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双方互为前提又相互转化

2024-05-10 04:15毛泽东
领导月读 2024年2期
关键词:辩证法列宁矛盾

◎ 毛泽东

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

列宁说:“辩证法是这样的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又怎样成为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

列宁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各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过程里和人们的思想里,都包含着这样带矛盾性的方面,无一例外。单纯的过程只有一对矛盾,复杂的过程则有一对以上的矛盾。各对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这样地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们的思想,并推使它们发生运动。

如此说来,只是极不同一,极不统一,怎样又说是同一或统一呢?

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试想一切矛盾着的事物或人们心中矛盾着的概念,任何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存在吗?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没有顺利,无所谓困难;没有困难,也无所谓顺利。没有地主,就没有佃农;没有佃农,也就没有地主。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也就没有资产阶级。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就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一切矛盾着的方面都因一定条件具备着不同一性,所以称为矛盾。然而又具备着同一性,所以互相联结。列宁所谓辩证法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就是说的这种情形。怎样能够呢?因为互为存在的条件。这是同一性的第一种意义。

然而单说了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双方之间有同一性,因而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样就够了吗?还不够。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的互相转化。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第二种意义。

【题解】

本文选自《矛盾论》的第五小节,标题为编者所拟。《矛盾论》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摒弃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本文重点讨论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所谓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就是“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和对立“怎样成为同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矛盾的同一性具有两种意义。第一,矛盾双方互为前提。矛盾之所以被称为矛盾,就在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同一性,即双方相互对立的一面。但是,矛盾双方还存在着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的一面,这就是同一性。对此,毛泽东列举了生与死、上与下、福与祸、顺利与困难、地主与佃农、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等矛盾,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矛盾双方不能孤立地存在,而是对立的一方要以另一方为存在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会向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这是矛盾同一性的第二种意义。

重视对立面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这是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一大特点。在此后的实践中,毛泽东也尤其重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认为中国共产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促进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条件,从而达到取得革命胜利的目的。(关祥睿)

猜你喜欢
辩证法列宁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对矛盾说不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