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瑞红 何跃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始终重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一方面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我国民族独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通过在实践中坚持根本方向性与教育规律性相结合、教育青年与服务青年相结合、实现个人理想与实现社会理想相结合的实践原则,我们党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回顾百年征程,只有不断总结党的工作经验继续做好青年培育工作,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发力量。
关键词: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理论依据;实践原则;基本经验
理想是建立在人的理性思考之上,确立于人们的观念之中,与奋斗目标紧密联系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而信念则是忠诚于心的坚持。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和社会意识与人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人的实践是理想信念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灌输的手段进行引导。回望历史,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展望未来,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健康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党的主要领导人始终站在事关国家发展大计的政治高度,在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建构了颇具时代特点和理论内涵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体系。
一、建党百年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注重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并不是突发奇想而展开的实践活动,其思想体系能够形成追根究底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我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做好青年工作坚定青年理想信念提供了理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我国逐渐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论述,逐步培养出既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具有中国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奠定理论基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积极投入工人运动、指导工人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并深刻体会到青年在推动工人运动、实现社会改造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青年在改造现实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尝试对工人阶级和广大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马克思从解决现实困境的角度将时代精神与青年精神相结合,提出“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与此同时,恩格斯肯定青年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他看到社会变革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深入的社会实践,也需要青年群体的加入以提供社会革命的活力。马克思从现实中的人出发,分析青年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高度总结工人阶级中青年的成长是阶级的未来,也是人类的未来。恩格斯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中强调在青年中产生一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以及对青年大学生加强共产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列宁多次肯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崇高性并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具体实际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化和发展。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明,“我们的学校应当使青年获得基本知识,使他们自己能够养成共产主义的观点,应该把他们培养成有学识的人。”由此看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任务是使青年学习基本的知识并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信仰。与此同时,列宁提出对青年的教育要与工农的劳动结合起来,对青年的教育要说服引导,以理服人,使他们在接受教育和道德培养的过程中形成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青年思想建构的过程中,列宁提醒青年远离身边的假朋友,用科学的理论克服可能存在的唯心主义等思想的影响,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这些革命导师的思想和观点为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等党的主要领导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实现民族独立、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经典作家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原则。
(二)培育青年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原则要求
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征程来看,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的各届领导人都强调要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青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要注重培养青年具有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他在纪念抗大三周年的文章中,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排在抗大主张和坚持的教育方针中的第一位,充分说明了培养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青年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政治上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光有这个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不够的……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后,还要坚定……”,由此对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应对可能存在的思想考验提出要求。他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上的核心观点是青年要“又红又专”,要求青年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因此,毛泽东同志多次鼓励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希望青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建设新中国而永不退缩”。
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在极其困苦的状况下取得革命的胜利,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改革开放时期,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企图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以破坏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同时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在这一历史阶段,党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对20世纪80年代的工作进行总结时,他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他认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首要强调的是有理想。江泽民同志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要与国家繁荣富强紧密结合起来。他真切希望青年群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站在世纪交汇点上,胡锦涛同志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坚信“跨世纪一代青年一定能够接好老一辈传下的接力棒,创造出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就会动摇。青年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力军,必须“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年正确认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把共同理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推动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时代追求
理想信念教育是现实生活中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有所差异。李大钊先生将青年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认为“青年之运命”为“中华自身之运命”,青年的“觉醒”关系到“中华之创造”。周恩来同志也认为青年肩负救亡图存、复兴民族、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救国,建国,我想‘任重道远这四个字,加在中国青年的身上是非常恰当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是——什么是革命和怎样进行革命以实现民族独立。毛泽东同志在分析青年数量和属性的基础上指出,“劳苦青年群众占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斗争中他们又是最勇敢最坚决的”。为获取青年群众的力量,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信念,发展成为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党的主要领导人教育青年认清革命的基本问题并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民族独立而不懈奋斗。
建国之后,我国踏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这一时期党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是团结带领青年顺利实现过渡时期的任务,将其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毛泽东同志在肯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重视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指出,“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他鼓励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走向科学,同时要求青年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实现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党的工作中心由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转向经济建设,但邓小平同志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依然十分重视。他认为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这一时期培养青年的目标是使其成为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江泽民同志在创新成为社会发展决定因素的时代背景下,指出“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可以看出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并把青年看作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年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在教育培养过程中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青年精神之“钙”。他对青年寄予深切厚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一时期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是激励青年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人生目标,促使其充分发挥推动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生力军作用。在青年教育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并对其教育内容和教育原则进行补充和明确,指出要加强对青年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梦的教育、革命理想的教育、党史国情的教育,同时在教育方法上明确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二、建党百年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原则
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目标,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结合党的性质特点、青年教育的目标和青年发展的特殊需求,我国在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实践原则。
(一)坚持根本政治性与遵循教育规律性相结合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政治性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使广大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多次指出要认真进行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反对封建文化和腐朽落后的思想,引导教育青年向根本方向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青年组织,承担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和国家发展输送青年人才的职能。假若共青团组织在工作中丧失政治性,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就会出现脱离党的领导的重大风险和危险。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管青年的基本原则,把广大青年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教育规律性就是理想信念教育要精准把握青年群体的一般特征,遵循青年个体成长的规律、立足社会现实状况和理想信念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克服教育主体自身的主观随意性和教育盲目性,增强教育实效性。1953年毛泽东同志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篇著作中指出,青年團在配合党的工作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工作,做青年工作要尊重青年特点。在分析青年成长阶段具体特征的基础上,他希望青年劳逸结合,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时对青年团工作提出意见,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青年团既要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又要重视青年特点。对于开展青年工作的要求,他强调:“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社会弘扬严和实的精神。特别是要抓好广大青少年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严和实的品德。”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规律性、主张在重视青年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丰富教育方法,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头脑的目的,促使他们坚定理想目标,提高品德修养,成就精彩人生。
(二)坚持教育培养青年与精心服务青年相结合
坚持教育青年与服务青年相结合,就是从青年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做到“以人为本”。教育青年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成长进步,使青年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坚定理想。1920年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先进的理论不会在头脑中自发产出,只能通过“灌输”,即教育引导。党成立之后,以青年学生为受众群体的报纸杂志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吸引青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干部院校的建立为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提供了系统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随着党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党不断探索不同时期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队伍等方面的独特性,始终把做好青年工作视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党的青年工作不仅包含做好青年的引领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需要从青年利益诉求出发,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青年成长进步保驾护航。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代表中国人民提出保护妇女儿童等的权益,并特别指出要保障青年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关心爱护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做好这一工作,首先是分析青年的特点,了解青年在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美好生活方面的需求;其次是做好青年服务工作,实现青年群体与团组织活动之间的对接,切实增强青年的归属感。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在青年团体中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习近平将教育青年与服务青年实现有机融合,用中国梦激励青春梦,用青春梦助力中国梦,在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帮助青年实现个人理想的路径上提供了方向遵循。
(三)坚持实现个人理想与实现社会理想相结合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理想满足社会需求才能由理想变为现实,而社会理想又是无数个人理想的凝练和总结。在我们党的歷史中,中国青年始终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紧密结合并为之奉献青春与热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导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青年组织、开展革命斗争、参与军事斗争,为新中国的成立不懈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引领青年保卫国家政权、动员青年上山下乡、投入社会建设,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青年勇立改革潮头,在摸索的过程中实现经济腾飞。在新时代,中国青年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担。因此,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要求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目标。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提倡广大青年把个人理想目标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乘风破浪的信念勇于接受各种风险挑战,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自己的青春理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青年的谈话中提到广大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角度出发,在倡议青年担当历史使命的基础上,鼓励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新发展阶段,广大青年需积极将个人理想同共同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在开拓创新中书写青春华章,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三、建党百年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并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更是对青年群体提出殷切期望,在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总结出重要的工作经验。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马克思主义突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决定了它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和功能。在新发展阶段,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应当做好科学内涵的深度挖掘、专业人才的体系化培养以及宣传工作的多样化等工作。
第一,在批判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研究方面下苦功,同时更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以“中国化”为研究的现实出发点,开展理论研究和创新,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丰富理论研究成果。第二,在人才队伍打造上不断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体系,着重培养体现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专业化、职业化人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吸引高质量人才加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队伍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才的流失。第三,利用多元化宣传手段和方法,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利用多元化宣传手段和方法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群众头脑中“落地生根”,最根本的做法是分析青年群体的认知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内涵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宣传工作,真正做到深入青年,武装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聚力量。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青年教育实效
理想信念教育是科学理论武装和社会发展实践共同发挥教育作用的实践活动。因此,任何脱离现实实践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坚持理想信念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总结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这就要求结合中国实际,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实践中检验教育成效。
知识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和自身实践两种方式获得。了解和认识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获得,只有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熟知其基本内涵和科学逻辑。对于青年来说,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知识,是发掘其中的科学性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的重要路径。因此,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加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除此之外,只有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才会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科学性以及对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影响,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侵染,心甘情愿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拥护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因此,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对青年进行理论教育提升理论修养的基础上,鼓励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巩固理想信念教育主渠道,拓展多种教育途径
任何一种理论绝不会从人的头脑中凭空而生,人
们通常通过亲身实践总结以及教育传播两种途径接受新理论和新知识。教育是传播文化、分享知识、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必然涉及教育渠道以及教育方法等内容。对于在校青年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青年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革命战争时期,陕北公学作为培养先锋队的主战地,充分说明课程在提升青年理想信念方面的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注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和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的相关工作,使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更加体系化、专业化和科学化。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若要取得显著成效,必须探索课堂教育之外新的途径。首先,注重利用实践活动夯实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根基。各级党委和高校需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对促进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利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参观考察红色文化基地等具体实践途径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其次,注重依托网络媒介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辐射范围。针对网络运用的普遍化,党和政府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以及短视频平台等对青年展开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再次,充分发挥党组织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强化作用以及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上级党组织需要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探索多种途径保障基层党组织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三会一课”等加强对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除此之外,党员同志要扎实学习最新理论成果在武装自身头脑的同时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青年。
The Theoretical Basis, Practical Principles, and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Education on Ideal and Belief of Young People in the Centen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arty
Wan Ruihong He Yue
Abstrac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s ideals and beliefs in the course of the century 's historical process. On the one hand, it stems from the importance of Marxist theory emphasizing the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s ideal and belief.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firming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and realizing the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y adhering to the practical principles of combining the fundamental direction with the regularity of education, combining the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with the service of young people, and combining the realization of personal ideals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ideals in practice, our party 's youth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Looking back on the centennial journey, only by constantly summing up the party 's work experience and continuing to do a good job in youth cultivation can we provide a steady stream of late-mover strength for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lofty ideal of communism.
Key words: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basis; principle; experience
責任编辑 王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