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源红”成为校园的鲜亮底色

2024-05-08 00:00:00陈艳伟
江西教育A 2024年4期
关键词:安源国旗红领巾

2月26日,2024年春季开学第一天。萍乡市安源区红领巾学校把课堂“搬”到红色旧址现场,上好“开学第一课”,把“红色种子”播撒在广大学生心中。

少先队员们佩戴红领巾,有序参观安源煤矿总平巷、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旧址、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纪念馆旧址、黄静源烈士殉难处等红色景点。在安源红领巾少儿基地,学生们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响亮的歌声萦绕在安源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上,经久不息。

“聆听完这一课,我了解到许多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明白了爱国就要爱家乡,从小立鸿鹄志。”六年级学生何雨馨说,她会把这些红色故事讲给亲朋好友们听,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安源,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诞生地、红领巾的摇篮,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萍乡市安源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程文胜说:“一直以来,安源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作用,创造性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目标。”

一抹令人心动的红色

位于萍乡市安源区遵义路的安源学校,虽然建校时间不足20年,但校园处处能感受到浓郁的红色气息,让记者为之肃然起敬。

“红色是学校最鲜亮的底色。”跟随安源学校党支部书记刘波的脚步,一步入学校大门,“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8个鲜红大字就映入眼帘。沿着红星广场往里走,记者看到,“星星”路灯、弘文轩、教学楼、红星广场、红领巾书吧、红色人物长廊、国防长廊……红色校园环境氛围浓郁。

“好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精心创设的环境和真实情境都是育人的重要途径。走进教学楼,只见每个教室门口都悬挂着象征少先队的“星星”火炬,上方写着以革命先烈命名的孔原中队、王耀南中队、卢德铭中队等名称。刘波介绍,学校各中队均以英雄人物的姓名命名,设置了本中队的目标、确定了口号,让学生们把英雄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拾级而上,记者注意到,教学楼楼道的墙面上还设有“红星大道”,介绍的是学校优秀师生的先进事迹。“学校充分运用安源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经常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特色活动,让学生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引导他们继承和弘扬安源精神,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刘波说。

安源区教研室主任阳双介绍,安源区把学校作为贯彻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主阵地,把课堂作为播撒爱国主义种子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大力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将红色文化渗透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

记者来到安源区第二学校时,恰逢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只见师生集结在操场上,和着优美的旋律跳着红领巾操。

安源区第二学校的前身是刘少奇、李立三于1921年创办的安源路矿平民学校。“从学校步行10分钟,可到达周边的各红色景点,可以说学校完全融入红色安源景区。”学校党总支书记彭勇说,安源区第二学校是首批江西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制定了《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对建设目标、发展思路、主要内容和实施途径等作出了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

“我们充分挖掘‘红色安源’文化中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开展主题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明理小使者’‘实干小能手’‘智能小博士’。”彭勇以“劳动最光荣——争做生活小能手”系列实践活动为例介绍说,学校每年都要在学生中开展生活技能大比拼,通过做红军餐、做艾米果、整理内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在学校展示区,记者看到,学生以安源的红色场馆、红色标志等为创作内容,用布料、卡纸、农作物等多样化材料,以剪贴、拼画、编织等方式制作出一件件别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小小巧手无限创意,在提升学生动手和创造能力的过程中,也播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校长陈琳说。

一座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个红色基因库,一件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本历史教科书。四年级学生黄雨晨是革命烈士黄静源的曾孙女。“我是学校红领巾讲解员,经常到学校周边的红色场馆作志愿讲解,讲述曾祖父的革命故事。”黄雨晨说,为了当好小讲解员,她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红色故事书,知晓了很多发生在安源的革命故事。

记者了解到,在安源各中小学校,有200多名红领巾讲解员活跃在各大红色革命场馆,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红色安源”故事。

步入安源区八一小学,正在展出的“强国有我" 筑梦未来”主题长卷,吸引着师生们驻足参观。

“这幅长卷有30多米长,由各年级的学生代表集体创作完成。”参与创作的六年级学生易可馨介绍,她既画了华表、长城、天安门等,也画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没有国,哪有家?我们要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要立报国志、践报国行。”她的言语格外坚定。

一面承载荣誉和责任的国旗

2022年9月29日上午,一面专属编号为20090901的国旗被安源区城北小学永久珍藏,这面意义非凡的国旗曾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十分珍贵。在天安门广场完成使命后,它跨越1000多公里的距离,带着责任和荣耀,来到坐落在红色安源的城北小学。

在城北小学,记者看到,这面国旗装在一个朱红檀木旗盒里,上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天安门广场专用)”。轻启旗盒,一抹耀眼的红色映入眼帘。

记者了解到,普通中小学日常升起的国旗一般长2.4米、宽1.6米。天安门广场每天升起的国旗旗长5米、宽3.3米,是全国升降国旗中尺寸最大的。天安门广场国旗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编号,在降旗仪式后被精心叠放进旗盒中,标明日期和编号,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统一收藏管理。赠送天安门广场国旗是天安门地区管委会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此前,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向少数学校赠送过国旗,城北小学是为数不多获赠的学校。

“城北小学建校于1976年9月1日。”学校党总支书记李新林激动地说,当这面曾经在天安门广场飘扬过的国旗赠送给学校时,全校师生心潮澎湃。

“旗盒打开的瞬间,国旗鲜艳的红色深深地撞进了我的心里,我们收到的不只是一面五星红旗,更是对生长在‘红色安源’的希冀。”五年级学生曾笑笑激动地说,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一定会以实际行动捍卫国旗的尊严,努力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记者了解到,为城北小学联系赠送天安门广场国旗的是学校校友崔心皓,他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2009年参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还曾参加“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保障任务。“多年前,我从城北小学毕业,如今我已经成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说,每年他都会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们讲国旗故事,引导他们缅怀先烈、奋发图强。

一直以来,城北小学都非常重视对学生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021年9月,学校组建国旗护卫队,并以此为载体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意志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

“我们每天都有升旗仪式,每周一举行全体同学一起参加的升旗仪式,其他时间各班在教室内参加升旗仪式,每天下午举行降旗仪式。每次升旗仪式时,只要国歌声响起,师生无论在干什么都会停下来,面向国旗肃立。”副校长宋钢说,学校借助这样日复一日的仪式熏陶,将肃穆的升旗仪式变成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政课,让爱国情感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阳双介绍,通过升降旗仪式育人是安源区各中小学校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每周一的第一节课前5分钟,在安源区的一座座校园内,必定国歌嘹亮,学生们或在教室,或在走廊,或在操场,不管身在校园的哪个角落,他们都面向国旗肃立、敬礼、唱国歌。”她说,每次升国旗仪式,在庄严的国旗下,师生代表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让学生时刻牢记五星红旗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从小继承革命先辈遗志,传承安源精神。

一台跨越时空的演出

“红领巾怎么来的?”“背后有哪些红色故事?”……带着这些问题,安源区城区小学的学生们走进安源红领巾纪念馆找寻答案。

“这是当年安源儿童团员佩戴过的红飘带,长90厘米,宽6厘米,两头呈三角形,这就是大家佩戴的红领巾的雏形。”学生们一边听着同校学生、“江西省四星红领巾讲解员”吕璨辰的讲述,一边聚集到这条历经近百年光阴的“红飘带”前,感受薪火相传的红色血脉。

“安源儿童团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吕璨辰介绍,192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少年儿童革命组织——安源儿童团正式成立。团员为7到15岁的孩子,他们胸前佩戴着一条红色的飘带,除学习外,主要承担站岗、放哨、发传单等任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23年,城区小学根据红领巾的由来,编创了儿童舞台剧《红领巾摇篮》并成功演出,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全剧没有一个专业演员,全部由学生出演,从全校报名、海选到最终确定人选,过五关斩六将。”学校校长邓志华回忆说,所有排练都是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即使天气闷热,也没有学生叫苦叫累;每次排练结束,大家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

六年级学生彭雄博没想到,自己的参演让学校师生们都认识了他。在面试之后,彭雄博被选中演反派角色。“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在聆听指导老师讲述当时安源路矿工人的悲惨生活时,彭雄博立刻决定参演。

“我一个人演了两个反派角色,都很凶狠,以此反映当时苦不堪言的黑暗生活。”一次又一次地调动表情、琢磨语言、研究动作,彭雄博的演绎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认同。“这应该是我把角色演得好的原因,后来有的同学都叫我‘阴死鬼’。”彭雄博笑笑说,能通过自己的演绎让同学们记住这段历史,他对这个“绰号”欣然接受。“通过参演这部情景剧,我胆子更大了,做事情更有主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更加自信了。”他说。

学校党支部书记廖小红介绍,如今《红领巾摇篮》已成为深受师生喜爱的保留剧目,经常以分幕形式演出。一幕幕耳熟能详的情境剧背后,那些精神、情感与记忆也在校园里流传不息。

“我们会持续用好安源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讲好思政课,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推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让‘安源红’成为校园最鲜亮的底色。”程文胜说。

猜你喜欢
安源国旗红领巾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22
岁月静好,安源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4
安源红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4
爱在安源山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4
红领巾要戴好
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8:58
《红领巾》的“童年照”
触摸国旗的那一刻
国旗升起
青年歌声(2019年11期)2019-11-13 08:06:58
国旗国旗我爱您
尊重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