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在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非公企业以其坚韧的生命力与成长性,历经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在我国经济总量中贡献了50% 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的“五六七八九”(1)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1-02(002).的辉煌业绩,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些现象并没有给出具体路径和明确答案,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发展。正如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清晰揭示的“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因此,面对非公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版图中地位的持续攀升,中国共产党对其功能认知也经历了从“异类”到“同盟”再到“自己人”的话语迭代。(3)董明.“异类”·“同盟”·“自己人”:从政策话语迭代领悟百年大党的政党品质[J].观察与思考,2021(10):104—111.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其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大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组织通过开展非公党建活动,打通与社会各经济组织的有机连接,并施以必要的规制规范,获得强大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有序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才能更好地加强和巩固自身执政基础。那么,拥有崇高的组织使命、严密的组织体系、严肃的组织纪律这样高度“组织化”的中国共产党(4)陈国权,卢志朋.广义政府: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主体及其双重性[J].公共管理学报,2023(01):1—9+169.,如何与有着不同于传统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产权性质、治理模式与经营方式的非公企业实现有效嵌合?党建要素如何影响非公企业发展?在非公企业这一组织场域中,政党权威塑造机制和赋能机制有哪些?又产生了怎样的效能?这是本文致力于展开探讨的问题。
围绕非公企业党建议题,学术界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已有文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学理化的讨论:一是国家中心主义视角的行政吸纳。大部分学者都基于“国家中心主义”的视角预设,重点考察非公党建为何得以兴起,以及如何进行变迁(5)克里斯托弗·麦克纳利,特雷莎·怀特.支持中国现行政治制度的社会源泉:私人资本所有者的“深度嵌入”[J].石冀平,译.国外理论动态,2011(08):29—38.,强调非公党建既是中国国家制度变迁和市场经济建设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真正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自我调适的产物(6)何轩,马骏. 执政党对私营企业的统合策略及其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社会,2016(05):175—196.。这类研究强调非公党建的国家意识形态作用,认为党组织嵌入非公企业是一种政治统合和行政吸纳的组织策略,这种策略以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为特征的“应建必建”,要求各类达标的非公企业均要设立党的组织,而非只针对少数对地区经济贡献大的企业家。(7)李少斐. 经济制度变迁与党的组织资源开发[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二是“戴红帽子”的企业“政治关联”论。这类研究通常是以“企业”为中心的视角,考察非公企业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关联”(8)罗党论,唐清泉.政治关系、社会资本与政策资源获取: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09(07):84—96.“政治绩效”(9)李路路,朱斌.家族涉入、企业规模与民营企业的绩效[J].社会学研究,2014 (02):1—21+242.“政治资源”(10)秦海霞.关系网络的建构:私营企业主的行动逻辑——以辽宁省 D市为个案[J].社会,2006 (05):110—133+207—208.和“企业家的政治参与”(11)敖带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J].理论与改革,2002 (05):31—33.等,强调党组织是企业的外部变量而非企业的内部变量,分析不同非公企业之间政治资源禀赋差异以及非公企业如何采取政治策略以保证企业政治绩效和经济发展效益(12)何轩,马骏.被动还是主动的社会行动者?——中国民营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8(02):34—48.,从而实现“党建也是生产力”(13)何轩,马骏.党建也是生产力——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机制与效果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8(03):1—24+242.。三是市场发育增效的国家社会互动论。这类研究认为,党组织嵌入非公企业只是非公党建的一个开端而非结束,这个过程包含了国家制度变迁与非公企业之间利益的博弈(14)邱观建,付佳迪.从“戴红帽子”到“多元主体共治”:非公党建中企业家的行动逻辑[J].社会科学研究,2016(01):80—88.,制度变迁使非公党建的制度环境由紧缩走向宽松,非公企业改善内部的技术环境以迎合党组织嵌入,企业党组织成为非公企业与政治系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企业的利益诉求有了畅通的表达渠道(15)龚广祥,王展祥.党组织建设与民营企业生命力——基于企业软实力建设的视角[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0(03):35—49。因此,党建工作已在相当程度上具备了促成与非公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激励相容”的互动互惠机制的巨大潜能。(16)董明.非公有制企业的党旗为什么这样红?——对非公党建实践制度逻辑的若干解析[J].观察与思考,2020(02):106—110.那么,寻求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发展内在的统一性,思考其背后关于政党治理与社会主义市场治理机制之间的耦合关系,剖析党建引领赋能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所能抵达的可能边界与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如前所述,非公企业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也日益成为执政党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家的共识。但与国有企业党建相比,非公企业党建引领机制大有不同。一方面,国有企业的产权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党建工作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党的全面领导领域;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具有党员集中的特征,同样会形成因为企业政治责任和企业党员在党内的政治参与而产生的党建工作动力,即坚持和发挥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一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做好党建工作,乃国有企业的重大政治原则和应尽责任。(17)肖剑忠,张靖初.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党建的内在动力机制探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2(04):16—22.而非公企业的产权性质、治理模式与经营方式促使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导向,党员数量相对较少、流动性大,党建工作相对不成熟,这也决定了党建引领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的差异性。因此,党建引领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真正激发非公企业的内生动力,让非公企业真心跟党走,互相结合、彼此融合。基于此,本文结合对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调研,将党建引领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提炼归纳为政治引领机制、组织动员机制和资源链接机制。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实践中体现为国家治理的核心主导性。这种核心主导性,是执政党发挥政治优势,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正确前进方向的根本保证。(18)王浦劬,汤彬.当代中国治理的党政结构与功能机制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9(09):4—24+204.在政治引领上,党建工作可以在政治方向、价值追求、政策沟通等方面为非公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开展党建工作,企业可在以下三个方面获得发展:
第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促使非公企业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发展战略与机遇,推动非公企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经过数十年来的探索,我国的社会和市场发展已经打开了全新的局面,这都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市场形势、产业布局等,党依旧坚持科学发展理念,集中全党智慧,不断改进、优化市场政策和方针,其目的是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性和合理化。非公企业虽是作为经济组织而存在,但是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来看,非公企业同时也是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这决定了非公企业的发展不能只看经济效益,还要紧跟社会发展、国家发展乃至人类发展。对非公企业来说,随着不断成长和壮大,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会发生变化。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国家发展乃至人类发展的理念。通过党建工作,非公企业能够不断获取进阶的力量,有效服务企业发展。因此,非公企业能否落实党的方针路线、贯彻党的政策,决定了其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较好地立足。
第二,引领非公企业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以客户和员工为中心,从而赢得市场,提高生产力。非公企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背景下诞生与发展的。这就意味着,非公企业需要在政治、文化上均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而党建工作正是保证非公企业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重要实现机制。“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永恒不变的建党和执政宗旨,是人本理念的最高层次体现。而对于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和运营而言,以人为本同样是最重要的思想理念指导。党建工作能够让非公企业在价值意义上不断意识到其必须紧紧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发挥资本作用,承担社会责任,进而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的非公企业才能赢得国家和社会的尊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不仅体现在企业与国家、社会间的关系中,更体现在非公企业内部关系之中。非公企业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以客户和企业员工为中心,不仅可以得到企业外部的认可,还可以得到企业内部的支持,促进非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第三,党建工作为非公企业了解具体政策和获得政策沟通途径提供了桥梁,从而为非公企业的产业发展创造条件。经济理性永远选择阻力和成本最小的道路,政治制度便成为十字路口上资源流向的指挥灯。(19)董明.非公有制企业的党旗为什么这样红?——对非公党建实践制度逻辑的若干解析[J].观察与思考,2020(02) :106—110.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资源的流向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非公企业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政策变化及政策沟通方面处于弱势。这时,开展党建工作就建立了非公企业与正式体制的桥梁,搭建了非公企业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党的各种政策决定的途径,从而使得非公企业在市场竞争、企业经营和企业发展上做到“耳聪目明”,趋利避害。除此之外,从逻辑上看,党建工作也可以拉近非公企业与党政组织的距离,从而使具有较好的规范辨识度的非公企业获得配置政治资源的机会。这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总之,党建工作能使非公有制企业获得多种政治资源及由此派生出的政策性、社会性、经济性和文化性等诸多资源,是非公企业赢得党和政府认同、社会认同、员工认同的重要途径与有效方式,有利于保护产权,降低交易成本,为企业发展积累重要的社会资本。这正是现阶段我国非公企业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仍有足够内生动力的基本缘由所在。
基于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在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尤其是它所依托的话语体系,能为非公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吸纳、开发和管理中展示出强大的认知符号系统,有利于非公企业员工从中产生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支持力量。党建工作的组织动员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党建工作推动了非公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使党组织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组织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形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进了非公企业内部组织的完善,能够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发挥相应的功能。此外,在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下,党组织在民众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决定了非公企业能够通过党建工作促进企业某些政策和工作的贯彻和落实。这也意味着非公企业可以通过党建工作来统筹企业内部的廉洁自律工作,提前纠正非公企业内部可能出现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等恶性事件,为非公企业内部的廉洁工作和反腐败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了非公企业党员员工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非公企业的广大员工树立良好榜样。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是各项工作的先行者,党员的先行作用不仅要表现在思想觉悟方面,更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在思想觉悟方面,非公企业党员能够摆正自身在企业职工中的定位,明确自身作为党员职工在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党建工作中的鼎力支持与先行者作用,积极为企业及社会做贡献的标杆作用等。在日常工作中,党员职工是创新力的示范者、道德上的引领者及绝对服从组织领导的遵守者,能够充分调动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新性、服从性、执行力,使其成为企业模范先锋,为推动非公企业经营及获得更大收益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三,党组织能够直接联系、组织、团结群众,有利于非公企业凝聚人心,建立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劳资关系。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企业的实力不仅体现在收益、技术、设备等“硬”实力,企业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要想在市场环境中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必须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实现企业员工思想的高度统一。党组织的价值理念决定了其在管理中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同时拥有强大的宣传、感化、教育能力,因此党组织能够通过党建引领促进非公企业文化的发展,同时引导非公企业进行更加民主化的管理,调动非公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帮助员工满足本我和超越自我,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营造民主、和谐、互助的企业文化氛围,最终促使非公企业实现员工凝聚力的提升,从而在面对市场竞争时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此外,党组织在表达利益和整合利益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因此,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可以较好地发挥其协调利益矛盾的作用,促进非公企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非公企业党建能够使企业员工从利益相关者转化为利益共同体,鼓励企业职工共同参与公司管理,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保障职工管理企业的民主权利。
马克思认为,“资源”(resources)是可供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资源既可以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无形资源包括组织的文化、知识、品牌等。党建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资源链接机制,不像经济资源、人才资源那样显而易见,但它能够整合执政党长期以来的理论资源、政治资源、制度资源等。(20)彭可为.以“资源”为突破口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J].人民论坛,2019(30):94—95.特别是党组织作为非公企业与党委政府之间的跨组织桥梁,它使非公企业有了与正式体制有效连接的常态“接口”,使非公企业能够更便捷且全面准确地了解执政党的重要方针政策。(21)董明.非公有制企业的党旗为什么这样红?——对非公党建实践制度逻辑的若干解析[J].观察与思考,2020(02) :106—110.
第一,党建工作能够有效增加非公企业接触国家政治网络、建立政治联系的可能性,从而促使自身有效融入国家政治生态。非公企业的党组织是政党组织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其具备将非公企业与国家政治体系相连接的优势。非公企业的党组织成员与其他党组织成员一样,拥有正常的党组织生活和特定的使命,因此党员员工可以作为非公企业与外部党政组织交流联系的纽带。例如,非公企业的党组织成员可以通过参加人大、政协、群团等政治性组织建立外部联系,非公企业也能因此获取相应的信息并拥有一定程度的发言权。概言之,非公企业通过党建工作和党组织网络,可以较好地与企业外部的政治体系建立密切联系,融入国家政治生态,进而获得整个政治体系的认可和支持。
第二,党建工作可以推动非公企业影响和参与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使其自身发展能够得到政策的有效支持。一方面,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促使非公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并与之共同创建创办行业党建,推动行业发展,发挥行业协会和行业党建作用,积极反映企业诉求,推动和影响相应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另一方面,党和政府也可以通过党建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性措施,对相关非公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近年来各地频繁开展党建工作助力非公企业的活动可以看出,党建工作是非公企业与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党建工作拓宽了非公企业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诉求的渠道和途径,促使非公企业能够直接与党和政府对话,对党和政府针对企业的政策决定施加影响。总之,党建工作实现了非公企业与党和政府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有效互动,使得非公企业不仅能够融入政策生态,还可以参与构建政策生态。
第三,在社会层面,党建工作链接了非公企业与各类社会力量,为企业融入社会生态创造条件。首先,非公企业的党建活动和党组织网络是非公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直接载体。其次,非公企业可以通过党建工作与其他群体组织建立友好、平等的合作关系,从而通过这些群体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中去。此外,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帮助企业获取与其他社会组织力量对接、合作的机会,并与之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最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能够形成区域化的党建群建,从而提供社区服务和参与社区治理。简言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是企业融入社会生态的组织载体和实现方式,是企业与所处社会环境和社会力量以及社会民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有效纽带,是企业有效融入和参与社会生态建构的重要机制。(22)郑长忠.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有机融合的逻辑、空间与机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11):75—80+108.
第四,在经济效益方面,党组织能够以其独特的网络联系作用,推动非公企业实现经济性链接。首先,党组织是强大的政治标识,可以促进非公企业与其他所有制的企业构建良好的关系、获得认可,为非公企业的经济活动奠定良好的社会资本。其次,非公企业在特定区域内开展项目时,可以通过党建联建的方式,在区域内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础,实现“项目未动,党建先行”。此外,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积极与不同企业主体相互交流合作,有利于产业链和产品链的形成和发展。总之,党建工作可以为企业间互动关系、连接关系和信任关系的建立提供基础,能够减少交易成本,为企业经济生态的建构创造良好条件。
抓非公企业党建,若拘泥于体制内党建工作的老方法、老套路、老经验,很容易导致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不贴合,党组织的优势作用无法很好地体现,甚至出现非公企业党建只是“花架子”的现象。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非公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就要致力于打破惯性思维、路径依赖,更新工作理念、创新举措,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更好发挥实质性作用,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非公企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23)葛建荣.党建赋能聚力 引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J].党建研究,2023(04):31—33.
非公企业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其资源链接整合价值,在政治、政策、社会、经济层面助力非公企业与外部生态的融合与合作,重塑非公企业发展的关系结构。首先,建立政企结对机制,搭建政企党建的桥梁。由党政部门牵头推动相关部门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形成结对机制,针对非公企业经营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发挥党群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政府职能部门、大客户单位及周边社区党组织之间的纽带,互相分享经验、合作共建,使之成为非公企业与其他组织业务合作的敲门砖。在营商环境优化建设中,力求政企党建业务同促同进。其次,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统筹联动开展。随着非公企业党组织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党建信息的传达、交流和贯彻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之间的工作交流和经验共享,实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组织部牵头,各成员单位轮流举办,采取交流发言、主题报告、问题研讨、学习考察等形式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打造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引领平台,为打造非公党建工作品牌、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联席会议主题包含日常工作交流、企业创建、党建工作经验推广、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等。党建工作统筹联动的开展,不断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实现以党建引领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再次,促进非公企业党建资源集约化利用。组织部门找准党建工作基层服务的关键点,为非公企业员工提供党群建团、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关爱解难等方面的开放式组织阵地。同时,广大非公企业党组织以此为载体,通过为员工解决文化学习、技术培训、子女就学、心理辅导、矛盾调解等一系列服务,为企业培养、留住优秀员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最后,问题联解,促使非公企业发展难题得到及时破解。整合服务非公企业的职能资源,建立涉企部门与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畅通机制。结合“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开展党员教育、日常互助、交流互访、惠企政策宣传等共建活动,构建机制衔接、互联融合、资源共享、互相促进的党政企沟通桥梁,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提供便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劳动关系越来越呈现出广泛性、多样性、差异性、动态性、复杂性的特点。当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大力推动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持职工队伍稳定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些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暖心启航。积极引导企业管理层在关注、关心、关爱员工方面出实招、办实事,让员工感到“家”的温暖。关注员工思想,明确“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服务于企业和谐建设,服务于党员作用发挥”的主旨方向,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疏导及解决员工实际问题。关爱员工成长,坚持实施党员人才工程,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中的优秀党员选拔到企业经营管理层,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热情。关心员工生活,加大关爱员工的力度,为外来民工、基层员工增加工资。其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制度落地。加强党组织对企业群团工作的指导,召开“党群座谈会”,扎实开展党建带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建设,坚持组织共建、活动共办、难题共解,让工会真正成为职工之家,把团组织作为培养企业优秀青年员工的摇篮,让妇女职工发挥出“半边天”的作用。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树立“收入凭贡献,岗位靠竞争”理念,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利益挂钩,在物质奖励的同时,注重精神激励,通过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班(组)等评比活动,以及“党员示范机台”“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平台,树立起党员敢负责、能担当的先锋模范形象。最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效果展现。始终把构建和谐企业贯穿企业发展始终,使广大党员和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对自身价值有成就感,对付出回报有财富感。着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建工作切实显示出“企业航向一盏灯、经济战场一面旗、岗位工作一块砖、践行文化一张帆、危急关头一堵墙、和谐稳定一根针、联系群众一座桥和奉献社会一颗心”等八大突出作用,成为企业的主心骨、发动机。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非公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亟需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企业的转型升级。非公企业党建的创新发展,推动了非公企业的转型升级。首先,将思想引领与研发任务相结合,从制度上树立起企业创新研发的导向。广泛开展“全心党员、全员示范”争创活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让党员亮明身份,示范带动一线职工立足岗位做贡献。让骨干党员和不同岗位的技术人员一起组成“攻坚项目部”,几个支部一起对重点技术难题进行钻研,发挥“1+1>2”的乘数效应,形成关键时刻有党员、难题破解看党员的良好氛围。为实现企业产品技术的升级,支部成员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研发,为企业的技术升级作出了巨大贡献。企业也能因此在行业领域甚至国际舞台中逐步占有话语权。其次,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企业命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非公企业自身发展的大事来做,坚持把党建工作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紧抓住“车间一线”主阵地,牢牢把握“产业工人”主力军,创新探索“车间党建”,通过“五个在一线”创建“百个红色车间”,推动党建进车间、进班组,促进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组织设置在一线,让党的旗帜在车间飘扬。让企业车间成为党组织设置最小单元,推动党建工作向一线拓展延伸。推行在流水线上建立党小组、条件成熟的组建党支部的做法,实现党建与生产抓在一线。创新学习培训方式,教育、宣传、创建相结合,坚守车间红色阵地。建立两新组织“红领党务工作室”,通过定制计划、互动交流等方式,以“带”促学、以“帮”促学。此外,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运作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把党组织覆盖到生产一线,把企业党建信息及服务功能融入营销一线经营管理中。对支委成员符合条件的做到党政交叉任职,把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直接融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党政领导班子“双向推进,交叉任职”,把党建工作纳入企业行政管理的目标考核体系,党委办与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制定计划、同时分解目标、同时配置资源、同时接受考核,并接受党委与行政部门双重督查,使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之中。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党建工作的日益成熟,形成了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党建引领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使非公企业党建形成全面、系统、有效的工作格局,仍需要从以下方面实现双向嵌入。
党建就是生产力,党建强,则企业发展强。只要做实非公企业党建基础,就有利于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企业有发展、职工得实惠。在党建统领的大前提下,党组织本身具备确切的潜力空间成为赋能非公企业获取更多重要资源的“政治资产”,具备独特的“政治势能”,通过双方资源的双向互嵌,实现互生互强。面对当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总体困境,扩大党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从而全面实现对非公企业的组织嵌入,无疑是一项刻不容缓且具有奠基性意义的重要工作。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对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组织嵌入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最为基本的生产经济职能,不断优化细化企业党组织设置方式,充分利用员工生活区、生产车间、生产小组等形式建立起党支部、党小组,并努力促使党组织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部门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党组织要通过正常的组织程序,积极努力地将非公企业业主、管理层、优秀员工等新生力量吸纳进党组织架构。通过企业党组织积极听取和反映新生力量的利益诉求,既实现党和国家与新生社会力量的有效政治沟通,又在倾听和解决非公企业员工的政治诉求中有效提升新生社会力量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为企业凝聚积极健康向上发展的正能量,最终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机融合。
党建与业务工作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只有发展好了,企业才会更加重视党建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党的建设。搞对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是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一是重视非公企业党员的政治激励。一方面,完善绩效目标管理体系,激励非公企业党员立足岗位奋勇争先,引导非公企业实行党员“民主评议三票制”,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氛围。另一方面,创新党员政治生日勉励制度。在党员入党纪念日,由党组织找党员谈一次话,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并辅以重温入党誓词、赠送政治生日贺卡等形式,给党员送去人性化的关怀和帮助。政治生日勉励制度的实施,为党组织和普通党员之间架起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二是重视企业发展的内部激励。一方面,围绕解决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场所议事”问题,建立党组织基本经费保障、激励性工作经费和党员教育人头经费、党务人员工作绩效奖励等制度,形成系统性较强的党建工作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党建工作的激励措施必须紧紧围绕现代企业经营治理,推动和服务于企业发展,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经营的互促共赢。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企业中的排头兵作用,营造服务企业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把握正确方向,用好、用足政策,促进经营发展,推动非公企业健康发展,主动联系结对企业,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制度化的操作规范和技术化的创新应用是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迭代升级的两种重要工具,两者的有效协调能够整合非公企业党建各个领域的制度化优势和技术性资源,从而系统促进企业发展和提升党建成效。一方面,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运作,有效地把党建工作从务虚布置转化为务实执行,有利于健全制度的落实和督查机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体系的建设水平。同时,党建工作的流程化运作,将制度执行的个体经验转化为组织过程,减少了因党务工作者个人原因而造成的制度执行的偏差,增强了开展党建工作的制度意识、规范意识和流程意识,使企业的党建工作更加贴近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有利于真正实现党建与发展互促共进的目的。另一方面,非公企业党建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将数字党建的对象物不仅仅局限在数字企业中开展的党建工作,而是包括运用数字党建的理念、思维和手段开展党建工作的所有企业。通过“智慧党建”应用场景,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和支部组织生活全过程“云上”考核、数据预警、在线督办。推动数字经济企业党组织和集聚区党群服务中心“上云上线”,通过党建大脑驾驶舱“热力榜”动态晒绩亮效,激发数字经济企业党组织组织生活、党员回归、党员教育等工作内生活力。
选拔和培养优秀的非公企业党建队伍是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服务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企业得发展、党建上水平的民心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党性强、业务精、有干劲的非公企业党建队伍,有利于实现非公企业和社会党组织党建工作有人抓、会指导、能开展的良好局面。一是严格标准把好选人关。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助企专职党务干部,并下派到部分大型集团型企业中专职从事党务工作,激发非公企业党建活力。大力创新管理培育方式,构建县(市、区)组织部、镇街党(工)委和企业党委三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激励保障,由各企业所在地镇街和单位与专职党务干部签订劳动合同,其基本待遇参照大学生村官的待遇,由县(市、区)财政全额保障。同时,探索实践“党员民主听证”“民主评议干部”“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等制度,推广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和党员办实事等制度,逐步形成务实管用的两新党建特色机制。二是注重培训把好育人关。一方面,建立分类培训体系,推动非公企业党员员工在学习中提升素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比如,传化集团依托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将员工划分为管理、营销、技术等6大类和基础层、骨干层等4大层,实施个性化培训,提供相应的培训时间、资金保障。建立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启航学院;实施外来务工青年素质提升工程;鼓励职工参加政府和企业组织的职业晋级培训;投资600万元开办管理者高级培训班;每两年组织一届职工技能大比武等。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党员人才工程,牵头制定企业打造学习型组织目标规划,与企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相衔接,畅通职工职业发展通道,积极开展以“三个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人才工程,切实把党员培养成人才、人才培养成党员、党员人才培养成经营管理骨干。
总之,实现党建引领非公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推动党建思路、方法和活动载体的创新突破,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党建工作伴随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多年的创新实践与经验积累,让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充满底气、形成惯例,为探求适合非公企业党建发展的普适性规律而增效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