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的延续性护理在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4-05-09 04:00井明娟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5期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介入治疗冠心病

井明娟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IM-CHB)的延续性护理在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9月- 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76例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根据组间性别、年龄、配偶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IM-CHB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冠心病自我管理调查表(CSMS)、Champion健康信念量表(CHBM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估结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CQQC、CSMS、CHBMS、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QQC、CSMS、CHBMS、GSE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CHB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可改善PCI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其自我管理能与自我效能感水平,增强其健康信念。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Cox健康行为互动;延续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9--05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患者临床表现以胸闷、胸痛等为主。在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4.61%~11.99%,高龄、饮酒、血脂异常、肥胖、高盐高糖饮食等可增加发病风险[1-2]。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重要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水平等也有积极作用[3]。但PCI治疗结束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恐动症[4]、焦虑与抑郁[5]等问题,并对PCI的实际疗效与预后质量等造成负面影响。根据PCI治疗后的医疗需求,以及自我能力、行为以及健康水平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提供完善的延续护理服务,是PCI患者医疗照护质量提升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Cox健康行为互动(IM-CHB)是一种新型护理实践模式,主要包含患者独特性要素(背景因素与认知评价等)、患者与专业人员的互动、患者的健康结局3个部分,要求在强调独特性要素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互动要素,激发患者的健康责任,从而达成健康促进目标[6]。本研究围绕IM-CHB模式在PCI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9月- 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组间性别、年龄、配偶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男27例,女11例;年龄41~65岁,平均48.15±7.49岁;有配偶者29例,无配偶者9例。观察组男26例,女12例;年龄40~67岁,平均48.67±8.14岁;有配偶者28例,无配偶者10例。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7];②予以PCI术治疗[8],治疗结束后生命体征基本平稳;③运动康复危险等级为中危或低危;④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2)排除标准:①非首次接受PCI治疗;②伴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③存在未控制的严重内科疾病。

1.2  护理方法

1.2.1  對照组  实施常规延续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出院时,发放医院自制的出院指导手册、PCI患者术后心脏康复五大处方的科普宣传单,并通过口头宣教方式,提醒患者出院后严格执行处方内容,告知居家期间的注意事项。

(2)添加患者的微信,每周推送1次与PCI术治疗后心脏康复有关的科普知识,主要涉及图文、视频,主动询问患者执行五大处方的实际情况,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供远程答疑服务。

(3)间隔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由专科护士负责实施,详细了解日常饮食、运动锻炼与用药情况等,根据随访期间发现的问题,以及患者提出的疑问,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

(4)出院后1、3个月,与患者进行电话沟通,提前预约门诊复查时间,并在前1天20:00前采用短信提醒方式,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复查。

1.2.2  观察组  采用基于IM-CHB的延续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患者独特性要素分析:①出院前,由专科护士负责收集患者的各项评估指标,并及时建立电子版健康管理档案。其中,人口学特征相关数据与临床诊断、PCI治疗、用药情况等直接通过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提取;其他与个体认知评价、情感反应、内在动机相关的要素,则采用开放式访谈方式,访谈期间安排专人进行记录,并于访谈结束后及时做出总结。②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既往接受冠心病疾病、PCI治疗相关知识宣讲服务的经历与实际效果,患者对PCI术后心脏康复重要程度的看法与真实感受,心脏康复处方可能面临难题的自我评估,患者对各种问题或不适症状的情绪体验。

(2)患者与专业人员互动方法的个性化设计:①强调患者独特性要素的差异性,从健康知识的获取、居家期间自我护理相关专业技能的习得、健康促进过程相关决策控制、常见负面情绪的针对性情感支持4个方面入手,制定具有个性化的互动方法。②健康知识的获取仍以常规延续护理方案中的指导手册、科普宣传单为基础,出院指导内容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但对后续健康指导方案进行调整,根据患者的独特性要素分析结果,以及访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五大处方健康宣教的重难点,以及患者现阶段存在的认知偏差,根据宣教内容的重要程度,制定详细的院外教育计划,定时推送对应教育计划的科普类文章或微视频。③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各种运动锻炼方式、居家期间常见问题的应对技巧为主,前者以视频学习为主,即专科护士根据患者的运动处方内容,及时推送PCI术后功率自行车、八段锦、康复操、柔韧性运动等运动方法的学习视频,视频内容主要分为3个部分,包括介绍该运动方式的优势与PCI术后运动的益处、运动锻炼过程的动作要点与运动量的评估、运动结束后的注意事项;后者采取“Q & S”的形式,由专科护士广泛收集研究期间PCI患者居家自我护理发现的问题,经筛选、整理后,不定期在微信群中推送,供患者自行学习。④在健康促进相关决策方面,由专科医师与康复师提供支持,主动询问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运动喜好等,结合访谈时掌握的内容,尽可能地选择患者感兴趣、有益于心脏康复的运动方式、饮食管理方法,并将其作为心脏康复处方制定的重要一环。对未按处方内容要求锻炼或管理饮食的患者,通过电话、微信语音等方式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其对既定康复处方的看法或内心真实感受。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以健康促进为最终目标,以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维持良好的依从性等为突破口,对既定方案中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⑤在情感支持方面,积极与患者配偶或家庭主要照顾者建立稳定联系,了解患者近期生活状况与行为表现,警惕各种负面情绪风险。居家期间,不定期与患者进行线上沟通,鼓励患者每日完成对应心脏康复自我护理任务后进行“打卡”,根据患者的打卡情况,给予口头表扬或鼓励,激发其内在动力,增强其信心。鼓励家庭成员多与患者沟通,认真倾听并从中发现问题,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帮助。对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通过微信视频或电话等形式寻求帮助,由专科护士根据负面情绪的诱因,引导患者正确宣泄情绪,妥善处理生活中的负面事件。

1.3  觀察指标

(1)心理健康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9]、抑郁自评量表(SDS)[10]进行评估,SAS、SDS均包含20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则对应负面情绪越严重。

(2)生活质量:采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11]进行评估,CQQC共6项,总分154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3)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调查表(CSMS)[12]进行评估,CSMS包括情绪认知、生活、疾病医学3项,总评分=(实际粗分-理论最小粗分)/最大与最小理论粗分差值×100%,得分越高,则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4)健康信念与自我效能:健康信念采用Champion健康信念量表(CHBMS) [13]进行评估,CHBMS共6项,总分36~180分,得分越高,则健康信念越好;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14]进行评估,GSES共10项,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则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CQQC)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CQQC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CSMS)3个维度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SMS 3个维度的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信念(CHBMS)及自我效能(GS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CHBMS、GSE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PCI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是心肌血流重建技术中对患者创伤程度较小的一种治疗方法。PCI治疗后,遵医嘱进行早期锻炼,并积极采取其他有助于心脏康复的医疗措施,如预防性用药、健康饮食与规范作息等,多数患者能够取得较满意的康复效果。但实际调查发现,PCI术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必要重视出院后的延伸护理,给予个体的精准评估制定恰当的干预措施[15]。

在延续护理实践中,IM-CHB是一种能够影响患者健康行为与信念的新模式,将其用于慢性病患者的病情管理,有望实现健康促进目标[16]。本研究中,以IM-CHB模式的框架为基础,结合PCI术患者的既往护理经验,科室医护人员对患者综合评估的方法以及健康信息、专业技能、情感支持、决策控制共4个层面的互动策略进行了调整。例如,在健康信息方面,常规出院手册与科普宣传单的内容较固定,线上提供的科普信息也缺乏针对性,故观察组患者均以独特性要素的分析结果为依据,确定了提供健康相关信息的重点以及具体计划;在情感支持方面,常规护理方案多局限于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及时疏导,采取的基本策略是事后控制,针对该项问题,观察组的护理方案中增加了患者-配偶或家属、家庭成员-医护人员互动等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基于IM-CHB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方案,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并妥善处理临床症状以及生活中负面事件带来的影响等有关。不仅如此,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的CHBMS、GSES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表明延续性护理过程中引入IM-CHB模式,还能够对其健康信念、自我效能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冠心病发病、不适症状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加之患者对PCI术疗效以及后续并发症风险等问题的顾虑,PCI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CQQ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IM-CHB模式制定的延续性护理方案,能够显著改善PCI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杜凌凌等[17]报道的结论一致。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可能归因于多项因素,包括健康信念与康复信心增强,对各种生活事件与负面情绪的应对能力增强,积极执行心脏康复处方后的获益等。本研究中,专科护士在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时,将专业技能作为一项指导重点,运动锻炼相关技能采用以视频为主的指导策略,患者能够按照重要性讲解、运动内容讲解、注意事项提醒顺序进行有序自学;而对于饮食与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则采用“Q & S”的形式呈现,仍采取患者自学方式。与直接进行系统讲解与技能学习的策略比较,基于IM-CHB模式的延续性护理,能够充分发掘患者的自主性,通过自我学习实现能力提升。根据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结果,观察组CSMS评分更高,说明在延续性护理过程中引入IM-CHB模式,对健康信息、专业技能等互动要点进行个性化设计,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在PCI术后延续性护理中,引入IM-CHB模式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能够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其健康信念与自我管理能力,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4  参考文献

[1] 康宏瑛,崔胜利.老年健康体检者冠心病检出率及影响因素[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84-86.

[2] 谢双,周洲薇.4186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冠心病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5):621-623.

[3] 胡锋,陈婷.缺血性心肌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和预后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2):115-120.

[4] 王子安,刘欣,张茜,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恐动症水平变化轨迹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9):1035-1041.

[5] 孙毅,张权宇,刘威,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对预后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20(5):518-520,525.

[6] 孙晶娜,傅荣,侯晓洁,等.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共词聚类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23):2186-2190.

[7]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2):150-165.

[8] 尹琪楠,韩丽珠,边原,等.《2020 ACC专家共识决策路径:合并心房颤动或静脉血栓栓塞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解读[J].医药导报,2021,40(6):703-714.

[9] 王雪娟,王庆高,龙杰,等.穴位按摩联合五音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2,44(1):117-120.

[10] 卓儒红,姚红艳.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7):780-783.

[11] 刘婷,刘珍,王寻刚.咸阳市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1,30(4):403-408.

[12] 轩玉宏,刘有为,刘彤,等.微信健康教育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4):367-370.

[13] 辛春兰,孙慧敏.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潜在剖面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14):2635-2639.

[14] 冯思利,陈亚琴,孙海荣,等.急性心肌梗死经PCI治疗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1):177-180,184.

[15] 赵立新,孙行,郭金鹏,等.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刊,2019,54(2):193-199.

[16] 周越,单岩,杜理平,等.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20,35(4):108-111.

[17] 杜凌凌,刘艳梅,王亚楠,等.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6):1274-1280.

[2024-01-02收稿]

猜你喜欢
延续性护理介入治疗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微信在痛风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