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规则以生命,让认知更好的生成

2024-05-10 10:20曾淑婷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顶格口令电线

曾淑婷

由于工作调动,我在新的学校又重新带起了一年级。第三次带刚入学的学生,心里多少有点轻车熟路的自信,没想到很快就遭遇了“翻车”事件。

有了两轮在低年级循环教学的经验,我深知从一年级开始重视书写的重要性,所以第一学期便格外细致地引导学生建立书写规范。课上,我先带着学生一起认识拼音格,然后在拼音格上正确书写拼音,反复强调“上下不顶格,中间写满格”的口令,再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以求内化,在掌握书写方法之后再多加练习。在前两轮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有效,没想到这一次却碰了壁——我看到很多顶格的“b”和“p”。一时间有些气急:教了这么多遍,怎么还是写错呢?

找了几个学生寻找问题根源,这才发现:他们虽然把口令背得滚瓜烂熟,但并不懂得“上下不顶格”到底是怎么回事,自然也就没有自觉去遵守这样的规则,即使写错了也意识不到。

那一天,我一直思索:究竟要怎么教,学生才会更清楚拼音格的规则呢?回家路上,头顶那些习以为常的电线突然带给我一个教学的灵感: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既因为站在一根电线上因此不产生电流回路,也因为小鸟体积本身小,两腿之间间距更小,产生的电压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年级的学生并不能理解到如此精准的程度,但基于幼儿园、家庭、社会各类渠道传递的用电安全常识,对于电线还是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的。

恰巧,最近我正在学习“4E+S”认知理论模型。这是认知科学的前沿成果之一。2007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召开的认知科学会上首次被提出。其中,四个“E”分别代表具身(Embodied)认知、嵌入(Embedded)认知、生成(Enactive)认知和延展(Extended)认知,“S”代表情境(Situated)认知。包括认知和学习在内的智能行为并非是能动者内部系统对世界所存规则的符号表征或心理计划,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所处的情境。基于情境促进认知发展的原理,如果把新旧两个事物通过相似点建立起有效的连接,或许能够更好地实现认知的发展。这为我大胆结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而改造特定口令提供了一丝底气。

第二天,在讲新课之前,我在复习拼音“b”“p”时故意像一些学生一样顶格写,寄有一丝期待的“纠错”声音到底还是没有响起。不过没关系,我模仿小孩的语调和触电的姿态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哎呀,碰到电线了,宝宝好痛,呜呜呜!”

新奇的情境果然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一脸疑惑地看着我,一个走神的都没有。我趁机解说道:“你们看,拼音格的1线和4线就是两条运输高压电的电线,拼音宝宝就像是一只只小鸟,站在电线中间蹦蹦跳跳都没事,但要是碰到最外面的两根电线,那就危险啦!”

学生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能碰、不能碰,我爸爸说,触电会很痛很痛!”“我奶奶说,电线会把你紧紧吸住,跑都跑不了……”班上几个容易走神、书写错误百出的学生,现场书写拼音宝宝“b”“p”,居然全部都写对了,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甚至连还没有学过的“f”“d”“l”等,现场书写也能保证不顶格了。我惊喜地发现,当賦予规则以生命时,立刻激起了童心的兴趣与回应。原本因为陌生、冰冷而无感的窘况,因为新旧情境的连接而实现认知更高质量的生成与延展。从此,我似乎掌握了一把新的钥匙,可以在教学中用鲜活的生命唤醒认知的活力。

后来,在练习田字格书写生字时,“写好字,精灵来占格”成为我们班独有的口令。当它每次出现,同桌之间都会一边击掌为盟,一边告诉彼此自己对生字的观察所得:“横中线上有……竖中线上有……关键笔画是……”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还要在横线上能够工整地书写汉字。我又开发出“蚂蚁排队”的规则:先用尺子沿着横线点出蚂蚁行进路线,再根据点阵布局每一只出征的蚂蚁战士。尽管刚开始需要的时间会稍多一点,但在坚持练习一两周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就可以做到不借助尺子也能点出相对均匀的蚂蚁阵,整个班的书写页面也进步了很多,因此获得学校颁发的“书写标兵班级”荣誉称号。

在细微处,让认知发生;在点滴中,让进步累积。这便是我们的工作。而我也乐于在看似循环往复中探寻教学相长的切实路径。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顶格口令电线
苏州吴江区 用“顶格”标准守住安全底线
泰康人寿一代理人遭“顶格”处罚:三项违法行为,隐瞒合同涉保费金额4148万元
高矮胖瘦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口 令
1000条蛇守卫电线
融合提升促发展 顶格严管护平安
——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工作侧记
你能顶格申购吗
好玩的“反口令”游戏
SNMP服务弱口令安全漏洞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