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义
(山东工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1],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1]。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员、干部群体的重要来源。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环节,将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培育、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廉洁品质,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才培养是高校五大职能之一,是高校最为关键的核心职能。就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目标而言,高校人才培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具体知识、理论、技术、技能等内容的教育,即成才教育;另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美好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等内容的教育,即成人教育。“成才”和“成人”相互独立而又相辅相成,成人是成才得以发挥积极正向作用的“舵手”,只成才不成人即“有才无德”则易变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此之“才”不仅损害个人品德、阻碍个人人生发展,进入家庭则损害家庭美德、不利于家庭和谐,走向社会则损害社会公德、扰乱社会和谐。若掌握权力,则极有可能走向贪污腐败,甚至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所以,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则变得尤为必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将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有效方式。同时,廉洁文化既是内容也是手段,廉洁文化所具备的文化属性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充实、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方式的完善均具有特殊作用,可以说廉洁文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之一。
首先,廉洁文化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是大学生立德养廉、成人成才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形成并熔铸于民族血脉中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四》中就已经有关于“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2]的相关记载,《周礼·天官·小宰》中更是进一步对官吏提出了“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3]的要求。任何国家和民族对于“人”的培养尤其是对于“立德成人”这一教育过程,一定首先是建立在本国的历史文化根基和社会核心价值理念之上的。所以,从这一层面而言,廉洁文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源。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立德树人之任务决定了其在教育内容上具有包容性、多样性、广泛性,即涵盖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不同教育维度所传递给受教育者的主流、积极、正向的价值理念与行为习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尤其是部分走向领导干部岗位,清正廉洁更是必须具备的核心品质。从这一层面来看,将廉洁文化作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尤为必要。
其次,廉洁文化所具备的文化属性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功用的有益补充。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4]。什么是廉洁文化?根据《周礼·天官·小宰》中对官吏的要求,“廉洁”表现为“清廉而政绩优异、清廉能干、清廉而忠于职守、清廉正直、清廉守法、清廉明辨”[3]等内涵。“文化”的定义则相对宽泛,一般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整个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所以,“廉洁文化”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建立起来的涵盖廉洁不贪、克忠职守、政绩优异、正直能干、守法明辨等要素以引导大众树立主流价值理念、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证人类社会健康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精神活动产品(比如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歌曲、法律法规、制度、信仰等)的总和。廉洁文化的育人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廉洁文化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功用的助力和补充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廉洁文化建设相关活动的开展发掘、利用既有的廉洁文化产品中的教育因素,或在此基础上对廉洁文化内容或产品进行创造性转化,从而发挥廉洁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将高校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任务中所要求的廉洁内容渗透到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廉洁文化建设过程感染和教育受教育者即青年大学生[4]。
再次,廉洁文化存在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能够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效果。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相比,两者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上存在一定差别,进而使两者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表现出不同特点。专业课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专业劳动者,所以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知识+实践技能”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即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实际工作能力。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是立德树人,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则主要采用“理论灌输+价值引导+行为态度养成”模式,主要致力于“德”的养成,即在基本理论灌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养成良好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为专业才能的施展保驾护航。所以,相对特殊的目标任务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能简单满足于基本理论知识的单向灌输,必须致力于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自觉。廉洁文化所具备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在宏观上能够以物质形态、信息形态、意识形态等多种形态存在[5],在微观具体层面则更是表现为廉洁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宣传纪录片、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廉洁文化专题课程等多种样态。另外,从实践感知角度,廉洁文化也可表现为受教育者与廉洁典范或贪污腐败分子的访谈感悟、从事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收获体会等形式。存在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廉洁文化育人方式的多样性,将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有效丰富、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大力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效果。
从研究层面来看,当前学界关于“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部分成果,但仍存在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持续性不强、研究视角较为分散、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等问题。在中国知网,以“廉洁文化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学”或“廉洁文化建设+高校思政课”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只有2022年《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析》一篇文献;以“廉洁文化建设+思政课”为主题进行检索,相关文献只有2篇;以“廉洁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学”为主题进行检索,相关文献只有4篇;以“廉洁文化+思政课教学”为主题进行检索,相关文献只有9篇;以“廉洁文化+思政课”为主题进行检索,相关文献只有14篇。且以不同关键词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出的相关文献存在一定比例重复,所以综合比对相关文献共计只有十几篇,说明相关研究成果偏少。从检索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看,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2年至今,且每年成果至多只有1—2篇,近三年成果仅有6篇,说明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持续性不强。另外,从检索文献的研究视角看,相关研究的侧重点与切入点各不相同,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研究体系[6-7]。
从实践层面来看,关于“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并已开始起步且成效初显。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党风廉政建设、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一是持续加大贪污腐败违法犯罪查处力度,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二是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同时,着力加强廉洁教育、廉洁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在高校思政课建设方面: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思政课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营造有利于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涌现出一批思政课教学能手,锻造出一批思政课金课。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及前期开展的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为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与思政课教学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廉洁文化教育也从单纯以党政工作部门为主体,逐渐深入校园,融入高校人才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学也从传统单一的课堂知识灌输方式,向着“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转变,将实践研修、社会调研、文化作品熏陶等多种方式纳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范畴。通过相关调研发现,很多高校已将包括廉洁文化、红色文化在内的诸多文化内容纳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当中,廉洁文化选修课程、红色文化选修课程、参观文化教育基地等方式也日益成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条件具备、成效初显。但是,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融入广度和深度不够、方式方法较为简单单一、融入路径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廉洁文化课程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同时,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也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缺少科学研究理论的指导和支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成本等关系亦难以协调等,都制约着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实践。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融入广度和深度不够。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背景下,无论对于廉洁文化建设还是对于思政课教学改革,通常都是各高校重点强调和推进的工作。但是,对于将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以实现两者相互促进的深入探索,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部分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兼职思政课教师,在从事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会融入一些廉洁文化内容,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廉洁文化建设与思政课教学往往各行其是、合作较少。第二,方式方法相对简单单一,融入路径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当前,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状,均反映出对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开展尚缺乏较为系统成熟的理论支撑,在融入路径上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操作方式方法相对较为简单、单一。比如在融入过程中,主要以思政课教师单向的廉洁文化知识灌输为主,辅之以国家民族历史上的部分廉洁典范人物事迹或某些贪污腐败警示案例。育人效果的衡量,则以书面作业、考试成绩评价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虽易于操作却难以真实反映受教育者主观态度、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内在方面的变化。此外,单向的廉洁知识灌输、简单的案例展示、具体的卷面成绩测评所体现的育人效果往往具有临时性、不可持续性等特点,反映出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系统性、规范性的相对缺失问题。第三,廉洁文化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优质资源之一,其思政教育的课程化程度相对较低。当前,廉洁文化育人效果的发挥多通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些相关实践活动、文化活动来实现,比如廉洁文化知识竞赛、廉洁文化主题宣传活动、一些特定节假日的廉洁提醒或廉洁文化讲座等。这些课堂教学外的廉洁文化建设活动大多不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之内,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由此,在育人作用的发挥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难以高效地覆盖全体学生。第四,缺少专业的人力支撑、充足的时间精力保障、持续的物力财力支持。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创新性的工作,需要涉及“廉洁文化建设”与“思政课教学”两项工作、两个主体,且原始状态下两项工作相互独立、两个主体各有分工。这就涉及到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这项新的工作由谁来完成、如何完成?在保持原有工作量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继续追加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量亦或增加相关行政部门的工作量来完成?经验表明,通过简单追加工作任务的方式难以长久、持续地解决问题,且难以保证此项工作的系统深入,一项工作的系统深入开展是需要专业人、专业理论支持的。作为一项系统性、创新性的工作,需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持续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这些成本如何解决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之,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背景和大思政课育人背景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虽相互独立又存在密切联系,推进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当前现状来看,对于这项工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尚有较大的推进空间,在具体操作层面尚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需要加以思考和应对。加强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办法和应对策略,应当成为研究的重点。
作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及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具有密切联系的关键性事务,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推动廉洁文化教育、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效果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此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致力于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和对策,是题中应有之义。
多方配合,构筑一张协同高效的职能保障网络。作为一项系统性、创新性的工作,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涉及廉洁文化建设与思政课教学两项工作、两个主体、多个职能部门,必须着力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形成合力、统筹推进,构筑起协同高效的职能保障网络。第一,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调研,深入了解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困难、制约因素、诉求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指南,着力激发思政课教师等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积极性。第二,所在高校领导层面要发挥好学校事业“领头羊”作用,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协调好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使各相关职能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凝聚起推进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强大合力。同时,要优化人员、设施、办学经费配置,为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第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承担思政课教学的实体,要做好“先锋队、排头兵”,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为主线、以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抓手,在师资配备、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实践探索等方面强基固本,为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第四,廉洁文化建设相关职能部门(比如纪委、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工作部等)要做好相关工作的对接、沟通、协调,尤其是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调研交流,为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系统的政策和条件支持。第五,各二级学院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建立更有针对性的工作机制,探索尝试更高效的课程思政模式,为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专兼结合,打造一支善做善成的卓越师资队伍。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关键在融入,核心在教学。而教学的关键在师资,这就决定了必须打造一支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专兼结合的卓越师资队伍。首先,要着力优化师资结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廉洁文化教育多在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加以部分呈现。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讲述廉洁为民的典型范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讲述中国近现代党和人民革命史、奋斗史中涌现出的廉洁为民史实,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讲述党的廉洁为民相关理论等。这种情况下,廉洁文化教育效果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授课教师的廉洁文化知识储备、受限于思政课程课时及教学任务时间安排。所以,在此基础上引育一支专门的廉洁文化教育教师队伍,形成以原有思政课程教师为基础、以专职廉洁文化教育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师的一部分)为主体、以廉洁文化建设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为补充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其次,要着力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教育教学的关键在“教”,能否达到教育教学的预期目标或者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即能否“教好”。所谓专业素养,一方面指知识素养即廉洁文化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指能力素养即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涵盖创新素养即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能力。因此,要通过自主学习、调研交流等方式多渠道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最后,要致力于调动教师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积极性。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教学的科学性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决定认识,理论的科学与否需要投入具体实践进行检验。教育教学是一项持续性、发展性的工作,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需要从业者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检验。所以,作为一项系统性、创新性的工作,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也需要从业者持续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多维融合,构建一道系统立体的廉洁课程体系。总体而言,贯穿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的主线和灵魂是课程,即这一过程的本质是通过一定的模式将廉洁文化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思政课程中,以起到廉洁文化教育、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的作用,展现方式通常为思政课教学。如上所述,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多体现在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廉洁文化内容的讲述上,这实际上是一种狭义的课程观,即只把思政课教学狭义地理解为课堂教学。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8]。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我们应从广义的课程观去认识和把握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如何构建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课程体系?按照广义的课程观,可涵盖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等不同维度。所以,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应只局限于狭义上的思政课课堂教学范畴,要从“大思政课”出发,致力于构建一道多维融合、系统立体的课程体系。首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辅相成。在前期廉洁文化融入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础上,一方面可尝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内设置专门的廉洁文化课程,专门进行廉洁文化的授课;另一方面,各具体学科专业可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探索以课程思政的模式,将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体系。同时,将廉洁文化融入校风、学风、班风、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的建设,构建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隐性课程体系。其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辅相成。理论不但要入脑,更要入心,即要通过实践将理论内化为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这也是思政课教学目标相比专业技术课的特殊之处。所以,在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过程中,不但要强调理论课程的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同等重要。最后,要完善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材体系。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和工具之一,一本适合课程体系与学生特点的教材是课程目标任务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因此,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要相辅相成,着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廉洁文化教材体系。
以生为本,不断提升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实现更好地立德树人,这里的“人”就是学生,即立学生之德、成学生之才。所以,无论是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还是强调廉洁文化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入,本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要想真正让廉洁文化内含的育人要素切实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价值观念与外在行为习惯,实现立德树人效果,就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切实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一方面,要精心设计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交流研讨、实践研修、实地调研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达到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实现全过程评价和全过程育人。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效果的呈现具有延时性、连续性等特点,单一阶段、单一评价指标难以全面、客观、准确的反应真实育人效果。比如在传统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并不能完全折射出学生将课程内容内化为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的程度。所以,要不断完善、优化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推动实现全过程评价和全过程育人。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必须不断完善、优化思政课教学资源。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加强廉洁文化教育、锻造坚强廉洁品质至关重要。廉洁文化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推动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廉洁意识、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立德树人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对于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虽取得部分成果,但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需要持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