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37元走出沂蒙山

2024-05-09 02:35聂艳林
商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沂蒙山脚手架青岛

聂艳林

企业能走多远、走多久,最好的答案就在员工的笑容和眼神中,如果员工的笑容比你还真挚,眼神比你还坚定,那企业才算成功。

阳春三月,在位于青岛城阳区夏庄的一间企业办公室里,当记者见到企业经营者王怀全时,首先感觉到一股熟悉的、朴实憨厚中透着浓厚沂蒙山泥土味的气息。当他知道记者也是沂蒙山人时,信任感油然而生,瞬间打开了话匣子。

坐在记者眼前的这个朴实的蒙山汉子,当年因家庭困难,15岁辍学后走出大山,到青岛打工。20年来茹苦含辛,白手起家,先后创立青岛日安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青岛红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年产值都已过亿元。

访谈中,王怀全回忆年少离家的情景时眼含泪光。那年他15岁,临行前母亲把借来的37元路费塞到他口袋里时,那双苍老憔悴、熬得通红的眼睛,带着一丝愧意和闪躲,满是不舍、牵挂和隐隐的期待……

带着37元走出大山

2001年后,成功加入WTO的中国在经济上开始腾飞。彼时位于沂蒙山里的莒南县涝坡镇王家大庄村的王怀全家,虽然不再为饿肚子发愁,但贫困却依然如大山一般,压得全家喘不过气来。

那时的沂蒙山村,建不起高大敞亮新瓦房的人家,让人瞧不起,儿子也很难讨到一房媳妇,可王家有两个男孩。“眼瞅着大哥到了结婚的年纪,盖瓦房却需要一万多元。”王怀全说道,当时家里仅靠耕种几亩山岭薄地为生,连学费都交不起,更别提盖新房子了。

因交不起学费,王怀全15岁就辍学在家,帮父母干农活。他那时虽然年少,骨子里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与其被穷死,不如靠自己为家里闯出一条生路。”父母的愁苦,他看在眼里,决心走出大山,到发达地区闯荡一番。

当时的王怀全不到18岁,没有企业敢雇用他。他只得拿着哥哥的身份证,揣着母亲借来的37元钱,跟着村里的远房表叔远离故乡,到青岛打工。偷换年龄,这行为并不妥当,可对王怀全来说,是当时唯一能够养家糊口的办法。

青岛经济发达,外资企业众多,各行业用工需求很大。经表叔介绍,王怀全到了一家医院当起保洁。这份工作又脏又累,且工资较低,一般打工人不愿干。但每月工资好歹也有500多元,这对正为钱发愁的王家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因此,王怀全咬着牙干了下去。回忆这段往事时,王怀全颇为感慨地说:“当时战战兢兢的,生怕单位发现年龄问题辞退我。”

时光如梭,在城市见过世面的王怀全有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不仅要找一份好工作,我将来还要创业。”2007年,刚满18岁的王怀全意气风发,迅速辞掉了医院保洁工作,出人意料地来到建筑工地上,应聘了一份搭架子的工作。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份颇具技术含量的工作。“边学边干,日薪80元,这要比在老家工厂每个月1200元的收入高出一倍。”在别人看来,每天趴在架子上十多个小时,又脏又累,极少有年轻人愿意干。对于王怀全而言,苦点累点不要紧,关键是能学技术。

所谓“搭架子”,其实就是为建筑工地搭建的各种脚手架或工作平台。这些工作虽不起眼,但很重要。20世纪60年代前,一般用竹子或木材搭设;90年代后,脚手架全部由用钢管构筑而成;到2010年以后,国内各类新型脚手架得到开发和推广应用。脚手架行业伴随近2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也越来越大,为王怀全的创业带来了重要机遇。

短短几年,王怀全就在脚手架行业脱颖而出,渐渐成为技术骨干,慢慢有了自己的施工队,开始主动承接脚手架工程,从而掘得人生第一桶金。从普通的打工仔到小老板、包工头,收入提高了,王家再也不为钱发愁了,两座高大敞亮的大瓦屋建起来了,曾经的山村穷困户,一跃成为村里有名的富裕户。

像所有外出务工者一样,钱包鼓起来,过年回老家的底气也就足了。曾经连学都上不起的穷小子,现在变成了乡村能人。乡亲们看到王家的这些变化,不仅姑娘们都希望能嫁到王家,小伙子们也都争相跟着他到城里去闯一闯。而朴实的王怀全对所有人都坦诚相待,既然有机会,那就带大家一起干。

员工对他的评价是:“跟着他干活心里不慌,从来不欠工资,还总能热心帮忙解决问题。” “来这十多年了,相中的就是他这个人,可信!”正因如此,在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建筑行业,他的团队稳定性却极高,至今工龄十年以上的老员工就有30多人。

十年做到细分领域前三

2014年,在行業已经磨砺七年,且站稳脚跟的王怀全,抓住青岛建筑行业大发展的重大机遇,成立了青岛日安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进一步深耕脚手架行业。

公司成立后,他不断积累沉淀,先后参与世园会、上合峰会等多个青岛市标志性建筑工程建设,结出企业与城市共成长的累累硕果。采访中,王怀全眺望着城市地平线说道:“放眼望去,在青岛直线距离不超过10公里的范围内,所有重大建设工程,几乎都有我们的参与。这是让我最自豪的事,也是我最大的荣誉。” 这些工程、这份事业,如同王怀全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他倍感幸福。

数据是发展最有力的证明。以数字为注脚,王怀全的企业蒸蒸日上。2014年成立公司当年营收1000万元,2017年年营收达5000万元,2018年突破7000万元,2020年突破1亿元,2021年实现1.6亿元,2023年实现营收1.4亿元。

十年时间,王怀全凭借多项自主核心技术,带领企业做到山东建筑工程细分领域前三。例如2023年底,公司完成的临临高速上跨胶济铁路立交桥工程,是目前国内桥面最宽的公跨铁双转体桥工程;青岛市西海岸董家口经济开发区的金能化工工程项目,运用两台塔器设备基础形式建造坐地式103米超高防护架体,在脚手架施工高度中间无任何悬挑措施,达到山东省内坐地式脚手架施工总高度行业领域的最高值。

中铁上海院该项目桥梁专业负责人沈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跨胶济客专设计方案采用不设置后浇段形式,转体后先顶升后安装支座,上跨胶济铁路节点设置3.2米后浇段,在胶济客专与胶济线中间区域合拢,为临临高速双转体桥成功上跨铁路营业线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做企业不可能没有困难,有时候感觉难于上青天。” 上合峰会项目现场敲定合作后,对原料市场很了解的王怀全不禁犯起了难,那时青岛市场的材料非常紧张,特别是配套防护的木跳板用量非常大,高峰期日用量甚至达到80000张。

不仅是材料紧张,不同的施工现场也会带来不同的问题,在王怀全看来,必须要以最好的原料、最优质的服务来完成项目。“在对华仁大厦楼顶造型进行量化安装灯光并配套脚手架施工的时候,要在距离地面137米高度上进行作业,当时料具的吊装困难非常大,经多方沟通,决定对山东路进行封路配合施工作业,才得以顺利完成工程。”

“逆境是一场磨练,也可以把它当成企业发展的一个常态。”王怀全认为,企业的伟大,不在于它成功时候的光环,而是面对困难和低谷时的判断力、决策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各种挑战中,王怀全凭借谨慎、坚韧、包容、专注、合作和胆识,让企业经营稳健,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

敢闯敢干、敢于成事,是王怀全守正创新的内核精神,亦是王怀全带领企业能够经历市场洗礼而不断壮大的底层密码。

成功的答案在员工的笑容里

“企业能走多远、走多久,最好的答案就在员工的笑容和眼神中,如果员工的笑容比你还真挚,眼神比你还坚定,那企业才算成功。”王怀全发自肺腑地说。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王怀全除了遵循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规律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让企业和员工成为发展共同体,把员工追求与企业长远发展融合在一起。企业既要把社会利益、客户利益放在前面,更要把员工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尽管青岛日安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小微企业,但仍然建立了严格的工薪制度,坚持按照比例等级,定期为员工涨薪,让员工收益与企业成长紧密挂钩。目前企业一线员工年均收益已经达到15万元,居行业最高水平。

不仅如此,企业还专门成立公益互助金,以帮助每个员工家庭应对突发状况及重大困境。73岁的闫节伦是企业老员工,儿子患有精神问题,老人一直与孙子生活。他以前在企业做门卫,每个月管住,工资4500元。为减轻老人生活负担,王怀全的企业主动承担了孩子每月365元的餐费,并承诺将资助孩子上大学的学费。

走出沂蒙山,王怀全心中全是浓浓的沂蒙情。在做企业的同时,他积极回馈家乡父老。目前企业共150多人,其中九成多是临沂老家人,三成以上是入职年份超过十年的员工。凭借稳定的高收入,当年跟随王怀全一同走出大山的乡亲们,有的在老家建起了新房,有的在城市买房成为新市民。

“20年前,我去胶州打工时用的37元,是母亲向邻家奶奶借的。” 王怀全仍深深记得那个场景,到现在都感激鄉亲的帮扶。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就应该帮助更多的人。

闯荡青岛20年,从低起点的打工,到苦练技术并自主创业,王怀全凭借的正是他那种昂然向上的力量。才刚刚35岁的他,已经开创了多家欣欣向荣的企业,他还有很多目标和理想,相信他和他带领的这群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乡亲们,明天一定会更好。

猜你喜欢
沂蒙山脚手架青岛
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安装方法
沂蒙山小调
探讨BIM技术在悬挑式脚手架工程中应用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施工特点及难点探讨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青岛明月申牌?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