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如皋市东陈镇畜牧兽医站 226571)
牛饲养管理工作中,应科学饲养,降低牛胃肠消化功能异常问题的发生几率,促进牛养殖质量的提升。牛胃肠炎是由牛胃肠黏膜的损伤所诱发的疾病类型,属于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当前,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养殖技术的升级,同时对肉牛加强管理,有效防控牛胃肠炎等疾病,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保障食品安全。
牛患胃肠炎,主要原因是饲喂不科学,牛食用的青草或是茎类饲料过多,粗饲料过少,或是饲喂结构不合理,导致误食了大量膨胀类饲料,像谷物、豆科植物等,饲养过程中若是频繁地更换饲料未给牛一个适应的过程,容易造成牛出现胃肠炎高发的情况。另外,牛患有一些其他疾病,像牛在受到病毒传染或是细菌感染患有疾病后,消化能力会明显下降,导致牛肠胃蠕动速度缓慢。还有牛在患有牛创伤性网胃炎或是热性病后,均容易诱发牛胃肠炎疾病。
除了饲喂因素外,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环境不佳容易导致牛高发胃肠炎。养殖场内部的卫生条件差,导致牛极易受到环境中病菌的影响,诱发胃肠炎疾病。长时间生活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牛自身对于疾病抵御能力明显下降,在受到病菌侵袭后,会在短时间内发病和蔓延,消化功能明显衰退,并显现出一些临床症状[1]。
牛在患病后,防疫人员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抗生素进入到牛体内,会干扰牛胃肠道中有益菌群的存活,也会造成一些对药力适应能力强的有害菌群趁机大肆繁衍,出现毒素持续累积的情况,进而导致牛胃肠道中菌群失衡问题更为严峻,继而诱发胃肠炎。
当前牛养殖工作中,很多饲养管理人员自身所掌握的饲养管理技术不到位,养殖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养殖工作不够科学,这都不利于养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且容易为牛胃肠炎的高发创造条件。
牛在患有胃肠炎后,所表现出的症状比较明显,临床表现为牛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但饮水欲望明显上升。牛鼻镜干燥,眼内膜潮红,且存在出血情况,牛的眼角还会分泌出大量黄白色分泌物。口腔干燥,有恶臭味道。舌头表面存在大量褶皱,舌苔发厚,颜色呈黄白色。后期随着症状加重,牛腹痛症状加剧,甚至会出现站立困难或是站立不稳等情况,频频回望腹部,或是用后肢踢打腹部。大多数病例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腹泻情况,且腹泻会持续较长时间,排出稀便。并伴有恶臭味道,或是其中会夹杂着血块或肠黏膜组织,并存在大量黏液。随着胃肠炎疾病持续推进,牛会出现排便失控问题,肛门松弛,全身肌肉抽搐。患病牛还会有比较严重的脱水情况,双眼凹陷,难以顺利行走,皮毛相对较为粗糙,缺乏弹性。后期由于疾病对牛肾脏造成了较大的损伤,还会出现毒素累积的情况,导致牛长时间卧地不起,全身肌肉震颤,最后出现昏迷死亡的情况。病例还出现发热症状,心跳速度明显加快[2]。
根据牛患病后所呈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可以对疾病做出诊断。首先可以结合全身症状,进食情况、鼻镜、舌苔变化还有粪便变化等,即能够初步诊断该疾病。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患病牛流行病学调查,进行血、尿、粪等各项检验,进而能够比较精准的诊断出单纯原发性胃肠炎和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继发性胃肠炎。
针对牛胃肠炎疾病,在治疗时,可以首选中医治疗,能够较好地发挥出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获得理想治疗效果。中草药具有毒性小、少残留、易获得等优势,将其应用于疾病治疗过程中,并与中医著作中关于疾病防治、养生保健的方剂和相关理论进行联系,探究和应用具备治疗、滋补效用的中草药组方,应用于实际治疗工作中,不仅能够获得一定治疗效果,还能够降低其他化学药物使用时出现的残留问题。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均能够发现很多中草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对牛各免疫器官产生良好的助推作用,较好地激发牛的免疫反应。实际应用时,很多药材比较容易获得,不仅效果好,成本较低。在治疗牛的部分疾病时,均能够进行治愈,且副作用小,后期治愈后复发率较低,即使偶有复发情况,后期再经过治疗后,能够康复。此外,中医治疗牛胃肠炎需遵强健脾胃、祛除湿气的情况,很多中药材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功效,能够停泻止痢,缓解各种临床症状,同时可供选择的方剂较多,具体可应用以下方剂进行治疗:
方剂一:桂花、地榆、黄连各45 g,白头翁80 g,上述药物混合后,加水煎煮,候温后让病牛服用,每天1剂,连续服用2~3 d。
方剂二:使用焦地榆、山药、白扁豆各60 g,侧柏叶、槐花、玄参各40 g,赤芍、银花、连翘、栀子、生地、丹皮、大黄各30 g,钩藤20 g 治疗。所有药材捣为细末口服,每天1 次,连续服用2 d。
方剂三:需取灶心土100~150 g、白头翁120~180 g、仙鹤草50~80 g,上述药材中添加1~1.5 L 清水,煎煮20 min 后,过滤药渣,并取适量大蒜捣碎,充分搅拌混合,即可以让病牛服用[3]。
西医治疗牛胃肠炎,重点在于抑制细菌和消除炎症,并对患牛的肠道进行及时清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黏膜、及时补液。实际治疗时,还应对以下治疗手段进行合理的运用。
4.2.1 肠道清理
结合病牛腹泻严重程度,选择缓泻、止泻等方式进行治疗。若是病牛排出粪便干燥并存在大量黏液,有腥臭气味的情况下,还应及时促进胃肠中内容物排出,避免出现中毒情况,应采取缓泻治疗方式。可选择硫酸镁200 g、鱼石脂15 g、酒精100 mL,将其混合后,掺入3000 mL 温水让患病牛服用。应用泻剂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药量,如果病牛有脱水症状,还应谨慎用药。若是病牛排出的粪便稀薄或是腹泻情况不止,但排出粪便不夹杂黏液,还需采取止泻治疗,常用碳200 g,加温水3000 mL 进行灌服[4]。
4.2.2 应及时对抗菌消炎药物展开合理运用
结合病情与药敏试验,在各种实验设备和机械辅助之下,提高药物使用的针对性及治疗效果。一般可以选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同时使用,也可以使用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对于该疾病的防控,效果比较明显。
4.2.3 及时采取止血补液,解毒强心的治疗措施
能够大大降低疾病的死亡率,获得理想的防控效果。对于粪便中带血病例,需及时应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止血类药物,能够较好地改善相关症状。病牛长期腹泻,则应及时补液,同时可将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和5%碳酸氢钠溶液按2:1:1 的比例进行混合输液。另外,每500 mL 的输液中加入10%的氯化钾溶液10 mL 以补充钾。为促进牛免疫力的提高,调节代谢,还可以及时地补充维生素C。保证心脏功能同时改善血液循环。治疗时,应用安钠咖以及肾上腺素等药物。相关治疗措施应用时,可配合黄连解毒散、白头翁散进行辅助治疗,共同发挥中西医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效果更佳。
西药治疗牛胃肠炎,优势十分明显,且给药方便,见效较快,同时对中药进行应用,能够较好地缓解各种顽固症状。实际治疗工作进行时,还需基于牛的病情、病症,对中西医治疗方式展开整合运用,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实际治疗工作进行时,为进一步强化该疾病的治疗效果,需要尽早进行防范,日常加强疾病监测,提高疾病防控效果,及时发现,并尽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日常养殖工作进行时,要注意为牛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展开消毒清洁工作,及时清除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污染物,并无害化处理。同时,应对圈舍中各种饲养用具及时清理。根据养殖实际以及区域疾病的流行情况,完善相应消毒清洁制度。借助多项有效消毒清洁措施,及时消灭饲养环境中潜在的多种传染源,对牛健康生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进而降低疾病发生几率。
另外,应及时开窗换气,使新鲜空气能够进入到圈舍中,做好通风的同时应保障光照充足。夏季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注意保暖防寒。牛舍中应注意做好防蚊灭蝇等工作,控制好温度、湿度,避免外界各种环境应激造成的威胁。
结合养殖区的气候条件、牛场牛的生长情况,积极探索出更为适合自身养殖场实际的饲喂模式。养殖过程中,要结合牛品种、体质、体重等,做好合理的分群,并且控制好饲养密度,为牛后期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结合牛各个生长阶段的实际情况,做好饲喂工作,为牛提供充足且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饲料,日常做好饲料的科学储存,避免由于储存不当而出现变质、腐烂的情况。结合牛不同时期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实际,及时添加多种营养物质,保证饲料干净、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口性好。同时可以在牛饲料中加入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等物质,均有利于促进牛免疫机能的提高,降低胃肠炎疾病的发生几率。另外,在饲料变更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展开相关工作,以免突然更换对牛生长造成的应激。牛作为反刍动物,极易患有胃肠疾病。其中,牛前胃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在防控时,应重视做好前胃疾病的预防,做好监管工作,避免误食难以消化食物。
养殖场在饲养管理工作进行时,要科学地预防牛疾病,强化对饲养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加强对防疫知识的学习,掌握牛胃肠炎的实际特征、病因等,保证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即能够及时地发现并做出反应,第一时间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日常应加强疾病的科学分析,合理设计牛胃肠炎疾病预防措施,进一步落实好防控对策,提高牛胃肠炎疾病的预防成效,降低疾病发生几率[5]。另外,饲养管理人员还应明确掌握养殖场中牛的饲养规律,避免外界多种不利因素会对牛饲养规律产生的威胁,发现牛出现肠胃炎症状,应第一时间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对养殖环境做好彻底消毒。并及时采取有效防控对策,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时,综合运用中西医的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牛胃肠炎作为牛疾病中常见的类型,在疾病出现后,通过对多种有效治疗措施进行运用,能够切实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对养殖工作造成的威胁。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应坚持治疗为辅,预防为主的理念,科学预防牛胃肠炎疾病,制定有针对性地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牛胃肠炎的发病几率,降低经济损失,推动牛养殖业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