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首曲守护者
——记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玛曲县自然资源局

2024-05-08 01:58甘肃省林草局防沙治沙处甘南州林草局
甘肃林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玛曲防沙沙化

甘肃省林草局防沙治沙处 甘南州林草局

玛曲藏语意为“黄河”,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草地总面积849.8 万亩、湿地378.6 万亩,黄河环绕全境433 公里,水源补给量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占黄河流域总径流量的六分之一,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长期以来,玛曲县自然资源局将生态保护作为最大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战略,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常态化开展草畜平衡,加快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防沙治沙事业,持续推进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建设,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黄河玛曲段径流量持续增加,形成了各族群众共护母亲河、共建绿色家园的强大合力。

保护优先,多措并举,强力推动,防沙治沙取得新进展。一是群防群治、社会参与,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将12.23 万亩沙化土地全部划定为禁牧区,实行严格保护,聘用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对草原、沙化土地等资源进行管护,鼓励民间环保组织和广大牧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全社会保护生态的氛围。二是综合治理、系统修复,全力打好防沙治沙攻坚战。2021 年至2022 年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沙化草地修复、退化草原修复、无主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修复、小流域治理、黄河沿岸阻沙林建设等面积37.76 万亩。通过重点沼泽湿地围栏保护、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沼泽植被恢复示范推广和退牧还湿等措施修复湿地30.8 万亩。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治理沙化37.17 万亩,其中沙化土地7.71 万亩,沙化草原29.46 万亩;修复“黑土滩型”退化草地122.52 万亩,退化沙化草原治理力度逐年加大,有效改善了黄河玛曲段生态环境。三是护绿增绿、统筹发力,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通过连续两年开展“创建五无新甘南,全民共护母亲河”活动在黄河沿岸沙化区共植树67.83万株、草方格压沙515 亩、植树治沙500 亩。四是强化管理、严格保护,推进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在黄河两岸沙化草原集中分布区设立了100 平方公里的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开展封禁设施建设、固沙压沙等生态修复与治理,以及成效监测、宣传教育与管理等工作。

玛曲县防沙治沙成效显著,为维护黄河上游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通过实施沙化退化草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区林草植被逐步恢复,植被盖度有所提高,优良牧草比例大幅提升,玛曲草原向黄河补给水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沙化退化草原修复效果显著。2022 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了98.34%,比2016 年提高了0.16 个百分点,沙化土地面积由2012 年的12.23 万亩下降到现在的4.52 万亩,减少了7.71 万亩;潜在沙化草地面积由2012 年的67.77 万亩下降到现在的38.31万亩,减少了29.46 万亩。三是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藏原羚、岩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多,2021 年在木西合乡境内,藏原羚与岩羊种群数量达到5000 只。近年来狼、狐狸等食肉性动物的身影也逐渐增多,本地牧民多次发现并拍摄到了雪豹的身影,2021 年10 月份,在河曲马场、曼日玛镇郎曲乔克湿地发现数量大概在30000 只左右的候鸟栖息,大量的黑鹳、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珍稀飞禽为南迁越冬做准备,国家级保护动物的频繁“亮相”,表明了玛曲县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四是牧民生态保护意识逐步提高。近年来玛曲县一直秉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生态理念,一手抓项目争取和落实,一手调动群众发挥内生动力,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牧民群众已普遍意识到保护环境、减畜种草的重要意义,涌现出越来越多牧民自发组织的环境保护中坚力量参与到防沙治沙等生态保护工作中来。

多年来,玛曲县自然资源局全体干部职工投身防沙治沙事业,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和生态修复效果,为黄河首曲沙化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可行的治理模式和治理路径,在有效保护黄河上游绿色屏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了玛曲县防沙治沙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玛曲防沙沙化
玛曲:美丽的黄河首曲大草原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一千多万公顷
玛曲行吟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在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