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亲禾”教育 培养实践能力

2024-05-08 06:55秦婷婷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科学幼儿园

秦婷婷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提升幼儿的协调能力。教师通过开展幼儿园“亲禾”教育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与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幼儿掌握各种实践技能与自然科学知识,还能教会幼儿一些基础性的生活常识,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下面,我们将探究幼儿园“亲禾”教育活动中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

幼儿园“亲禾”教育内涵

幼儿园“亲禾”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带领幼儿回归自然环境,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该教育方法强调亲近自然与实践体验,旨在通过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接触各种自然事物,并亲自动手参与农耕、种植等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与大自然亲近的过程中,幼儿也能实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温暖,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能力。

“亲禾”教育中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立幼儿对科学概念的认知,教幼儿如何实践。建立幼儿对科学概念的认知,有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科学概念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基础,幼儿需要具备基础的科学概念认知,才能从科学实践学习与活动中取得收获。在幼儿园“亲禾”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自然化与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将课程与幼儿生活融为一体,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概念,感悟科学道理与科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观察与实践机会,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实践探索,发现并感知科学现象,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最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对发现的科学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使幼儿真正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知识,并教会幼儿如何运用科学概念进行实践。

例如,在一次幼儿园“亲禾”教育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带领幼儿动手挖土、播种、进行日常浇水与养护的方式,让幼儿懂得种子的生长需要土壤、阳光与水分,帮助幼儿理解生命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同时,这一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幼儿建立起对植物生态以及生物学概念的基本认知。在种植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与记录种子的变化,如种子何时发芽、何时开花结果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对生物的生长过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种子没有发芽、果实没有长大等。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寻找这些问题的原因,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思考能力。

培养幼儿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幼儿实践质量。培育幼儿实践操作技能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实践任务。实践操作技能是幼儿园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通过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在幼儿园“亲禾”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组织幼儿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植物种植、打理花草、制作小花盆等,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并掌握各种实践技能。同时,幼儿园也应在教育过程中,教会幼儿一些基础性工具与材料的应用方法,并鼓励幼儿运用这些工具与材料进行自由创作,从而在培养幼儿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例如,在一次制作手工小花盆的“亲禾”教育活动中,教师首先向幼儿展示了手工小花盆的制作方式,并提供给幼儿彩泥、颜料、画笔以及贴纸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设计,并按照教师提供的方式制作小花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用彩泥制作小花盆,并用画笔与颜料进行绘画与装饰。除了要为幼儿展示制作方式外,教师还应为幼儿展示这些制作工具的使用方式,比如,如何正确使用画笔、如何调配颜料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鼓励幼儿积极实践。开展幼儿园“亲禾”教育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提升幼儿对自然的关注度,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幼儿积极投入实践中。教师可为幼儿创设相对真实的自然活动环境,增强幼儿对自然的感知,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也可以将幼儿带到真正的大自然中,让幼儿亲密接触自然、探索自然,体验自然的美妙,加深对自然的热爱。幼儿园应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自然探索的机会,并在探索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让幼儿学会观察与感受自然。同时,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自然保护活动,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在一次“野外观察”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沟通并征得其同意后,将幼儿带到了学校附近的公园中进行户外观察。在出发之前,教师给幼儿们分发了观察记录本,要求幼儿重点观察风的方向、昆虫的行为以及树木的生长等自然现象。同时,要求幼儿自行选择一个教师给出的观察项目之外的项目,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如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叶、画一画叶子的脉络等,让幼儿在娱乐中更好地探索与感受自然,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自然并自发地热爱自然。

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培养幼儿实践习惯。幼儿园是培育幼儿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展幼儿园“亲禾”教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学习品质提升,对幼儿的未来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品质主要包括学习技能、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幼儿园学前教育逐渐转向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实践体验与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亲禾”教育活动能够让幼儿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通过自发性地探索或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习惯,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

例如,在一次“探究花的颜色”活动中,教师首先带领幼儿们在园中寻找各种不同颜色的花朵,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彩笔将这些花朵画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使用颜料尽可能地还原所观察到的颜色,并尝试对不同的颜料进行混合,调配出新的颜色。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创意,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接着,教师带领幼儿们进行分享与讨论,与幼儿探讨不同花朵的颜色,以及对应的花的种类等。教师也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花有这么多种不同的颜色”“花没有哪些颜色”等,引导幼儿思考与探究,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进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通过幼儿园“亲禾”教育,能够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并促进幼儿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可采取建立幼儿对科学概念的认知、培育幼儿实践操作技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等方式,增强幼儿对自然的实践认知,提升幼儿实践活动的成效,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科学幼儿园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我爱幼儿园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欢乐的幼儿园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爱“上”幼儿园
科学拔牙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