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精神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实践研究

2024-05-08 11:33谢旭华
师道·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苏区思政课思政

谢旭华

苏区精神,作为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将苏区精神融入小学思政课,旨在通过历史的镜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代社会,怀抱着对苏区先烈的敬仰之情,我们有责任使苏区精神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塑造小学生品格的有效手段。

一、苏区精神融入小学思政课的目的

苏区精神融入小学思政课的目的在于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革命历史的宝贵经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的中国少年。首先,将苏区精神融入小学思政课的目的在于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其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苏区精神强调为人民服务、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通过融入思政课,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再者,目的在于传承苏区先烈的革命精神。苏区先烈在压力巨大的环境下坚守信仰、英勇奋斗,这种革命精神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将其融入思政课,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养成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品质。

二、苏区精神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实现途径

(一)创设情境化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室布置起到了营造历史氛围的关键作用。例如,展示苏区地图、红军标志,甚至是仿制苏区时期的生活场景,都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苏区精神的学习中。其次,多媒体展示的运用能够更直观地呈现苏区的历史画面。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呈现苏区时期的音乐、影像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感受到苏区精神所承载的艰苦奋斗和崇高信仰。

(二)制定贴近学生的课程设计。首先,选择生动有趣的教材是关键。我们可以从历史漫画、儿童读物等方面入手,将苏区的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其次,制定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了解苏区精神。

(三)利用真实案例和个人故事。首先,通过讲述苏区英雄的真实故事,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英雄人物,了解他们在压力巨大的环境下所展现的勇气和坚韧。例如,可以通过讲述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经历,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为了信仰和理念所付出的艰辛,激发学生对苏区精神的尊敬之情。其次,展示實际影响人民的历史事件。通过讲述苏区时期对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苏区精神所追求的目标。例如,可以讲述红军与当地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苏区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四)引入互动式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在集体中交流、碰撞思想。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苏区精神的内涵,然后进行小组内讨论,最后汇总各组的观点。其次,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更生动地体验苏区时期的情景。学生可以扮演苏区时期的红军战士、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角色,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感受那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和选择。

(五)设计有深度的课后作业。首先,可以布置撰写读后感的作业。通过阅读相关苏区精神的文章、故事或者纪录片,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个人感悟和思考,写下自己对苏区精神的理解和体会。其次,可以引导学生绘制图表,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苏区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思想等。学生可以选择制作时间轴、人物关系图、事件发展图等,这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图形思维和整合能力。

(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鼓励反思。首先,教师需要转变为引导者。在传授苏区精神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启发性的提问、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苏区精神的内涵,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教师应成为激励者。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激动人心的苏区英雄故事、分享相关的影像资料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苏区精神的情感认同。同时,及时表扬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异表现,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七)活用客家苏区资源的融入策略。首先,通过深入挖掘大埔的红色历史,特别是三河坝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可以在思政课堂上进行生动的教学。其次,利用大埔的客家文化元素,可以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丰富多彩的客家传统,如客家歌谣、传统舞蹈、风土人情等。通过学习这些文化元素,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苏区精神中的坚韧、团结和乡土情怀。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苏区思政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苏区创业致富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