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委员:群众路线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逻辑内涵与创新路径

2024-05-10 10:50:43赵晓芳贾先果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委员思政政治

赵晓芳,贾先果

(蚌埠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高校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做好青年工作事关民族复兴和党的基业长青,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高校思政教育作为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也需要把群众路线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去,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深入学生群体和学生内心,始终保持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联系。蚌埠医科大学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创新群众路线工作方式,探索以高校班级思政委员(以下简称“思政委员”)助力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拓展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努力做好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通过对学校现有的班级思政委员案例的研究将展现群众路线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为新时代群众路线持续赋能思政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群众路线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遵循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1]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事关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新时代高校高质量育人育才的基础,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坚持和创新群众路线,密切同青年大学生的联系,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群众观,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代共振,与青年同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工作法宝也必然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和指导原则,创新工作方式,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在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以学生带动和感染学生,形成朋辈群体的内部熏染和激励机制,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而凝聚思想共识,激发青年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创造力和主体性。通过在班级学生中遴选积极分子作为思政委员来联系学生,服务学生,充分发挥思政委员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学生思想状况调研、网络阵地监管等班级思想政治安全稳定工作,是新时代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尝试和创新。

2 “思政委员”建设彰显群众路线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耦合

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而且要根据青年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将群众路线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在班级中遴选设置思政委员协同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是新时代群众路线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独特创新,彰显了群众路线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耦合。

2.1 思政委员建设继承了群众路线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提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2],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3-4]。长征时期,党和红军在艰难困苦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加强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群众路线,长征的胜利也可以说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1943年抗战期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5]的具体工作方法,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详细规范表述,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并赋予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和政治价值。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充分体现了党始终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思路和价值目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群众路线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价值内涵始终如一。从青年大学生中选拔出优秀代表担任班级思政委员,深入教室、宿舍、食堂等校园场所及校外实践基地,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需求,广泛征集意见建议,为最广大学生群体办实事、解难题,是在青年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通过思政委员走群众路线,是新时代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创新,坚持一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根本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目标,是在新时代传承和践行为人民群众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表达。

2.2 思政委员建设符合青年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发展规律

思政教育本质上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戴维·伊斯顿、赫伯特·海曼、阿尔蒙德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政治社会化的内涵,总的来说,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政治自我和政治人格的一般途径,也是一个社会实现政治文化代际传播的基本过程。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获得政治信息、产生政治情感、树立政治信仰的关键阶段。高校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对政治共同体和政党制度的认同意识,增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等重要职责。高校常态化的课堂教育具有系统和正规化培养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只是有一定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的制约,如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很难建立真正的“平等”关系,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对话、平等研讨及民主决策,而朋辈团体之间交往的平等性则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需求。在朋辈团体中,政治社会化的限制和制约最少,而且朋辈团体中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常常可以在轻松愉悦的非正规化规训过程中进行。“思政委员”正是朋辈团体的领头羊,他们自觉主动担任党的思想理论的宣传者、朋辈帮扶的践行者等角色,能够对团体成员发挥示范性、模范性的重要作用。通过思政委员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朋辈群体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大学生“见贤思齐”,激发青年学生的内生学习动力,更好地契合了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发展规律。

2.3 思政委员建设遵循了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质上承担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6]。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6]这一重要论述明确地回应了“如何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根本问题,即是要把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层面的辩证关系,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传统教学结构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这虽然能够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知识的直面传授,但一定程度上与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及特点有冲突,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虽然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弱化了教师作为引路人的主导价值。二者不是相互替代或相互否定的关系,而是应该有效结合,因此如何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协同发挥出来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设置思政委员使其成为连接“教师-学生”的纽带,展现了群众路线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强大效能,既发挥了教师在工作中的整体性、系统性教育的主导作用,又有效激活了大学生主体性作用。思政委员建设有助于构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师生教学共同体,体现了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方向,是对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规律的坚持和创新。

3 “思政委员”机制创新了群众路线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立体化教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小助手

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指出,“无论组合拳怎么打,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这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思政课教师要想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关键要抓住两个重点,即“讲什么”和“怎样讲”。这就要求改革教学模式,从传统单向度的“知识传授”转向立体化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模式,而师生教学共同体的构建则需要教师与学生保持紧密沟通和有效互动。“网络群众路线是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发展而提出来的,是群众路线在互联网这一新领域内的新形势和新发展。”[7]思政委员利用网络平台架起了思政课教师与授课班级学生的“连心桥”,成为教学小助手,助力教学共同体的构建。为了使同学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思政委员在课前带领学生利用学习通、QQ群、钉钉等网络平台对思政课教师的教案、教学方法等进行观摩和研讨,形成师生共同打磨思政课程教学的良性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需求。“只有摆正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才能实现从传统单向灌输模式到新媒体时代的双向交流模式转变。”[8]为了让学生及时全面把握党的最新理论思想,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思政课教师邀请思政委员开展线下“师生同备一堂课”活动,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鼓励和指导思政委员深入学生群体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委员们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感悟,用青年声音、青年视角深入教室、宿舍等场所积极开展宣讲,提升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思政委员即教学小助手带动师生之间全过程的交流互动,建构出师生教学共同体,形成立体化教学形态,显著增强了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生活化模式:辅导员的思政小帮手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政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其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环节。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强,其心理状态、成长规律呈现复杂多元的特征,这对辅导员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创新群众路线工作方式成为提升辅导员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增强群众路线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关键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践行学生至上的工作理念。实践证明,作为辅导员的小帮手,思政委员是学生群体的一员,与同学们有着共同的教育经历、情感需求和社会地位,较之辅导员更易走近学生,也更能与学生建立稳固的情感链接。“教育模式的‘生活化’是群众路线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之举”[9],思政委员通过生活化模式深入学生群体,以学生带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成为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小帮手。思政委员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宣讲微班会;节假日带领同学们前往学校附近的烈士陵园祭拜革命先烈;寒暑假与班级同学组建基层医疗实践团队,下沉到社区体验人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等。“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0]马克思的这一论断表明个人在群体中才能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需求,思政委员在学生共同体中通过持续的潜移默化和真诚互动对学生群体产生积极和内在的影响,而这恰恰弥补了辅导员在日常思政教育中的不足和缺陷,能够更有效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3.3 常态化机制:班级日常思政教育的小能手

高校思政教育要提升实效性,必须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发挥,关键要抓住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常态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在日常、做到个人”[11]的工作要求,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一个长久持续、日益深化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常态化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常态化就是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最基本的实践场域,潜移默化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把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相结合。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服务、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应积极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思政教育的实践,通过组建思政委员,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将思政教育工作落实细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领域。思政委员从自身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主体性出发,将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日常生活实际深度融合,采用“浸润式”方法,将理想信念教育、党的最新理论知识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朋辈之间的相互鼓励、共享资源、全员参与使大学生能够在日常实践中完成知识获取与价值观转换。思政委员作为班级日常思政教育的小能手,以更具感染力的常态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以此构建出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

4 以“思政委员”为沟通桥梁走好青年群众路线的实践成效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12]高校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引领、教育广大青年,使青年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环境面临巨大变化,理想信念也遭受前所未有的干扰与挑战,这就要求青年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通过探索以班级思政委员构建联动化、系统化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党的群众路线融入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方式,显著提升了高校“三全育人”的能力和效果。思政委员制度以实际行动展示了思政委员作为朋辈群体的知心人和热心人,从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通过同辈群体之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调动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潜能,真正践行了“一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切为了学生”的群众路线,坚定了青年医学生捍卫人民身心健康的初心和使命,为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委员思政政治
图片报道
乡音(2023年2期)2023-02-17 12:33:46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钟山风雨(2020年4期)2020-08-28 11:32:22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