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力提升新途径探究与对策

2024-05-08 04:29:44李翠婷郑丽佳胡秀峰
中国经贸 2024年10期
关键词:技能大学生课程

李翠婷 郑丽佳 胡秀峰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根据官方的数据,中国的高校在2002年的招生人数为321万,2023年招生人数为913万人,录取率也从2002年的60.91%上升到85.0%,中国的高等教育呈现普及的趋势。据麦可思《202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22届大学毕业生人数为1076万人,就业率为88.8%,2024年毕业生将预计1179万,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表面看来是由于大学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机构调整加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此外,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期望和准备不足,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就业力与平时所说的就业率是不一样的。就业率主要受市场可容纳劳动力比例的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就业力,则重在强调人的工作能力,而就业力强的人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不会有很高的就业率,反之也是如此。用人单位是需求方,大学则是一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国家从上世纪末取消“统配”,实行双向选择大学生就业后,中国在市场上的作用更加明顯。表现在供给上,即要求高校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针对市场的需求,将大学生培养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在当今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对于国内外对于大学生的就业研究,国外学界对如何提升大学毕业生开展研究较早,已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英国学者李.哈维、彼得·奈特和曼兹·约克、布雷德·利特等学者都是根据英国学生从进入大学前到接受高等教育直至进入职场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探索大学生力提升的过程,在英国高校中展现得更加完整。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力研究起步较晚,李洁博士、范泽瑛等人研究了当前我国大众化教育的特点,指出提升就业力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看出,提升就业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普遍共识,国内外普通高校也有成功的经验可循。但是,行业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既要服务行业内部,又要服务普通大众,因此行业院校的大学生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在当前高教大众化环境下,提高专业能力,增强就业技能,既要学习行业知识,又要兼顾大众服务,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

大学生就业力研究意义

大学生充分就业意义重大,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稳定至关重要。在高校,需要有针对性地规划课程知识点,设置能够提高就业技能的课程,跟踪调查毕业生的现状,反馈毕业生对知识的需求,积极主动与企业交流,高校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体;在企业或者用人单位,需要经常与学校交流,及时提出缺乏人才的具体知识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课程知识点设置中,加强与高校的联系;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指导,方便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共赢。

通过研究希望能针对高校毕业生特点,通过就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分阶段、分层次全面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率,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困难,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就业难瓶颈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措施和途径。

大学生就业力培养对策

加强提升就业力的理论研究 可以基于就业力提升理论,研究大学生就业力提升计划,在整合各方资源、构思工作格局基础上,提出“一、二、三、四”的就业工作体系。

(1)一个机构

成立了以由领导挂帅的“大学生生涯发展推进小组”,专门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进行辅导。

(2)两种策略

走出去。积极联系新企业,走访重点用人单位,向重点单位推荐专业优秀学生参与工作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机会。

请进来。邀请知名企业领导、用人单位主管、权威专家和优秀校友,为学生开展生涯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讲座,把市场最前沿资讯引入学校,缩短学校知识和市场需求的鸿沟。

(3)三项原则

就业力提升全员化。教研室主任、班主任要和每位学生建立联系,并记入联络档案,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并对择业观念、发展行动计划予以指导摸清每位学生的欧诺个台,必要时进行重点辅导和推荐。

生涯发展指导个性化。教研室主任、班主任、辅导员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能力水平,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发展趋势,加强对学生考研、留学、就业、自主创业等不同就业倾向需求的个性化指导。

就业力提升工作精细化。结合学生生涯发展规划,由专业主任进行阶段性任务核查,确保过程控制的严密性和有效性。

(4)四个阶段

把大学四年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辅以不同的任务模块,并精细化,使其达到可操作性。

强化基于工作的学习作用 高校教育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就业力开发,学校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案和措施。

(1)企业向大学生提供岗位或实习项目

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力,高校要积极与中小企业合作,安排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习,在实习中更好的了解岗位需求,更好的参与团队工作,承担更多的责任、有自我激励的机会、更全面了解企业文化以及提前适应工作世界。同时,通过安置大学生在中小企业工作或实习,使企业/雇主认识到学生的价值和身份,并且,他们还能尽早了解潜力员工而大大减少了招聘成本。同样,学生得到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提高行动学习技能和开发可转换技能的机会。将大学生在毕业前被安排去这些企业工作,这一举措给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就业技能开发的机会,创建了由参加者(学生和雇主)开发的技能识别的学习过程。企业/雇主要求学生的时间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反思能力也相应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雇主的积极参与、评价和反馈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可雇用性及可雇佣技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促进企业参与高校课程设置,开发学生核心技能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对人才的要求,包括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素质等。学校可以根据这些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有所调整,使之与企业需求更加契合。企业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实习、实习。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将就业力融入课程中

(1)改革和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

高校需要定期对就业市场进行分析,以了解哪些专业领域的需求在增长,哪些在减少。这可以通过与企业、行业专家以及校友的沟通来实现;课程设置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例如,引入专选课程模式,允许学生根据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不同的课程组;鼓励跨学科课程,因为现代工作环境越来越需要具备多元背景和综合技能的人才;增加实习、实验、项目驱动的课程等实践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一个持续的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学生、教师和雇主的反馈,以评价课程的有效性并据此进行调整。

(2)改革教学理念,有机结合“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

目前,我国现在的授课方式还是以大班授课为主,以上课的方式完成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时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就业倾向分成若干个小班或者小组,推行一种研究性学习,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探索课程,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翻转课堂,让学生在学生视角下授课,更好的开发“实践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3)尽早引入职业生涯课程教育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目标并有效规划未来。可以鼓励学生深入的自我探索,这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验、个性测试和与职业顾问的讨论来完成,指导学生根据自我认知和外部世界探索设定短期中期长期职业目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促进从学习到工作的转变,合理引导学生就业,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讲座、企业参观和职业体验日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各行各业的了解。進行不断的调整,从而达到满意的结果。

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是高校亟需重视的焦点问题。高校在育人阶段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实践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倡导建立高校就业部门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长效沟通机制;用过程控制的方法指导日常学习生活,促进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就业生涯质量和生命质量。

(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大学生课程
高级技能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