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时事材料背后意旨,助推多维理性思辨表达

2024-05-08 13:30王勤龙
广东教育·高中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英博物馆短剧时事

王勤龙

作文命题范式,往往呈现出的是典型故事、社会现象、时事材料等表层信息,而整个命题之下隐藏着丰富深刻、多元广博的核心意旨。因此,尝试从多重角度并借助多种策略去关注命题背后意旨,进而在作文表达中彰显理性思辨色彩,这尤为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并训练。现借助《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走红的事件,加以阐释和评析。

【文题设计】

2023年8月16日,大英博物館被报道大量珍贵藏品不翼而飞,引发社会的巨大关注,来自全世界的一系列声音传播开来。随后一段时间,围绕这个现象而拍摄完成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随之走红。拍摄者远赴英国,历时半年,精心打磨,抛开商业利益,将这部短剧免费呈现在观众面前。该部短剧以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个中国珍贵文物“回归”的故事。从大英博物馆逃离出来的文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为一个女孩,随后与在海外工作的中国媒体人共同踏上归国之路。至此,中国珍贵文物海外流失的话题,也再次进

入公众视野。

围绕上面这段时事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材料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1)结合材料,自选角度;(2)自拟题目;(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4)不少于800字。

【路径指引】

本题为一道时事材料作文题。由时事材料、引导语、具体要求3个部分构成。而时事材料的内容,当是我们最该关注的信息。现从如下3个角度进行剖析。

一、透过现象看内核:关注时事材料背后意旨

一则时事材料,表现出来的是社会现象、焦点人物、典型事件等等,而我们要分析的则是时事材料的表层信息、深层信息,以及表层和深层的勾连。材料从大英博物馆珍贵藏品不翼而飞引发关注说起,最后具体叙述了《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的走红,这就真实且清晰地向我们昭示——珍贵文物的守护,古老文化的传承,依然是时代的重要命题。因此,在作文叙写中,就必然要有清晰的角度定位和顶层设计,所谓“聚焦文题背后核心意旨”,即是此意。如果大家在具体写作中,仅仅围绕这个时事材料简单罗列信息、僵硬叙写,那么显然就没有关注命题背后的真正意旨,即把握不深,切题不准。而且从珍贵文物回归的事件,我们要不断深入挖掘,这之中最应该明晰的命题背后意旨,乃是民族文化的回归与厚重的家国情怀。立足此种认识,我们便可生发多元思考:

1.当年文物流落到海外的社会背景及多种原因?

2.珍贵的中国文物何时能够回到故土?怎样回到故土?

3.《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火起来的原因,折射出来的是什么?

4.民族记忆与家国情怀,在当代是否随着时代慢慢褪色?

5.以创新方案推广中国文化、守护中国文化当关注哪些维度?

……

二、避免现成式结论:强化文章内在的证据感

时事材料的审题、立意、写作,都缺不了理性思辨。会占有、懂迁移、能辨析、知反思、善评价,这恰恰是应对时事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支架,也会随之生发逻辑自洽、说服力强的证据感。

比如,在该则时事材料中,我们就能批判性地去思考:为什么《逃出大英博物馆》会瞬间在网络走红?有哪些内在、外在的力量起到了助推作用?显然,浅层原因,就是“大英博物馆被报道大量珍贵藏品不翼而飞”这一社会事件,短剧的火爆恰恰迎合了现实社会中民众关注的焦点话题,可谓是“恰到火候”;深层原因,当是国人心中始终流淌的文物守护、文化传承的血脉,《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也真实契合了国人看重古老文化的自省意识以及厚重的家国情怀。那么,随之又可再度思辨并追问:为什么产生那么多文化推广的影视剧,唯独这部《逃出大英博物馆》进入公众的视野最广泛并被热议的最多?这就可进一步探究该部短剧拟人化的创作方法、“回归”主题的定位、故事叙述的巧妙、人物设定的精准,等等。

立足于此,便可清晰且有力地诠释——流行元素非但与古老文化不矛盾,而且在恰当引介流行元素的策略下,能够巧妙出色地守护古老文化,续燃文明薪火。在此种观念认知的指引下,作文写作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避免单纯交代结论,进而让时事材料写作充满过程性、证据感,强化文章的逻辑层次与内在说服力。

三、依托正反合模式:助推多维理性思辨表达

当下众多学生引用“正反合模式”写作,将之放在时事材料文章撰写中,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所谓“正反合模式”,即是寻找事物、事件、现象的矛盾层面,在议题探究的理念下,进行正向、反向的评析,最后收获一种辩证思考、辩证统一的认识,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阅读上面这则时事材料,我们就可借助“正反合模式”,进行分析、评判、反思。《逃出大英博物馆》从正面来看,展现的是国人的民族文化意识和家国情怀,也透露着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典雅璀璨;而从反面来看,则可看到曾经的民族屈辱和惨痛教训,守护民族的文化必须要借助国家的底气和实力;从整体“合”的角度看来,勾连短剧拍摄者与当代观众这两个群体,我们便能够深化认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永不过时。“小短剧”下的“大情怀”,以艺术化的手法见证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以流行的方式守护了古老的文化,见证了对珍贵文物价值的思考以及对海外文物能够“回归”的深切呼唤。

参考立意:

1.用现代流行的方式,见证文物之美与民族文化情感

2.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当有热情也当有策略

3.文物遗失的背后:民族曾经的屈辱和痛

4.让文物回家:青年爱国的真实表达与家国情怀

5.守护文化:古老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6.家国心、文化情:“小短剧”里的“大情怀”

……

【佳作呈现】

用流行的方式守护文化薪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高二(28)班 张琪雅

文化的守护,是被人们长久探讨的话题。需要在中国历史语境里守护哪些文化?我们又该怎样的方式守护古老文化?中国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的流行文化怎样勾连?……一系列的命题,需要我们在新的时代环境里去回应,去解答。

【连续的追问,很好地呈现了问题意识,也主要探讨了“古典文化守护”与“流行方式”的关系,较为深刻】

文化悠远,绵延而来:当代是否还有必要守护古老文化?

【第一处核心观点】

2023年8月16日,大英博物馆被报道大量珍贵藏品不翼而飞,引发社会的巨大关注。而这关乎的焦点恰恰在于——大英博物馆内的诸多藏品,乃是从世界各地抢夺而来。中国的珍贵藏品,也很多被束缚在此。

【从时事新闻材料写起,顺畅自然,也贴切地体现着由材料生发的联想与思考】

当代,有人会说:“时代在发展,我们应当向前看,撇开那些古老的玩意。”这句轻薄的话,是不懂得文化之美的话,是不懂得敬畏文化的话。文物的珍贵,在于它凝结着历史的记忆,诉说着过往的美丑,也昭示曾经的事件。《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引发关注和迅速走红,恰恰诠释了珍贵文物被人们的看重,借着对逃出来文物的思考,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忆及那段屈辱的历史,也会自然而然地在心中生发文化守护感。守护古老的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叙中有议,最为重要的是:作者立足于材料呈现议论,有理有据,丝毫不空泛】

文化守护,道阻且长:我们應该用怎样的方式续燃薪火?【第二处核心观点】

面对这个话题,我想到之前较早一段时间演绎的舞蹈:《只此青绿》。这部由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舞蹈,一时间,惊艳了大半个中国。它借助古典文学的叙述方式,并巧用意念流动的方式,真实多元地呈现了北宋王希孟的写意画作《千里江山图》。原来,古典与流行,并不是矛盾的两个极端,选择恰当的视角与精心的打磨,便可让流行元素成为推动古典文化守护与弘扬的重要凭借。

【援引外围材料,并且细致地展开评析,证明着流行方式能够成为古老文化守护的力量与支架,素材引用、议论十分接地气,而且避免了以叙代议和只叙不议的现象出现】

《逃出大英博物馆》之所以走红,很多的原因也在于拍摄者巧妙地运用了当代人能够接纳的流行方式。该部短剧以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中国珍贵文物“回归”的故事。从大英博物馆逃离出来的文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为一个女孩,顺利归国。这看似是一部带有故事叙述的短剧,背后实则是浓缩的文化守护信仰与厚重的家国情怀。流行化的短剧形式,成就了这份文化守护被推崇的美好。

也许有人会质疑:“现代许多媒体平台肆意包装的流行,难道不是在消解古老文化之美吗?”答案是否定的,媒体平台与流行文化本身并没有错,只是难点在于我们怎样利用流行方式,换言之,破坏古老文化之美的,不是流行的手段,而是一些人背离家国情、文化心的心肠。

古老的文化,穿越历史的时空,依然带着璀璨的烟火。面对文化守护、文化传承这样的时代命题,我们应当不辞重任且借助当代的流行元素,去耕耘实践,寻觅一份古典文化之美在当代绽放的曼妙。

【指向文题设计的中心观点:用流行的方式守护文化薪火。“耕耘实践”“寻觅”等词,让结尾收束更显文采、美感】

【佳作点评】

本篇作文,从整体构思、思辨表达、素材援引上不俗,是一篇较为上乘的作品。首先,在整体构思上,聚焦于“古老文化”与“流行元素”关系的思考,努力实现去探究古老文化在当代是否有价值、流行方式是否能够推动古老文化的守护这两个核心命题。其次,在思辨表达上,作者连续用两个大的问题,进行了立体思辨,也让文章系统性、整体性更浓。古老文化虽然古老,看似没有价值,但是“文化悠远,绵延而来”,古老文化恰恰能凝结历史记忆、诉说过往美丑、昭示曾经事件。这种对古老文化、珍贵文物的辩证思考,让议论文透露着缜密深刻的理性之美,令人欣喜;再者,在素材援引上,有叙有议,解析到位,《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素材、《只此青绿》这支舞蹈素材等,都能贴切巧妙援引,增强了文章的论证说服力。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大英博物馆短剧时事
流行短剧现象透视
短剧暴富
时事半月谈
大英博物馆馆藏侯马青铜器:技术研究
藏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房
时事政策
巧用英语短剧,提升语用能力
大英博物馆国际培训项目培训报告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