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县: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落地落实落细

2024-05-08 00:00:00徐光明王锋旗敖小英
江西教育A 2024年4期
关键词:南城县爱国主义红色

走进南城县建昌小学的多功能教室,只见学生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她们正齐奏古筝经典名曲《渔舟唱晚》,带给人们视觉和听觉巨大的冲击力;在株良镇中心小学,学生正在表演乡土文化节目——泷油舞龙,只见龙跟着绣球,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动作;在南城县的毛泽东旧居、赵博生烈士纪念馆,一批批学生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为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解红色革命故事……

南城县委教体工委书记、县教体局局长李东德介绍,南城县各中小学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贯彻实施,通过全面融入课程、强化实践育人、深化校家社协同、注重文化传承等措施,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以课堂为阵地,夯实爱国主义根基

《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

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南城县各学校在课堂教学上做足了文章。

“我们学校利用各学科教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让我深受启发,更加爱国。”南城县第二小学六(7)班学生卢思橙说。

南城县实验小学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除了思政课以外,在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中,也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让学生多角度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南城县各中小学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历史、劳动、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学中,学校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载体、模式、样态,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形成课内外与校内外一体化、多层次互补、有机融合的爱国主义教育格局。

知乡方能爱乡,乡土文化掩不住的是美丽乡愁。为探索和挖掘乡土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厚重文化底蕴的认知,南城县中小学将乡土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

株良镇中心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以古老多彩的云市古窑文化,泷油舞龙文化,古竹腰鼓、抖空竹、竹竿舞文化等为资源,以文学艺术为载体,引领学生行走家乡、阅读家乡、记录家乡。“我们要求师生在真实的实践场域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审美、鉴赏、创新,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记住美丽乡愁。”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余银祥自信地说。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与应有之义。

南城一中坚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打造“五心三境”(“五心”即红心、初心、爱心、廉心、慧心,“三境”即改善环境、创设情景、优化心境)教育品牌,夯实爱国主义教育根基,推动铸魂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学校不断丰富和创新思政教育载体,精心设计了‘视听课’,课程内容大都是励志、感人、暖心的短视频,我们都很喜欢看。”高一(2)班学生吴仲奕笑着对记者说。

据统计,自2023年以来,全县中小学校开思政课2000余节,覆盖全县中小学生4.9万余名。

以活动为载体,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体、现实的。

每年秋季,南城实验中学都会组织学生开展徒步活动。“学生来到南城毛泽东旧居、赵博生烈士纪念馆、后龚村红色教育基地等地参观学习,有时在途中举行党史知识竞赛、红色歌曲比赛等,回来之后师生都要撰写心得体会。”学校党支部书记潘永平说。

《爱国主义教育法》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设施,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活动。

南城县委教体工委委员、县教体局副局长胡进向记者介绍,南城县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区、工厂、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奔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抚州本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通过演讲比赛、唱红歌比赛、朗诵比赛,开展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国旗下的讲话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已经做了2年的小讲解员,为了讲好毛泽东旧居的革命故事,我看了许多历史书。”来自南城县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胡可为自豪地说。第一次走进毛泽东旧居,面对观众怯生生的她,如今已是学校各类演讲比赛中的常客。

在南城最偏远的浔溪乡,这片“竹乡”因为有了宁元勋这位革命烈士,自然有着一抹红。浔溪乡中心小学广泛开展听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读红色诗文、讲红色文化、看红色电影、写红色征文等主题活动,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家的炽热情怀。“在每年的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学校党支部都会组织师生到宁元勋烈士纪念碑开展祭扫活动。”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饶永赟补充道。

看红色电影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渠道之一。南城县第一小学等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观看爱国教育影片,如《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一部部影片生动地诉说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行的故事。观影的学生聚精会神,时而情绪紧张,时而热泪盈眶。电影结束,学生们仍意犹未尽。有学生说:“我知道革命胜利的不易,会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有学生说:“老师,今后我一定会发扬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学生。”不知不觉,学生心中埋下了一颗热爱祖国的种子。

此外,南城县中小学还利用一些重大纪念日,举行富有仪式感的纪念活动,如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演讲、我和国旗合影等;举办讲红色故事、“爱我国防”演讲、“强国有我”演讲等比赛,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在重大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南城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赵闫涛指出,南城县中小学每学期都会定期举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学习讲座、文艺晚会,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活动1000余次,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以协同为桥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好家才好,有国才有家。

南城一中政教处主任吴淑华满怀深情地说,当时她在班上播放了一个短视频《含泪的父亲》,没有想到引发全班学生的情感爆发。其中一名男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当我看着爸爸本来就瘦弱的身躯吃力地推着爆胎的电动车,步履蹒跚地往桥那头走的时候,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原来父亲的背影是这样的。我读懂了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更读懂了自己的父亲。”在此激励下,后来这名学生考取了国内知名大学。

南城县中小学积极协调、集合各方力量,依托本土特色,搭建校家社爱国主义资源共建共享的育人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研学机会,持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引领师生和家长厚植爱国情怀。

株良镇中心小学积极探索管理育人、活动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采取定人、定时、定目标的工作方式,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学校通过开展让学生争做家庭小助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活动,培养孩子成为知礼节、懂感恩、爱劳动、担责任的‘追梦好少年’,我们家长受益匪浅。”一名学生家长对此充满肯定。

南城县第二小学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通过校家携手,开展亲子共读红色书、共演红色曲目等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向家庭与社区延伸,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真正把红色资源“亮”出来,让红色故事“火”起来、红色教育“活”起来。

建昌小学通过开展“‘澄澈’寻访团——寻访小康路 争当小先锋”少先队员寻访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激励他们勤劳创新,为家乡和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江华说:“我们组织全体学生参观县消防大队和县红十字会安全体验馆,参与‘尊崇至上,致敬抗美援朝老兵’活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学生深有感触。”

南城县中小学全力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支持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李东德说:“南城县中小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以协同为桥梁,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全县学生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激励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南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建平说。

猜你喜欢
南城县爱国主义红色
南城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助推乡村振兴显成效
红色是什么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红色在哪里?
画春天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基于GIS平台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中的合理性修正
不同早稻新品种在南城县的展示表现差异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