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4-05-09 15:46刘民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

刘民

摘  要:职业院校学生来源复杂,有通过中考或高考录取的学生,也有通过职业高中、技校考试录取的学生,还有通过成人高考录取的学生。因此,职业院校学生与一般院校学生相比,有其鲜明的性格与心理特征,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准确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深挖当下心理教育中的不足,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育管理机制及教育实施路径,打造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02-0051-04

职业院校学生构成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阅历、经历各不相同,易出现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加了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性及紧迫性。但职业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认识误区,教育开展的普适性不够、持续性不足,且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顶层设计,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效果不理想。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教育实践的思考、探索,进一步夯实在职业院校深度、有效、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学生心理特点

1. 在立德树人的积极影响下,职业院校逐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树立美好理想,并增强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兴趣爱好,持续增强能力与才干,提升了学生的独立能力。2. 大部分学生心态积极,拥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了专业技能,提升了动手能力[1]。3. 实践课程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动力相对稳定,小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未来就业及职业发展较为迷茫。但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自尊心与职业竞争意识。4. 职业院校学生受到学业挫折较多,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由于成绩问题受到教师和家长过多的批评,缺乏自信而自我保护意识过强。5. 学习动机复杂,职业院校学生来源广泛,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动机各不相同,在日常的学习中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有的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自信心。

(二)常见心理问题

1. 适应不良综合征,情绪障碍,敏感多疑、焦虑抑郁、萎靡不振,以及行为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2. 厌学与恐学,学习动机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心态浮躁,存在考试焦虑,适应职业教育情况较差。3. 自卑心理,对职业教育认识与了解深度不够,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易引发学生不自信、进取心差、不敢面对困难与挑战等心理问题。4. 人际交往困惑,出于自卑心理,形成对自身消极的心理暗示,否定自身的优点,放大自身的缺点,产生人际认知与情感障碍。5. 就业压力大,就业是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对就业较为排斥,缺乏就业信心、择业较为盲目、技能准备不够,从而引发心态失衡、就业焦虑、角色心理错位等心理问题[2]。6. 自信心不足,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自身素质、能力缺乏清晰认知,导致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实践中的自信心不足,遇到问题不去想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将自己封闭在个体空间中,从而限制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比如在教师提问题时,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知道问题答案的情况下,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害怕自己答错,顾忌他人的眼光与评价,或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目标设定偏低,从而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心理问题的成因

1. 社会因素

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身处社会与网络大环境下,心理遭受不良价值观、不良文化、不良思想等浸染,使学生逐渐心态失衡,养成错误的价值观,造成多样的心理问题。学生在学习生活环境中,心理受到某种刺激,如家庭环境改变、与同学发生冲突等也是诱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也增加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导致其自我认同度低,进而怀疑自身能力,引發不良心理,出现了烦恼、抑郁、自卑、消极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适应新环境缓慢、学习缺乏动力、自我评价低、做事缺乏热情等。

2. 家校因素

家校是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家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从家庭角度来看,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孩子日常的相处模式、沟通交流等决定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家长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相互之间不理解,存在心理隔阂,会使学生不愿意或不敢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在职业院校方面,教育管理方法、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等均对学生心理、思想、行为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教师批评多、鼓励少,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学生管理过于刚性,使学生抗拒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等。

3. 身心发展因素

职业院校学生主要来源初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年龄在14—20岁之间,社会阅历少,心理发育不是十分成熟,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值心理问题高发时期[3]。学生个体身心发展、面临的心理压力,以及学习与生活的家校、社会环境等都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如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产生的矛盾,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矛盾和差距,以及独立性与依赖性、情感与理性等之间的心理纠结,带给学生身心发展的阻碍,由此引发心理的冲突与改变,形成各种心理问题。

二、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存在认识误区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发展性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从实际的教育情况来看,部分职业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存在认识误区:一是认识的局限性,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学生心理问题治疗的手段,主要面对的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属于障碍性的教育,背离了发展性教育的初衷;二是未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将其视作德育与学生管理的辅助性措施,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行政工作范畴,而非教育范畴,采用行政管理标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与评价,未确立其教育地位[4]。

(二)教育工作质效不理想

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学科之一,而非职业院校的专业、关键、重要课程,属于一门素质教育学科,因此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呈现出了教育工作质效不理想的问题。首先,教育内容不完整、不系统,职业院校将教育的中心放在了生活辅导方面,涉及学习心理问题、就业心理问题方面较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失衡,影响教育工作的质效。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突显的是补偿教育与防范教育,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后采取教育措施,如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辅导等,主要面向的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性质被弱化。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未突显职业教育特点,未从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教育的针对性、特色化不足,不契合职业教育理念及办学特色。

(三)教育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需要长期开展,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方可实现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技能教育的目标。但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完善,致使教育持续性、系统性不够。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定位出现偏差,由几个教师共同负责,而且针对的不是全体学生,而是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较为独立,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结合不够,教育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结构、管理内容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形成对心理健康教育长期的不良影响。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顶层设计,教育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为定时定点的特定工作,呈现出条块性特点,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效用的发挥[5]。

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策

(一)以职业心理培养为核心,完善教育内容建设

1. 正确认知职业教育,消除自卑消极心理

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受到社会对职业教育偏见的不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带领学生正确深刻地认识职业教育,消除学生的自卑与消极心理,使学生从思想与心理上高度认可职业教育,立志成为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拥有远大理想与抱负。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将教育延伸至社会实践,促使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服务社会的同时,接触社会,获取帮助他人的成就感,承担起社会责任。比如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教育实践活动,组建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企业、社会团体组织、中小学校等,为其提供志愿者服务,建立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自我价值的认知,建立融入社会的信心。

2. 加强职业心理教育,培养职业兴趣与理想

一方面加强学生自我认知、自我了解。如职业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兴趣可能没有清晰的认知,借助专业的职业兴趣检测工具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自我能力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正视自己能力的优势与缺陷,使学生有努力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职业性格,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性格,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职业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使用专门的职业性格测试工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与职业倾向[6]。另一方面完善教育内容建设,涵盖课程类、讲座类,以及心理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与课程。课程类主要有心理学、职业心理学、职业心理辅导等,讲座类教育主题更加灵活,如学生专题讲座,主要有新生学校心理适应、学习心理与方法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恋爱挫折心理分析、择业心理、人格塑造等,根据当下学生心理问题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设置灵活的讲座主题,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二)聚焦职业生涯规划,健全教育实施路径

1. 结合自身优势,制订职业发展目标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全面评价,确定自身性格、能力、素质优势,初步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其次专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动态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普适性教育与针对性的障碍教育并行,使学生对自我形成客观、全面的心理认知,为发展职业心理奠定基础,确保职业发展目标制订的准确性。最后通过调研编制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当发现学生兴趣爱好与其专业不符时,征求学生的建议,帮助其进行专业调整或重新培养兴趣爱好,以消除学生对职业发展的心理困扰。

2. 立足能力培训,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职业与社会

正确认知社会与职业以调试学生职业心理,使其克服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并完成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的正确认知。一是立足能力培养,认识专业,专业不等同于职业,让学生认识到专业有多种职业发展可能,从中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职业方向。二是认识职业,在新生入学后,开展主题讲座,带领学生了解专业的对口职业及岗位需求,初步确立职业目标,规划职业发展方向。三是认知社会,借助社会实践活动与实训实习机会,组织学生走进社会、步入企业,获取切身的职业体验,深度参与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实现职业心理的良好建设[7]。

3. 分阶段引导学生,分步骤实施职业规划

职业院校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所不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总结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其中的典型问题、普遍性问题为导向,分阶段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深挖问题的成因,认清问题的实质。然后制订针对性的教育引导策略,分步骤地实施職业规划,分解职业目标:低年级初步了解职业规划、职业内容、职业未来发展等;中年级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使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具备一定的求职技巧;高年级开设招聘辅导班,做好就业技能准备,确立职业目标。

(三)深度融合教育和管理,完善教育管理机制

1. 健全教育管理组织,完善管理机制体系

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院校可持续长期、有效地开展,需依托行政机制,健全教育管理组织,专门成立领导工作小组,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心理辅导与咨询室等,奠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保障基础[8]。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应与学生管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等相结合,为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地提供行政支持。完善规章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工作规范、考核办法等,制度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消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孤立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2. 打造三级网络系统,教育与管理协同共振

建立院、系、班三级心理教育网络,在职业院校层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顶层设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并负责课程的具体推行,具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职能。系部层面,接受院级的指导与监督,心理辅导员面向所有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班级层面,设置班级心理委员,主要负责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向系部层级汇报工作。具体的工作事项有与学生谈心、沟通交流,汇总学生心理动态的信息后,反馈给心理辅导员。构建院、系、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网络系统,教育与管理协同共振,实现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四、结语

职业院校教育与普通院校教育有很大不同,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在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面临着学生多样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成效。因此,职业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深刻解读及深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加强教育实践研究,落脚于职业院校实际,建立完善的职业心理教育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与理想,尽量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其清晰认知职业能力及素质发展方向,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双向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博.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策略创新——评《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09):241.

[2] 郝莉楠,张永幸.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J]. 职业,2021(19):87-88.

[3] 李亚丽,李艳芳,陈新,等.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实践——以北京市某职业院校为例[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1,35(04):11-17.

[4] 索朗旺姆. 浅析如何完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J]. 冶金管理,2020(13):167-168.

[5] 曲冰,玄建亮.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职业,2020(06):85-86.

[6] 陶茜茜,吴琼.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研究[J]. 山西青年,2022(23):193-195.

[7] 陳旭燕.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优化策略探讨[J]. 大众文艺,2022(22):184-186.

[8] 刘俊提. 高职院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 新课程研究,2022(33):10-12.

(荐稿人:郭忠义,菏泽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路径探索——以X职业院校为例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外聘教师管理探究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院校学生阅读能力调查
职业院校项目课程的功能与实践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