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有个“清官村”

2024-05-10 04:15廖利刚覃圣云
领导月读 2024年2期
关键词:爱莲江头周氏

◎ 廖利刚 覃圣云

灵川县江头村地处青狮潭镇九屋坪附近,远处群山环抱,村前小溪流淌,古色古香的建筑映衬出这里的悠悠历史。

江头村又名江头洲村。明洪武元年(1368年),北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裔从湖南道县迁到此处居住,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江头村村民自古以耕稼课读为生,民风淳朴。自清乾隆以后,江头村科举及第人数众多,出了举人31名、国子监生36名、会试贡士8名、进士8名、庶吉士13名。一家之中,有父子进士、父子庶吉士、父子翰林、四代四举人、五代当知县、三代庶吉士的。至今村中仍有“秀才街”“举人巷”“进士楼”,可见江头村做官的读书人密度之大。

据史载,明清两代,江头村全村有168人出仕,其中一品官4人、二品官4人、五品以上官员37人。江头村子弟遍及大江南北,均为官清廉,享誉一方。因此江头村素有“才子村”“清官村”的美誉。

江头村为什么出了这么多出人头地的读书人?这与当地重教的风气分不开。江头村人自古把读书看作一件很神圣的事。在村头河边,有一座古“字厨”,它的外形像一座宝塔,下面有炉膛。凡是村里学童习字做功课用过的废纸,都不能随便丢弃,通通要放进“字厨”里焚烧。

为什么江头村做官的个个为官清廉,享誉一方呢?这又与当地的“爱莲”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以莲花比喻君子品性高洁,数百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在江头村,人们更是把《爱莲说》奉为经典,读书的不仅个个会背诵,而且在日常言行举止中也以品性高洁为追求目标。

《爱莲说》是周敦颐在江西虔州(今赣州)任通判时所写。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菡萏”,屈原在《离骚》中以之比喻君子之纯洁高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整篇《爱莲说》的主旨,“莲”与“廉”同音,周敦颐借歌咏莲花以抒发高尚清白的君子情操,赞叹为政为官清廉之道。名为写莲,实为写己。周敦颐50岁时,曾写一首七律寄亲人,其中的“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可作为他为官清简淡泊的注脚。这种风清两袖、廉洁自律的官德官风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的江头村子弟。

据《灵川县志》记载,江头村周氏家族承袭先祖周敦颐爱莲思想,创造出独特的“真诚、和谐、积德、行善、奉献”的江头洲周氏爱莲文化。族中立有严格的《周氏家训》,族人严格遵守“族规治家,施行答罚”和“规行矩步,奉莲指教”的宗规家法。

爱莲文化,在江头村的古建筑群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江头村古建筑群以清代建筑爱莲家祠为中心,包括100多座元明清房宅组成的古建筑群落,坐西朝东,面向着东北方道县故乡,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爱莲家祠兴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是以周敦颐的传世名篇《爱莲说》命名的。爱莲家祠共有五进:风雨亭、大门楼、兴宗阁、文渊楼和歇亭。大门楼内的两边厢房的窗根上雕刻有镂空的“敏事、慎言、循理、亲贤”等字样,楼门上也刻有“诚”字,它们出自《论语》等儒家经典。其建筑风格、模式、布局均体现出淡雅古朴、简约和实用的气息。

江头村北临巍巍葱郁、常年泉水不断的黄家坡,南倚九仙山,西靠五指界,东向笔架山。村前的东南面有仙人山,东北面有如同两个卫士守护的将军山,保卫着全村安宁。村前良田万顷,三条清澈的河水白亮如带,村后苍松翠柏、古树参天。村落古建筑群规模宏大,青砖灰瓦,杉木构架,房宇高耸,鳞次栉比,却给人一种简朴而文雅的感觉。行走在古村落中,清新气息迎面而来,千年青石板路已被居民踏得光亮如镜。走进秀才巷和举人街,各户人家厅堂、天井、居室相连,门窗上雕刻着蝙蝠、莲花等图案,而建筑的总体布局却并不显得宽敞阔绰,不像暴发户那样高门广宅、气派张扬。

江头村有保存完好的元明清三代的建筑,蕴含着独特的科举仕宦文化和爱莲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辉煌的历史篇章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使江头村享有广西古村落中“历史文化遗迹数量第一,房宇建筑工艺第一,镂花种类第一,名人数量第一,数代为官同职第一,清官数量第一”的美誉。

猜你喜欢
爱莲江头周氏
麦苗青青又一春
江头河社区的巨变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周氏家风文化研究中心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让你不来电
让你不来电
麦苗青青
端午江头诗会
端午江头诗会
天 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