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婧
春节假期,琅琊古城人气鼎盛,游客超七成来自临沂之外,其中近四成来自省外;容纳2600人的琅琊大剧院原定一天两场演出,清明假期临时增加到六场;2024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花落临沂,古城又承担起大会开幕式演出、现场观摩等任务……山东的国风古城不在少数,位于临沂河东区的新晋古城——琅琊古城为何频频“出圈”?
文化是历史的烙印,是城市发展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文旅创意的灵感来源。
临沂,古称琅琊。千百年来,这个温婉如繁花的地名,让无数世人心之神往,但它是仅存在于古籍名著中的只言片语,或是在影视剧作中昙花一现,无法细致品读。如今,美好如“琅琊文化”,也需要一处物质依附,让更多人可触可感。于是,琅琊古城的到来应时应景。
“我是人民广场起飞的一只鸽子,我自琅琊来;我是沂河的流水,我自琅琊来;我是琅琊大地上的一卷竹简兵书,我自琅琊来……”这是正式开城之前,“琅琊古城”公众号于1月5日发布的第一篇推文——《我自琅琊来》。该文一经发出,浏览量迅速破万,唤起了天南海北临沂人对于家乡的文化自信。
拥有148万粉丝的抖音旅游博主“野生王小土”表达了对临沂城的感受:“这里有凌晨三点就排队的美食——糁,有临沂炒鸡和大煎饼!白天是2024年的临沂,夜晚是千年前的琅琊、灯火辉煌里的梦中古城。在琅琊古城,临沂把琅琊文化立体地搬到了大家面前。”
2月2日,琅琊古城正式开城迎客。游走在古城街道,琅琊风华让人移不开眼:瀑布从小山顶端倾泻而下;亭台楼阁掩映在山石与草木间;身着古代服饰的演员自远处翩跹而至,与游客互动;舞台上,舞者在举手投足间将琅琊故事缓缓叙说。
百步入梦琅琊古城,城内十步一景,琅琊文化是琅琊古城的底色。“琅琊古城正是依托琅琊千百年来厚重的历史及文化背景,融文化于旅游,再现了一幅临沂三千年文化的实景画卷,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感受到来自琅琊文化底蕴的冲击和惊艳。”琅琊古城景区副总经理蒋月表示。
琅琊古城让琅琊从古老的文化,变成身临其境的体验;让琅琊从遥远的名字,变成触手可及的时空。据介绍,琅琊古城以满城琅琊风华、沉浸游玩体验为目标,打造琅琊秘境区、琅琊盛世区、沂州商贸区等七大梦幻场景,加上立体沉浸式演艺、探寻琅琊古今等七大精彩玩法,带领游客穿越时空长廊,在美轮美奂的意境中一睹千年琅琊变迁。
琅琊是临沂这座城市曾经辉煌灿烂的标志性文化符号,琅琊古城则将琅琊文化的符号与演艺、科技、体验等元素创新融合,精心打造。在琅琊古城,游客可寻迹上百栋建筑,白天走过古老秘境、百年街巷,入夜看如梦如幻的古琅琊从灯火里升起。
逛琅琊古城,必先置办一套装扮。古城内有三个盛装坊,在悦容坊,换上华美汉服,一身琅琊风骨,潇洒自如;在侠士坊,换上侠气古装,变身英雄豪杰,手持长剑,纵情武林;在俪人坊,挑一件旗袍,徜徉在沂蒙老街,拍一张照片,留住那个时代的美好记忆。
着盛装逛古城,游客可沉浸于16处场馆,体验一百种入戏琅琊的可能。在“王的荣耀”,游客要格外小心,也许每拿起一个虎符、一尊玉玺、一道圣旨,都有可能复活一位琅琊王。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仪仗之威严,聆听歌辞之音韵,欣赏艺术之精妙,与29位历代琅琊王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在古城,或穿梭于市井,或领略名士风采,或聆听先贤教诲,或沉浸于书法的历史长河……游客可以尽情去发现、去探索、去穿越古今:在一砖一瓦细节还原的明清府衙——沂州府衙,试一回鸣锣开道,体验一把将惊堂木拍于案上的威武气势;在车马如织、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沂州商贸馆,当一回小掌柜,见证临沂商贸的繁荣历史;在呈现管仲和鲍叔牙分金故事的管鲍分金馆,瞻仰千古情谊,与朋友来一次友谊测验。
沉浸体验的极致是什么?琅琊古城甚至连“吃”也可以从剧中呈现。望京楼是琅琊古城最具特色的沉浸式餐饮剧场,采用“餐+演”的创新模式,达到“餐在剧中吃,剧在餐中演”的全沉浸式体验。游客可与琅琊名仕举杯同饮,也可与王侯将相坐而论道……一杯酒,一壶茶,戏里戏外皆是人生。
琅琊古城不只是一个打卡拍照点,而是通过场景的还原、场馆的营造、演艺的植入和情景商业的加持,为游客呈现一幅立体的全景画轴。在这里,每一步都是历史的回响,每一次目光的停留都是和文化的对话。
不同于传统的、千篇一律的“古城模式”,琅琊古城并非简单地披上一件传统文化的“外衣”,它始终在探寻的是,如何将文旅产品活化,赋予其灵感与“智慧”。
舞臺上飞流直下的大型瀑布、天幕上凌空飞舞的火凤凰、空气中氤氲的大海气息……许多游客至今仍对琅琊古城大型情景六感室内演艺秀《国秀·琅琊》带来的震撼记忆犹新。
《国秀·琅琊》以临沂千年历史文化为脉络,利用多空间立体实景和折叠天幕技术,将《有凤来夷》《群贤雅集》等六大篇章徐徐展开,让观众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全方位参与、沉浸式体验,品味“一别琅琊已千年,再见盛世是沂州”的艺术盛宴。其中,《群贤雅集》部分再现了刘洪夜观星象、王祥卧冰求鲤、诸葛亮借东风、王羲之兰亭流觞等让人津津乐道的临沂名人典故,营造出上天入地之感、遨游星空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