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提起“篆刻”,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也有不少人认为“篆刻”和“印章”是一回事。那么,篆刻究竟是什么呢?
篆刻也叫刻印章,又名治印,是用来制作印章的一种艺术。也可以理解为是通过镌刻将书法刻于玉、石等器物上,然后形成印章的一种技艺。又因为主要以篆书为多,所以叫作篆刻。
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2009年9月30日,中国篆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少人称其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
印章不等于篆刻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往往把印章和篆刻看成是一回事。事实上,这两者在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篆刻是文人艺术家借用印章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抒发情怀而产生的,是从印章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虽然仍借用印章形式作载体,但创作目的与印章已经完全不同了。它是为实用而出现的,但最后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篆刻的范围广泛,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篆刻的发展
中国篆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这也为之后“篆刻”艺术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艺术迎来第一个高度发展的阶段,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篆刻印章称为“玺”,是在玉上刻制的。
到了唐宋元时期,由于楷书在实用中取代了篆书,篆刻艺术开始走下坡路。
明清时期,篆刻艺术进入复兴时期,一时间高手如林,派别繁多。很多优秀的篆刻家崛起,备树一帜,争奇斗艳,将篆刻艺术推向新高峰。
如今,篆刻材料和工具种类大大增加,使得普通爱好者也能从事篆刻艺术创作。篆刻艺术得以发扬光大,成为民族优秀艺术传统。
中国篆刻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我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一枚印章的诞生
篆刻作品,在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同时,还兼具实用性。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篆刻作品就是印章。印章之于书画,不仅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后的点睛之笔。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和制章人在印章上谱写着诗情画意,让每一枚印章都独具匠心。
制作一方完整的印章需要经过许多步骤:
1.准备材料。
篆刻工具很多,一般常用的有:刻刀、印石、石头伴侣(保养石头的油)、砂纸或砂轮、毛笔、墨、棕刷(又称棕老虎、鬃老虎)、拓包、磨盘、小镜子、旧牙刷、印泥、印筋(用于搅拌调匀印泥的)、印床、印规、连史纸(盖印章的专用纸)和印谱等。
2.选石、磨石。
首先将砂纸平铺在水平的桌面上(最好选择一块玻璃面),将印石(选一方与将要临印的印面大小一样的印石)在砂纸上打磨直至印面平整。
3.设计印文(画印稿)。
先将一张半透明的纸(宣纸或者连史纸)附在印稿上,用毛笔蘸墨临出印稿。初学者可以选择喜欢的篆刻作品进行临摹。
4.墨稿上石。
将印稿反附在石头上,用干净的毛笔蘸清水打湿印面。再用新的宣纸用力均匀按压印面,将印稿复制到印石上。?
5.操刀治印。
在操刀治印的时候,先进行粗刻,将笔画定位,把握每个字的造型和气势,称为初刻。
6.修改调整
初刻后,要用拓色醮墨将印文上墨,使印文清晰可辨,再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工细刻,称为精刻。精刻是一方印成败的关键,必须精心弄刀。
7.钤印。
刚刻好的印面上还有石屑,要用牙刷轻轻洗净。蘸上印泥,整个印面都要蘸得均匀,这样印出来才不会缺少线条。
8.刻边款。
边款是印章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边款,一般泛指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题记。如刻一面边款,一般都是刻在印面的右边。这样盖印时,只要看好边款的方向就可以避免把印章盖颠倒。
中国篆刻,在刀尖处施展技艺,在方寸间抒发情感。
知識小链接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为“印”。从此以后,帝王用印称“玺”和“宝”,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