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音
她是那種绝对不会穿着睡衣在家里吃饭的人。这是我见到吴老太太时的第一印象。但紧接着我就意识到,这可能是她唯一能坚持的事了。
吴老太太坐在我们对面的扶手椅里,是那种老式的红木椅子,显示着这个家曾经的显赫,可惜只剩下这一把,其他的大概被某个古董贩子收去了吧。当然,仅有的红木家具也不属于她现在住的老年公寓,她早就从豪宅里搬出来了,和她的孙女一起。但她依然不肯丢下过去的身段,就仿佛这把椅子,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也包括周围的人——她睥睨众生的目光,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周围的人,我跟你们不一样。
是的,就连去老年公寓的餐厅吃个午饭,她也要换身衣服。就是她现在穿的这身,如今只有在反映民国年代的影视剧里才能见到,大户人家的女性家长们穿的那种,立领、襻扣都在衣服侧面,我也说不出那叫什么,反正和她本人一样,都烙着岁月的印记。
已经进入六月,她的膝盖上还搭着一条毛毯,甚至双手都藏在毛毯下面。秋生以为是老年人腿寒,但这只是原因之一,我相信,她是不愿让我们看到她已经变了形的骨节僵直的手。
我的猜测很快就被证实。在我扭过头跟秋生嘀嘀咕咕的时候,吴老太太面色不悦:“你爸妈没教过你,跟人说话要盯着对方的眼睛吗?”
秋生立刻表示歉意。但之前我已经从公寓管理人员那里了解到,吴老太太严重耳背,却不肯戴助听器——杂牌的她不屑于戴,稍微好点儿的,她又买不起。所以,跟吴老太太交谈时必须面对着她,她要借助微弱的听觉,辅以观察口型,才能弄懂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样活着很累,但在她来说,如果不能这样,还不如死了。
“那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秋生说,“事情发生的时候您在房间里吗?”
“我刚刚下楼,去餐厅吃午饭。”顿了顿,吴老太太补充,“我孙女和我在一起。”
今天吴老太太下楼吃饭的时间比平时稍晚,同楼层其他房间的老人们多半先下去了,有个别行动不便的,需要餐厅工作人员上楼送饭。他们听见花瓶碎裂声是11点50分前后。而此时,据吴老太太说,她正在去餐厅的路上,走楼梯。她讨厌坐电梯——在电梯里总能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她不喜欢跟别人打交道。下到一楼时,正好遇到准备上楼来找她的孙女。这时候,她听见了(或者说她孙女听见了)楼上惊慌的叫喊。
一个男人死在吴老太太的房间里,是她孙女的前夫。用吴老太太的说法,她对这个恶棍的死一点儿也不感到遗憾。他赌博、酗酒、拈花惹草、债台高筑,还家暴。离婚后,男人还不肯放过她孙女,不时上门纠缠。这次去家里找没找到,估计可能是来看奶奶了,又追到了老年公寓。他是坐电梯上楼的,进电梯的时间是11点45分,有同坐电梯的老人们作证。而11点45分的时候,吴老太太刚好离开房间,他们就这样错过了。
男人是坐出租车去的老年公寓,谁知孙女是坐公交,反倒落后男人一步。吴老太太从来不锁门,男人进去之后发生了什么,吴老太太不知道。反正摆放在客厅里的一个沉重的玻璃花瓶碎了一地,男人倒在血泊里,已经断气。
“那么,您下楼之前,也就是11点45分之前,在干什么?”秋生问。
“换衣服。”
“换衣服之前呢?”
“孙婶来看过我。”孙婶是老宅的保姆,服侍老太太多年,有了感情。
孙婶是11点前后到的,离开时是11点40分。也就是说,从11点40分到11点50分这关键的十分钟,吴老太太是独自一人。秋生当然不相信吴老太太是凶手,她有没有力气举起那个花瓶都两说着。吴老太太的孙女倒是有充分的作案动机,也有实施作案的条件,可吴老太太给孙女作了不在现场证明。尽管从证据角度说这是孤证,但警方也无法证明案发时她孙女就在楼上。
不过,我想我发现了吴老太太证词中的破绽。让我纠结的是,要不要告诉秋生?就为这么一个渣男,值得吗?
那么,读者朋友,您知道破绽在哪里吗?
(5月31日截止答案,参考答案见第6期,“五月侦探榜”见第7期)
责任编辑/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