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珍
北京的万寿寺建于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是一座皇室祈福祝寿的场所。万寿寺的正门建筑,又称为山门殿、金刚殿。明清两代,山门殿内两侧供奉着泥塑护法金刚,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哼哈二将”,塑像原高一丈四尺,约4.7米,造型生动,状态威猛;他们是守护寺院的两尊护法神,今已无存。
万寿寺山门殿面阔三间,歇山顶建筑,1号筒瓦带正脊屋面,面宽11.58米,进深6.71米;面积77.7平方米;柱高4米,脊高7.4米。山门殿从外形看与其他寺宇山门殿相似,它的独特之处是殿内的形制。殿内顶部为砖砌拱形券顶,券顶上绘有青天流云红蝠图。2018年万寿寺在进行大修之前,寺内员工一直讲券顶上绘有100只红色的蝙蝠,直至此次修缮除尘,经过工作人员近距离计算,总共绘有72只蝙蝠。
万寿寺建成有440多年历史,明清文献对寺内建筑、功能、景观、重要活动等,多有记载,唯独没有对山门殿内彩画的描述。2018年至2022年是万寿寺建寺以来的第五次大修,之前,寺内工作人员称此彩画绘制于光绪时期。然而就在此次大修时,修缮人员对山门殿彩画进行除尘、保护过程中,发现了一处2厘米左右较深的崩裂孔,为了解彩画颜料种类、颜料层和地仗层结构,经过专家取样,仪器分析,探测出在现有彩画层的下面还有一层彩画泥层。这就说明此彩画至晚在康熙时期就有,也可能建寺之初就有彩绘。因为,万寿寺的前四次大规模修缮时间分别是:清代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康熙时期修缮万寿寺御制碑、文献已损毁或遗失。乾隆、光緒时期,修缮万寿寺建筑的记载,只用“粘补修饰”“装颜见新”类词汇,未专门提到过此彩画。
明代曹于汴“游西山记”,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文献没有记载万寿寺山门殿内彩画。御史曹于汴于万历辛丑八月七日“缘河堤行,大柳千章,西湖之莲可十里,其花已凋谢,悔不早来,忽睹一二朵,亦足酬此一行。既而过万寿寺门,今上祝釐之处也。大缘谓内有奇石,请入观之,予不敢。天威不违颜咫尺,谅哉。第入邻寺延庆,观布袋和尚画像,不为六贼所动,颇有所得”。这篇游记记载了明代御史路过万寿寺时,寺内住持请他入寺观看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他谦卑地说,这里是皇家寺院,我应像在皇帝面前一样,时刻保持虔诚戒惧之心,不敢进入寺内。由此,文人的礼教与规矩,错过了欣赏山门内彩画的机会,也就看不到文献对寺内这一独特景观的记载。
万寿寺的山门由三个门组成,中轴线上山门殿的门是正门,佛教上称其为“空门”,两侧掖门,东边的称为“无相门”,西边的称为“无作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是佛教教义以“空”为极致,一切诸法,皆空无相,心无造作物之念。明清时期,万寿寺的正门平时是关着的,只有皇帝来万寿寺或者皇室有活动时才开放。从清代宫廷画家绘《胪欢荟景图》册中的《香林千衲》图来看,文武百官进出万寿寺走掖门,他们也无缘看到山门殿券顶上的彩画。所以在明清时期的方志文集、诗词、日记中,找不到文人对山门殿彩画的描述。
山门殿券顶彩画为什么画72只红色蝙蝠?查阅文献资料,72是吉祥数字,表示多的意思。佛教经典《楞严经》说,心有七十二相;由此,悟空有七十二变。道家有七十二福地,儒家孔子有七十二弟子。所以在山门殿券顶上,彩绘72只形态各异的红色蝙蝠,飞翔于青天流云间,寓意“洪福齐天”。
“洪福齐天”图,由上下翻转的海浪云构成团簇云,云尾与浪花相连,呈波纹状排列。画面青天是背景,红色蝙蝠于彩云间嬉戏,有的俯首展翼,有的仰首盘旋,有的钻入云里,有的勾在云端。从画面崩裂、起翘的颜料层分析,山门殿彩画以砖墙为基础,砖的上层为地仗,再绘制壁画。通过观察壁画样块的剖面颜料分层情况,可以发现山门壁画的绘制过程是,先在地仗层上刷蓝色,再用白色颜料画流云轮廓,然后在白云上画海浪云;浪花缤纷,有粉色、黄色、蓝绿等色彩晕染;最后画红色蝙蝠。通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彩画显微结构,同时利用能谱仪对颜料层、地仗层中所含元素进行半定量分析;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对部分颜料量少的样品进行成分分析,测试成分相互校验,结果表明:彩画的绿色、蓝色、红色均使用了巴黎绿、群青、朱砂,另外白色颜料为铅白,红色颜料还有铅丹,黄色颜料为水白铅矿。由于群青和巴黎绿均为人工合成颜料,其首次合成时间分别为1828年和1814年,清代晚期引入我国,由此推断万寿寺山门殿彩画应在清代光绪二十年万寿寺第四次大修时(1894年)重新彩绘过。
“洪福齐天”图彩画,绘制于明代还是清代,有待进一步考证。清代顺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万寿寺遭遇过一场大火,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时,圣祖玄烨开始在京城西北营建离宫畅春园,也就是后来圆明园的前身,万寿寺门前的码头,是皇室成员乘船从紫禁城往返颐和园时,由水路至陆路的中转站,万寿寺作为皇家出行的驻跸之所。由此,万寿寺的地理位置彰显重要。这一年,康熙皇帝下令重建和扩建了万寿寺,万寿寺集寺庙、行宫、园林于一体的三路格局基本建成。推测“洪福齐天”图此时已绘制。
一百多年来“洪福齐天”图再未作全面彩绘,保存基本良好,主要原因是券顶高深,未受到阳光直射,风雨侵蚀也少,所以颜料脱落并不严重,没有大面积崩裂现象。然而由于空气污染,画面颜色在视觉上多了些历史痕迹。从彩画修复痕迹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物部门对彩画也做过局部保护。
“洪福齐天”图,精美宏大,在北京的寺院中罕有,这是万寿寺的一个独有魅力。万寿寺经过第五次大修后,于2022年9月重新对外开放。走进万寿寺,观众们可以欣赏到这幅明清时期生机昂然的吉祥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