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检测(一)
1. B 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②④均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 C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仅仅涉及75年来的某一个时期,不能说明整个75年的历程,均排除。
3. A 执政为民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②排除;材料不直接涉及维护国家统一,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4.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②错误;毛泽东思想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5. A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③错误;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6. D ①错误,民主具有阶级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全民民主;材料不涉及人民政协监督国家相关部门,④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7. D 材料未体现人大代表的审议权和表决权,①排除;②错误,人民政协参政议政;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8. D ①错误,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职能;③错误,人大监督法律的实施,人大代表无权直接打击侵权行为;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9. D 材料不涉及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①排除;人大依法行使国家权力,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0. A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享有自治权,该市各区不一定是民族自治地方,②排除;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早已建立,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1. C 材料未体现我国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①排除;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了法治建设新纪元,④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2. D 法治不能依靠道德感化来治国理政,①错误;②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故排除;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3. A 材料不涉及依法执政和公正司法,②④均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4. C 这种“有温度”的执法启示政府坚持善政,以增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法治政府,与人民互信互助,①④正确;②③不为材料所体现,均排除。
15. A 材料不涉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②排除;材料不涉及党建引领,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6. ①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根本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4分)②中共中央政治局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了科学执政。(4分)③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有利于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而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4分)
17. 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②健全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整合社会治理力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3分)③强化职能科学、智能高效的法治政府建设,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和水平。(3分)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干部群众面对面协商议事,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3分)⑤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开展法治宣传,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分)
18. 依据: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2分)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2分)③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2分)④新征程上,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保障。(2分)
启示:①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2分)②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深刻认识我国宪法是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2分)③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2分)④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宪法凝聚共识,汇聚团结奋斗力量。(2分)
19. ①良法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国情和实际,《反间谍法》的修订聚焦现行《反间谍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适应新形势、新需要对现行《反间谍法》进行修改完善,尊重和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了《反间谍法》的法律质量。(3分)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反间谍法》的修订坚持了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有利于确保立法工作的正确方向。(3分)③全国人大通过法定程序将党中央对反间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推进了依法立法。(2分)④在《反间谍法》修订过程中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坚持了民主立法,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2分)⑤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兼顾赋权与限权,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促进法律机制体制完善,能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分)
期末综合检测(二)
1. D ①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②错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2. A ③错误,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④错误,衡量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就是看它在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他政党的特质,看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所起的引领作用;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3. B ②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还未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错误,改革开放后的探索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4. C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坚持全球共赢观;④错误,对生态文明思想的正确把握正是源于党坚持绿色发展的深刻实践;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5. B ②不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依法执政;④不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6. C ①错误,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国家的对外职能,“坚决打击危害祖国安全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属于国家的对内职能;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7. B ②错误,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③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种子法执法检查,行使了监督权,而使人大立法工作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强调民主立法;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8. D ①错误,“四个机关”的定位没有拓展和增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9. C ①不符合题意,本题主体是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而不是民主党派;③错误,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0. C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与保障群众基层治理权利没有直接关系;④错误,材料体现了丰富基层群众治理方式,而不是丰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1. C 这句古语主要说明法律不能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没有涉及规范执法,提升执法机关公信力,也没有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②③均不符合题意;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2. A ②错误,国家强化专政职能打击犯罪,体现的是敌我矛盾,而不是人民内部矛盾;④不符合题意,题中未涉及司法机关公正司法;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3. D ①不符合题意,题干体现了政府乱作为,不涉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②排除,“法定职责必须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与题干主旨不符;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4. C A错误,法律援助的范围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材料中没有体现坚持民主立法,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推进严格执法,完善法律的实施机制,B、D均不符合题意;C正确且符合题意。
15. D 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主体是法院,不是检察院,没有涉及依法独立地行使检察权;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法律的实施,没有涉及不断完善法律体系;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推进理论创新;D正确且符合题意。
16. (1)①该市成立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完善领导体制,使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分)②该市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凝聚推进乡村振兴的智慧与力量。(2分)③该市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资源支持。(2分)④该市党委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培育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全方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分)
(2)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成为人大代表,通过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推动人大开展各项工作,把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凝聚起来。(3分)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凝聚中国力量。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通过履职尽责,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3分)③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伟力。(3分)
17.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该县通过整合乡镇各部门力量,构建平安创建工作机制,维护了基层平安稳定,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3分)②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该县实施“网络+网格”双网共治,推动网格化与网络化、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科技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构建“党建引领、双网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3分)③建设法治社会,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该县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把分散的行政资源、司法资源、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实现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3分)④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该县推出政法“五老”调解机制,深入乡镇巡回调解,宣传法律知识,化解群众烦心事,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3分)
18. ①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法治保障。(3分)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人民法院通过判决和执行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3分)③加强公检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生态安全维护、环境质量改善等工作。(3分)④积极推动社会公众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动,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3分)
19. (1)①坚持党建引领,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为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创造良好法治政策环境。(2分)②汇集民意民智,坚持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享,协调平衡多方利益,提升社会资本与社区共治的效率效果。(2分)③拓宽社会资本合理投资回报渠道,盘活老旧小区闲置资源,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美好生活向往。(2分)
(2)①完善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体系,为老年人的多元需求提供法治保障。(2分)②加大涉及养老产业、消费欺诈等新问题的执法力度,推进公正司法,护航老年人消费安全,切实保障他们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不受侵害。(2分)③老年人增强法治意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分)④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子女自觉履行“精神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2分)
期末综合检测(三)
1. B ②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南下深圳考察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与成就”,而是激励深圳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向前发展;④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南下深圳考察不是为了展示不畏霸权的勇气,而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 B ②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3. C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为基层民主提供根本保障”夸大了该做法的作用,④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4. C ①不符合题意,该选项不是取得这一成绩的原因,而是具体表现;③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化,要主动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5. C ②错误,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③错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6. A ③错误,民主具有阶级性,不存在全民民主;④错误,要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7. B ②错误,监督权是人大的职权;④错误,代表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8. A ③错误,行政机关严格执法;④错误,全国人大行使最高职权;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9. D ①错误,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上是独立的;④错误,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履行参政议政职能;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0. D 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团结,没有涉及民族平等、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A、C均不符合题意;完善基层治理有利于巩固新型民族关系,“必由之路”说法错误,B排除;D正确且符合题意。
11. B ②错误,爱国主义教育法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行为规范和法治保障;民主具有阶级性,“让全民参加国家立法活动”说法错误,③排除;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2. A ③错误,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④错误,该《条例》施行的目的不是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而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保经办工作的需求;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13. C “提供根本保证”说法错误,①排除;司法机关独立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与题意无关,④不符合题意;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4. D ①错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②排除,材料未涉及人大代表;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5. B 司法机关提供司法救助,①错误;学校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禁止涉足网络”说法绝对,④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6. (1)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共中央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进行顶层设计。(2分)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民主党派聚焦黄河流域生态发展,深入实地调研,提交多个高质量提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分)③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集意见、开展论证,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各地人大、政府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统一部署安排,分别做好相关工作,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3分)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青山净水的美好期盼。(2分)⑤我国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分)
(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涉黄河流域保护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坚持和加强了党的领导,能够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具体治理实践。(3分)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享有监督权,部署对涉黄河流域保护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能够保证黄河保护法有效实施。(3分)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涉黄河流域保护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健全完善黄河流域保护治理法治体系;是坚持良法之治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提高黄河保护法的立法质量,最大程度地发挥黄河保护法的法律效力,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4分)
17.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在立法工作中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3分)②科学立法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3分)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调查研究,凝聚各方面共识,着力提高立法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性,能够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到实处;向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立法项目,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凸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6分)
18.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垃圾分类贯彻落实,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3分)②我国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垃圾分类贯彻落实,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3分)
(2)示例:①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做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明确责任主体,压实职责分工,细化具体任务和措施。②依据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要求,政府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同向发力,共同推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落实。(每点3分,共6分,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19. 示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完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共10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期末综合检测(四)
1.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1978年,③概括不全面,故排除;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2. C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直接而具体的体现,②错误;共产党没有自身特殊利益,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3. A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表现在其“真”,以合乎社会规律的智慧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不是输出中国模式,②错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彰显在其“新”,不断在继承中发展原有理论,坚持守正创新,彰显与时俱进的独特理论品质,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4. A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的目的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排除;材料不涉及完善党内监督,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5. D “杜绝贪污腐败”说法绝对,①排除;题干强调加强作风建设,不涉及增强思想引领力,③不符合题意;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6. B 题干反映的是国家机关通过专政职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未涉及依托发扬人民民主助力国家治理,②不符合题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保障人民民主,而不是全体公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7. D 材料强调全国人大代表履行职责行使提案权,未涉及人大代表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享有并行使质询权,①②均不符合题意;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8. C 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①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大代表积极为人民服务,没有涉及人大行使决定权,③不符合题意;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9. A 材料未涉及民族地区依法行使自治权,③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未强调推动各民族平等的实现,且我国早已实现民族平等,④排除;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10. D 材料未涉及立法问题,①排除;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村委会和居委会,材料未涉及其不断完善,②排除;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1. B 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不是为了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也不是为了遏制分裂势力,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A、C均不符合题意,B正确;要发挥法治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D错误。
12. C 学校不是政府职能部门,①错误;题干中显示的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未涉及社会团体,③排除;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3. B 基层自治组织是村委会和居委会,这一做法并未完善基层自治组织,②排除;材料未涉及“开创多元共治新格局”,③排除;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4. D 打造智能高效型政府、提升政府公正执法水平,不能有效解决“管得着的看不见”与“看得见的管不着”的执法困局,①②均不符合题意;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5. C 材料体现的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司法实践的各领域各环节,没有涉及司法审判工作在基层全面落实,①排除;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材料没有涉及检察机关,④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6. 开展党内主题学习教育,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根基;(3分)有利于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之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3分)有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自身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3分)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3分)
17.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万名代表下基层”,聚焦“关键小事”立法修法,让人大代表充分参与立法工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为民代言、为民服务;充分发扬民主,推进科学立法,让法规条例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4分)②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查三边”,是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表现。通过检查精准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既不负人民期待,又能更好地实施条例,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3分)③人大代表进“家”“站”,进一步健全了代表联络机制,畅通了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推动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3分)
18. (1)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3分)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完善法律体系、监督法律实施,推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3分)③全国政协委员围绕生态治理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彰显了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3分)④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分)
(2)示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并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共9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9.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群众法治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分)②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培育乡村社会新风尚。(3分)③提高村“两委”依法治理乡村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多元化社会纠纷解决机制。(3分)④引导村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