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霞,王紫琼*,张 维
(1.中部战区总医院第四派驻门诊部,湖北 武汉 430000;2.中部战区总医院第五派驻门诊部,湖北 武汉 430000)
门诊是大部分皮肤病患者就诊的地方,一些皮肤病具有广泛的病变、较长的病程,很难治愈,患者极易产生疲惫、厌倦等心理,一方面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另一方面也要承受着心理上的痛苦。同时,皮肤科门诊经常需要做一些小手术,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状况[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发生着改变,对皮肤病预防、治疗及护理的要求日益严格,护理工作的范畴也日益广泛,包括社会环境、技术性操作、心理、生物领域等。整体护理模式的基础为现代护理观,为患者提供了文化、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全方位护理[2]。本研究分析了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接诊的1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皮肤科门诊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接诊的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为回顾性研究。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整体护理模式组(n=50)和基础护理模式组(n=50)。整体护理模式组患者年龄21 ~61 岁,平均(41.56±6.86)岁,其中女性27 例,男性23 例;疾病类型:急性荨麻疹17 例,带状疱疹15 例,急性湿疹13 例,银屑病5 例。基础护理模式组患者年龄22 ~62 岁,平均(42.01±7.32)岁,其中女性26 例,男性24 例;疾病类型:急性荨麻疹18例,带状疱疹14 例,急性湿疹12 例,银屑病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纳入标准:(1)病历资料齐全;(2)有良好的依从性和认知功能。排除标准:(1)合并心律失常;(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基础护理模式组 给予本组患者基础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引导患者就诊,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就诊环境,保持诊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同时给予健康宣教和用药指导等护理。
1.2.2 整体护理模式组 给予本组患者整体护理:(1)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护理人员以亲切的微笑、整洁的仪表迎接患者,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工作热情,充分重视沟通技巧,以取得患者的信任。(2)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将医院就诊程序主动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为患者营造一个整洁、文明、有序的就诊环境,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必要时主动将患者带到相关窗口排队,帮助患者缴费、取药等。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3)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皮肤病的特点,将治疗方法、治疗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使其能够正确用药,争取早日康复。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宣传皮肤病防治科普知识,将生活、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督促其保持皮肤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心理护理。在患者就诊期间注意保护其隐私,充分关心患者,帮助其消除对皮肤病的恐惧心理,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5)个体化护理。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与护理,加强治疗与护理的针对性,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两组均随访1 个月。
(1)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SDS、SAS 评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3]。(2)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分为掌握与未掌握两项,掌握率=掌握例数/总例数×100%。(3)护理工作认可度:包括对住院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信任度的认可度,分为认可与不认可两项,认可率=认可例数/总例数×100%。(4)护理质量:依据片区、护理部质控检查结果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特级与一级护理、护理重点环节、病房管理4项,每项分值均为0 ~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4]。
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前的SDS 评分、SAS 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护理后的SDS 评分、SA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整体护理模式组的SDS评分、SAS 评分均低于基础护理模式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s)
注:护理后与基础护理模式组比较,a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SDS 评分 SAS 评分整体护理模式组 50护理前 62.00±9.63 57.21±8.78护理后 53.92±9.05a 46.72±7.52a基础护理模式组 50护理前 61.84±9.94 56.77±8.92护理后 59.77±8.74 55.34±8.23
整体护理模式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100.00%,高于基础护理模式组的88.00%(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两组的住院环境认可度差异不显著(P>0.05);整体护理模式组的技术水平认可度、服务态度认可度和信任度认可度均高于基础护理模式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工作认可度比较[n(%)]
整体护理模式组的基础护理评分、特级与一级护理评分、护理重点环节评分和病房管理评分均高于基础护理模式组(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s)
表5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评分 特级与一级护理评分 护理重点环节评分 病房管理评分整体护理模式组 50 99.33±0.51 99.50±0.50 97.56±1.30 99.37±0.52基础护理模式组 50 86.12±0.70 87.20±1.60 84.22±1.41 86.10±0.70 t 值 107.852 51.884 49.185 107.606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皮肤科门诊具有较大的患者流动性、繁多复杂的皮肤病病种,且患者的治疗时间通常较长,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一方面增加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而患者的病情又会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加重或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皮肤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础护理模式只为患者提供了针对疾病的常规干预措施,未充分重视患者心理、环境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护理效果有限[5]。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升,需要通过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一方面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另一方面充分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物理因素等疾病康复影响因素,在医疗实践中贯彻整体护理观,促进四位一体整体护理程序的形成,具有综合性、决策性、动态性、反馈性等特点[6]。
有学者[7]认为,在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心理因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整体护理的中心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一方面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所处环境、物理因素等疾病康复影响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干预,从而可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整体护理模式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基础护理模式组。原因是,整体护理的核心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然后据此开展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了心理状态[8]。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整体护理模式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100.00%,显著高于基础护理模式组的88.00%;整体护理模式组的技术水平认可度、服务态度认可度、信任度认可度均高于基础护理模式组。原因为,整体护理一方面重视患者生理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也重视社会环境、心理变化等疾病康复影响因素,对患者的心理活动、社会文化等进行协调,从而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9]。有研究表明,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应用于皮肤科门诊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10]。本研究结果显示,整体护理模式组的基础护理评分、特级与一级护理评分、护理重点环节评分、病房管理评分均高于基础护理模式组。原因是,整体护理模式能够促使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皮肤科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较基础护理模式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