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春梅
摘 要: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具有灵活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不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具有自主的学习意识并付出行动,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学习模式。基于此,文章将对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信息科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科技;自主学习能力
一、目前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提出了期望,但目前信息科技课堂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
目前有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师仍然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整节课都是按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来一点不差地完成。学生很少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就会在根本上忽略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生成教学资源,进而难以提升教学效果。
(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传统的信息科技课堂更偏向于教师讲授,而学生单方面地接受,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由于小學生对教师的教学模式非常了解,遇到不会的问题也只会一味地请教教师,而不会开动脑筋自主思考。而这种拿来主义,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信息科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培养式教学模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意味着“自由学习”。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能够体现出个人的能力,主动使用自身经验获得信息、转化整合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自身获得知识的活动,在这一阶段中,他们属于学习的主体,能够汲取相应的知识。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借助学习的素材、平台、文字、语气、比较、强调等方式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文件保存的方法时,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之后,进行沟通、探讨。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掌握找文件路径的方法,掌握迅速保存的方法。学生应当明确下面三点内容,即找到保存的按钮选项、明确保存的位置、明确文件的名称。在这一阶段中,应当使学生脑海里有一种想法——把文件保存下来。如此一来,他们利用沟通和协作,便能很好地掌握文件保存的方式与窍门。教师可以借助奖励和口头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脑海里的学习目标有附加性与针对性,不会在自学活动中减弱,保证学习效益,进而使得他们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只有目标清晰才可以有合理的学习方向。在他们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时期,应该先教后学,一边教一边学。然而前者的立足点是为了不教,后者的立足点就是积极、单独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比如,在学习复制和粘贴图形片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具体步骤为“选定”“复制”“粘贴”。在软件学习的起步时期,简单的初级模仿是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他们首先会按照教师的演示操作开展模仿训练,了解其中的操作方法和窍门,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使用软件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这一时期应当将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方面。比如,复制与粘贴属于电脑操作中的一种基础技能。学生观察这两种操作步骤存在何种类似之处,总结出“先选定,后操作”电脑操作的主要方式。此外,教材利用细致的步骤,逐步分解了如何利用菜单进行复制和粘贴,教师还要让学生会看书,看懂书,将方法的讲解融入课堂活动中。
(二)加强课堂互动
当下的教学环境中,信息科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谓日趋普遍,课堂教学互动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延伸。在信息科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上的课本材料与课本中的知识与理论进行高效化的组织,从而实现信息知识参考渠道的多维沟通,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信息科技与应用,意味着教学已经逐渐从单一化的教师向学生喋喋不休地宣讲,转变为互动式教学。课堂教学互动能够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的意义在于能强化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与情感交流。
例如,在教学《靓丽日记展特色》一课时,教师围绕“在WPS文字中插入图片,并对图片进行相关操作”这一任务,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WPS文字中的图文混排有了深刻认识,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然后全体师生一起进行互动交流,针对在操作过程中的疑点进行探讨。首先,教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在WPS文字中插入图片。学生用“插入—外部图片—来自文件—图片”的方法,在文本中插入了图片。教师提示他们,“能不能用前面学习到的方法,再来插入一幅图片呢?”很快,学生又用“复制然后粘贴”的方法将图片插入到文本中。
然后,教师并没有按照教材上对图片的设置进行讲解授课,而是对学生说:“请仔细观察刚刚插入文本中的图片,自主探究操作,看一看,还能对图片进行什么其他的操作呢?”学生选中图片,开始了自主探究的操作,马上就发现了图片旁边的“图片工具栏”,接下来就展开了对图片操作的一系列自主操作实践。
当第一轮自主探究操作的时间过去,大部分学生都高高举起了他们的手,示意已经完成了对图片自主探究的操作任务,纷纷要求给其他学生演示操作,讲述自己的新发现。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发现可以通过‘裁剪工具来剪掉图片多余的或是自己不需要的部分。”另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发现‘预览按钮可以把图片放大,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有更重要的发现,那就是‘布局按钮可以改变文字和图片的布局方式,居然还可以把图片衬于文字的下方,就像平时看到的杂志上那样。”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在插入图片并编辑的过程中,自由发挥,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自我潜能的开发中,学会了图文混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通过自主探究课堂学习任务,然后全班一起交流互动的学习方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全体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碰撞,让学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互相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一起学习,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被挖掘出来,课堂气氛好,学习效率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进行尝试。
(三)充分利用课堂成果展示活动
在信息科技课堂上,教师经常用“课堂成果展示”这个活动来展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创作的作品和学习成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在全班学生面前被點赞、加分、表扬的成功体验,从而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个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画图绘四季》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描绘一幅“丰收的秋天”的图画。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笔刷工具、形状工具以及图形块的操作,包括图形的复制、粘贴等,本节课要学习的是运用直线和曲线工具,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些画图工具和技巧。
在课堂时间过去20分钟后,学生的画作已经初具雏形,教师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全班交流分享的成果展示活动。学生在展示时,教师让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其中一位学生展示了他的作品后,另一位学生说:“我认为他的画和实际生活中观察的景物不一致。他画的果园中的树,每一棵都一样大小,每一个果子也是一样大小。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样的,应该是近处看到的树和果子大些,而远处的树和果子小一些。”其他学生也跟着点头同意。教师对展示作品的学生说:“你认为同学说得对吗?”展示作品的学生也赞同另一外学生的观点,说:“那接下来我想想应该怎么改一改。”
接下来,学生就根据刚才成果展示活动时同学们提出的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比如,上述案例中展示作品的学生知道了自己画作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图画中物体的远近、大小,他选中图形块,复制粘贴后认真观察,通过拖动图形块周围的八个控制点,改变图形的大小,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还把图形的旋转等问题也找出来弄清楚了。他积极举手发言,向大家展示新的画作成果,并介绍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同学分享经验及操作技巧,获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
再如,教师教学学生运用喷枪工具。在操作实践环节,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画一幅冬天的雪景图。二十分钟后,教师让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中一位学生的作品得到全班学生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认为她的作品远看有意境,布局巧妙,树和雪人等物体都画得栩栩如生。这时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幅画整体都很好,但是颜色太单调了,冬天虽然很美,但没有‘生气,和我喜欢的冬天还有差距。”教师对展示作品的学生说:“你想满足一下同学对冬天的愿望吗?”该学生说:“我试试。”她通过成果展示活动,知道了同学对自己作品的建议,就是希望颜色能够丰富一些,不仅仅是黑色和白色。她给雪人戴上了红色的帽子,围上红色的围巾,虽然只是简单的几笔,但整个画面立刻热烈起来,这幅画得到了全班学生的喜欢。
在课堂上,通过成果展示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功体验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它的后续功能,深层次挖掘它的分享、评价作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乐于分享、乐于探究,从而深化、内化课堂内容。
(四)通过分层教学提升自主能力
在信息科技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学习任务在设置方面使用“一刀切”的模式,必定会使一些学困生无法进步,使得学优生无法获得更多知识。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划分不同的小组,并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完成新的任务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基于每个学生的现实状况,明确每个学生的知识认知状况,明确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操作水平,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管理,使得全体学生均取得进步。
例如,在打字训练时,针对某些无任何基础或者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从最基础的智能ABC输入法入手进行训练,而针对基础良好的学生则开展盲打训练。经过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后,一些学生已经拥有“单独行走”的能力,能够步入“较为独立”或者“基本独立”的学习时期。这一时期的教学,教师只要提供一种平台,为学生提供某种帮助,其他事情则放手让他们进行思考与尝试。
又如,学生在掌握初识画图与文本之后,已经知道了学习的过程结构,关于幻灯片方面的学习能够完全放心地让他们练习,将范围扩展到新知的学习,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疑问:“你能回忆一下之前是如何学习画图以及学习文档的吗?”启发存在于学生脑海里的学习过程结构,之后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等到他们学习结束之后,教师组织沟通,有助于学生总结知识。这类分层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自身能力范畴内完成任务,提升自身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科技越来越重要,学生学习的平台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信息科技的学习,仅靠教师简单地授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不断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林海燕.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1(05):79-80.
[2]牛秀琴.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33):58-59.
[3]孙林涛.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6.
[4]辛君位.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3):51-52.
[5]赵亚楠.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J].智力,2021(27):101-102.
(责任编辑:张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