背景下鄂西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实践策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10):65-68.

[5]康志清,隋欣.文旅融合背景下上党落子的发展与“非遗”保护传承[J].艺术研究,2023(03):143-145.

基金项目: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游客情感体验视角下河北省非遗村落微旅游发展路径研究”(HB22-QN044)。

作者简介:刘荣伶(1990—),女,汉族,河北衡水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城乡更新。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小A去旅游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