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审视与路径优化

2024-05-08 19:55顾必成
江南论坛 2024年4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无锡文化产业

顾必成

摘  要  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初步的界定,探索建立经济效益和产业创新评价指标。分析了当前无锡数字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基础,系统梳理了无锡数字文化产业的整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并从政策支持、人才培育、科技支撑、创新消费、版权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力争推动无锡在数字文化的新赛道上率先发力、抢先领跑。

关键词  数字技术;文化产业;大数据;无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号召,“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文化,需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战略就是重要方式之一。数字文化产业是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新业态,是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应用、新消费。无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上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潜力。

一、无锡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优势

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锡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坚持打造智慧城市,加速工业互联,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消費需求高

数字消费活力有效激发。在数字经济浪潮下,电商网购、直播带货等数字消费快速发展,网上零售持续扩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237.31亿元,比2020年增加120.73亿元,增幅103.6%,两年平均增幅42.7%;占本地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5.1%,比2020年提高5.4个百分点。文体类商品零售增长较快。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民对文体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2022年,无锡市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为16.84亿元和2.38亿元,比2020年分别增加5.59亿元和0.18亿元,增幅分别为49.7%和8.1%,两年平均增幅分别为22.4%和4.0%。

(二)产业基础好

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无锡通过国家信息消费综合示范城市建设评估,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成功入选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地方。2022年物联网产业营收达到4011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规上企业347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915.14亿元,同比增长11.3%,涵盖智能硬件、信息通信、应用服务等产业链条。数字经济产业逐步壮大。近年来,无锡坚持以数字化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进程取得良好成效,成功入选2022年度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工作成效明显市。2022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333家,实现营业收入6595.89亿元,同比增长6.2%。文化产业总量不断跃升。2022年,无锡市文化产业增加值653.44亿元,规上文化产业单位1012家,实现营业收入1589.45亿元。

(三)政策支持强

国家层面上,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主要目标、8项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内容;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市级层面上,无锡市先后出台《无锡市“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无锡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推动无锡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形成一个涉及企业培育、项目招引、产业集聚、平台载体建设、资金管理、税收优惠、人才支持等内容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无锡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现有良好产业发展基础上,无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一条主线”,坚持数字和创新“双轮驱动”,聚焦保护、传承、发展等“三个方向”,全力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型、场景化应用、产业化发展。

(一) 以“数”为擎,系统谋划数字文化“新图景”

将数字文化与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等统一谋划、系统推进,不断推动心中之“数”变成现实之“景”。一是高起点绘好规划建设“一张图”。出台《无锡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无锡市文化事业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明确影视制作、数字内容等重点领域,制定了未来工作的路线图。加快出台无锡市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着力推进数据底座、版权交易、主体培育、供给优化等系列工程。二是高标准织密服务保障“一张网”。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无锡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文化数字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的奖励补助,助力文化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出台《助企纾困促消费“文旅十条”》等政策,下达纾困资金6000余万元,惠及数字文化在内的150多家企业,有效缓解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三是高质量布好差异发展“一盘棋”。科学布局产业园区发展,无锡创新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实现转型升级,苏南(惠山)数字文化中心、1969创意工场等园区开放运营。全市共建成国家级、省级挂牌园区18个,初步形成了以影视产业、互联网广告、数字出版、创意设计等为特色的数字文化产业集群,不断拉大数字文化发展的未来框架。

(二)加“数”前行,虚实融合满足群众“新期待”

聚焦青年群体、聚焦所需所盼,推出更多“数字+文化”的融合新体验。一是打造更多服务为民的数字场景。完成馆藏3万多件套文物信息采集,实现全市464个文物单位数据档案建设全覆盖,初步形成无锡特色文化数据库。运用数字技术,做好钟书房、百宅百院、百匠千品等文化工程。推进乡镇企业博物馆、鸿山遗址博物馆等展陈数字化改造,让群众在互动体验中收获不一样的“无锡故事”。二是搭建更多便捷高效的数字平台。优化无锡文化云、灵锡APP等平台功能,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网上剧院等“云端”场馆建设,推出“云上学习、梁溪艺谈、云上剧场”等云服务矩阵。“春秋吴王僚剑”数字藏品完成了全球首发,《初夏奇遇》《留青竹刻》和《惠山泥人——两小无猜》等一批文化数字藏品加速面世。三是策划更多精准投放的数字服务。依托城市智慧大脑,用“千里眼”联结“顺风耳”,保障太湖音乐节、中鹰黑森林音乐会等重大活动。利用数字化技术持续丰富太湖读书月等文化活动品牌内涵,提高活动的精准度和参与度。

(三)乘“数”而上,精心滴灌激发产业“新动能”

顺應文化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趋势,以项目为抓手,做好招引和培育。一方面,靶向发力做好招引。首次组织无锡文化产业“走出去”,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文化产业专题招商,挂牌成立无锡(粤港澳)文化产业招商中心,建立文化招商“桥头堡”。组建20多个小分队,形成“1+8+N”的招商格局,对接华侨城、腾讯等80多家大湾区头部文化企业。在深圳召开文化产业合作大会,集中签约了牛耳商用机器人研发生产、ADK元宇宙/动漫示范中心等30个数字文化类项目,总金额超百亿元。精心策划成渝“1+1+8+100+N”的系列活动,既招人才,也引项目。另一方面,精准用力强化培育。探索优化数字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初步拟定40个行业代码的数字文化行业体系。组织服务专班深入企业一线,不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产业规模逐年扩大。2022年,全市规上数字文化产业单位300家,资产总计826.31亿元。其中,数字文化核心产业单位232家,文化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单位68家。

(四)全“数”进发,前瞻布局抢占产业“新赛道”

紧盯数字文化发展动态趋势,围绕数字创新链布局发展产业链。一是优化影视产业价值链。稳步推进华莱坞三期、四期等工程项目,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成功举办太湖影视投资峰会、国际智能传播力论坛等重大活动,吸引博纳影业、猫眼文化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在锡集聚,《封神》《八角笼中》等无锡出品影片在暑期档实现票房46.85亿元,《封神》斩获金鸡奖三项大奖,创江苏影视新纪录。二是延伸数字文旅产业链。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历史文化为支撑,为意向入驻项目提供“近在家门口”的市场端口和应用展示场景。当前,惠山古镇、鸿山数字科创谷、大拈花湾“两山一湾”重大项目已成功招引百度智能交通、商汤科技、阿里云(无锡)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等数字文化企业积极参与。三是拓展数字前沿创新链。以AV/VR等新硬件为切入口,招引落户N-REAL等头部企业,加快布局文化元宇宙赛道。推进数字文化版权交易建设,落户落地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紫砂版权交易中心通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无锡行业集聚效益初现。2022年数据显示,全市数字文化企业中无论从业人员、资产总计、营业收入还是利润总额,数字技术文化应用业、数字文化产品制造业均处于前列。

三、无锡数字文化产业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对照上海、南京、苏州等先进城市,无锡在文化数字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数字文化资源仍需进一步梳理

近年来,无锡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相关部署,各地各部门推动文化数据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对全市500多处文保单位完成了数字归集,对全市历史建筑完成了2批次100多次影像数据采集,对全市4.4万件可移动文物进行了数据采集。但是,对照先进城市还有差距,如苏州开展了古城细胞解剖工程,投入400多万元对十大重点文物进行3D数据采集,采用全新的手段,对丝绸纹样进行重新的采集、标识。无锡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于2020年前完成,存在要素不全、标准不高的客观问题,且部分有损毁遗失风险,难以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转化利用。

(二)数字文化平台仍需进一步整合

近年来,无锡在数字文化平台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经费。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工作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相比于南京建设“1+N+X”城市空间网络计划以及ABCD(AI、Blockchain、CloudComputing、Big-Data)四大

核心技术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无锡仍然存在孤岛化、碎片化的问题。各个系统缺少互联互通,信息采集、信息维护重复开展,数据标准不一、数据分布散乱的情况,导致各个平台资源之间知晓率不高、活跃度不高。对数据缺少深度的分析,在政府管理、市民服务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信息差,难以形成活跃度高的城市文化数字化平台。

(三)文化市场主体仍需进一步壮大

近年来,无锡加大了对市场主体的孵化培育力度,数字文化规上企业300家,占全市总量的28.2%,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存在差距,与成都、青岛等相比在总量上也有所不足。影响市场主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产业扶持政策力度有待提升。领先城市也在加大对数字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上海制定出台《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沉浸式技术、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数字人生成技术等专门设置了扶持条款。深圳市龙华区针对数字文化产业制定出台了专门的实施方案和扶持措施,真金白银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无锡文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中对于数字文化的专项条款仅2条,在扶持力度、政策精度上相比于先进城市都存在差距。

(四)数字文化人才仍需进一步引育

当下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人才缺乏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复合型人才、高端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的紧缺。多家企业表示,无锡相较于上海、苏州等周边城市对于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有待提高,非中心城市明显处于人才竞争劣势;现有人才匹配与公司需求有脱节,专业对口领域的人才数量少;企业周边交通和生活配套较差、薪酬缺乏竞争力也影响人才流入。

四、促进无锡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抓住产业重构的机遇,将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除了加大龙头企业招引、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等普适性措施,本文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强化数字赋能,夯实产业发展底座

文化数据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最为底层的“原矿”和“基石”,持续完善无锡文化数据库体系。一要常态化开展数据采集。将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加工、挖掘与数据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实现对已有文化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图书、报刊、演艺、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业态升级。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系统摸清无锡文化资源底数清单,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后续的活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二要规范化做好数据归集。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足无锡文化资源禀赋及文化数字化发展现状,持续完善文保单位、历史建筑、馆藏文物等专题数据库,持续完善锡剧、无锡精微绣、惠山泥人、无锡道教音乐等非遗文化影像资料库,探索建立工业遗产、历史文化名人、农耕文明遗址、古籍与传统知识保护等特色数据库。三要系统化整合数据平台。依托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和灵锡APP等现有基础,汇集大运河、智慧文旅、文物安全管理、文明实践、理论宣讲等资源数据,链接文物保护、场馆运营、安全管理、热点分析等综合数据,打造深度分析、智能应用、辅助决策等为一体的宣传思想文化“智慧驾驶舱”,探索开发“在线游览”模块,通过手机即可游览无锡公共文化场所、实现看实时文化演出直播、定制精品文化路线、识别文物展品等“订单化”“菜单式”“预约制”文化服务。

(二)强化创新驱动,抢占数字发展赛道

市场主体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是发展的关键所在。一要提升数字文化市场主体能级。依托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企业链,前沿布局文化元宇宙赛道,强化与腾讯、字节跳动等应用体验层龙头企业对接,积极招引数字虚拟人、AIGC等研发型企业,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推动形成“研发+制作+内容+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二要壮大数字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电子竞技产业基地建设,引入国内外电竞领先企业,加快培育国内一流时尚电竞产业集群,鼓励支持无锡创新创意产业园提档升级,引导宜兴紫砂抖音直播基地、蓝宝库等园区载体优化质效,支持吴越数字科创谷、惠山古镇二三期、运河之光文化科技产业园区、苏南(惠山)数字文化中心等园区载体建设,力争在中央、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上取得新突破。三要优化数字内容创作土壤。支持建设沉浸内容开源软件社区和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平台,鼓励PGC(专业生产内容)开展精品创作,推出立体式、沉浸式、可交互的新一代数字内容产品。鼓励内容平台和数字企业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面向UGC(用户生产内容)的内容生产工具,降低创作门槛,推动构建文学、视听、动漫、游戏等多元内容融合的数字IP产业链条,打造多点创新、接续发力的数字内容创作生态。

(三)强化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文化内核

文化是数字化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元素。一方面,要丰富数字文化品牌IP内涵。发挥文博单位资源禀赋,基于馆藏资源提取具有传播和收藏价值的文化元素、符号、标识,加大二次创作力度。如大运河数字博物馆、惠山泥人非遗数字文化展厅等,以数字赋能宜兴紫砂、锡绣等非遗文化品牌,培育标杆示范,推动建设智慧媒体、智慧文化场馆等一系列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文化数字化场景等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切实融合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创新推进数字文化资源版权交易。探索“专网交易、互联网分发”的模式,实现文化大數据交易。发行数字藏品,用虚实结合的潮流玩法,将传统文化向年轻群体推广,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制定灵锡“数字藏品”计划,盘活文化数字化资源,通过“数字藏品”的数字产品销售,实现虚拟物品的数字资产化和流通交易,带动文博类数字资产的价值增量,真正以市场化手段,推动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实现资源向资产的转换。

(四)强化队伍建设,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人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一要着力构建人才雁阵。搭建无锡常态化文化数字化领域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平台,拓宽企业招聘渠道,举办高端文化数字化领域人才招聘活动。在全面引进和培养动漫、电竞、直播平台、影视、MCN(多渠道网络服务)等垂直应用行业人才的同时,重点引聚两类数字文化专业人才,主要包括精通数字文化创意、数字艺术,兼具深厚文化视野、传统美学修养和数字技术素养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二要着力挖掘专家资源。充分挖掘现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资源优势,结合江南大学、江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人才基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融入文化产业学科设置、科研机构设立等各个环节中,打造“数智人文”视野下的人才培养体系。三要提升数字文化素养。将数字素养纳入各级教育教学,强化个人数据价值的意识教育,完善职业群体数字技能的线上线下再培训和就业转型再指导,培育面向智能时代的数字人才。推进“锡元元”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服务二期建设,持续办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月等活动,以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推动文化数字化战略开启新篇章、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肖宇,夏杰长.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国际比较研究[J].全球化,2018(08):70-86+134.

[2]陈知然,庞亚君,周雪,等.数字赋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策略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2022(10):70-76+90.

[3]赵凤群,张树旗.数字经济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J].产业创新研究,2023(16):27-29.

[4]魏和清,周庆岸.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3(01):23-28.

(作者系无锡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易玉洁】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无锡文化产业
无锡一棉
无锡一棉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