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碧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在主题统领下聚焦驱动性问题,在真实情境中自主或合作探究,运用英语学科语言和大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并形成项目相关成果的教与学方式。微项目化学习是指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15~20分钟时长的探索性项目任务,或者在课外用类似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对某个内容或主题进行小探索(夏雪梅,2018)。《课标》同时建议对单元内容基于主题意义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成大单元,挖掘不同单元之间的连接点,找到其内在联系点,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基于主题意义,重新审视教材,跨单元整合成大单元,让知识学习从“散点”走向“聚拢”,在微项目问题的驱动下,串联语言,研究语言,运用语言解决真实问题。基于主题意义的大单元微项目化学习将微项目化学习与大单元教学相融合,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以《新标准英语》一年级上册教材为话题素材,结合基于我校学情开展的大单元微项目化活动课例,阐述如何基于大单元主题意义开展微项目化学习。
《课标》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一年级一周只有两个课时用于英语学科教学;《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教材中自然单元的板块内容基本一致,但由于各个单元话题不同,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点也不尽相同,因而语言分散,知识点凌乱,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在有限的课时里如何将教材固有知识从“散点”走向“聚拢”,基于主题意义的大单元项目化学习注重用主题意义作为聚合器,不断聚焦更多的知识信息,连片成网。
1.梳理教材话题,确定主题意义探究方向,入项探索
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不是从活动开始的,而是从期待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出发的(夏雪梅,20l8)。教师首先要梳理不同单元的话题和功能,发现融合点,以便提炼大单元主题。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上册教材话题、功能(见表1):
表1
经过深入分析和解读教材,本着优化整合理念,从学生学习的核心知识点出发,链接真实情境,提炼出“How to have a New Year’s Party?”作为一年级上册大单元微项目的主题意义探究方向。学完整册教材后,恰逢学校开展新年派对,新年派对这一情境能唤起学生对项目探索的兴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实践,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内化核心知识。
2.结合教材话题,架构驱动性问题框架,吸引入项
入项活动应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对主题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通过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促使学生对项目有大致的理解,初步建立项目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本课例综合考虑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背景,围绕驱动性问题进行可能的拆解,在解决过程相对应的基础上,获得真正的子问题,提炼出细化的子问题即项目任务和目标:
Q1:How to decorate the classroom?(Decorations for the party)
Q2:What things can we prepare for party?(Food and gifts for the party)
Q3:What can we do at the party?(Show at the party)
这些子问题能驱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同时巧妙地关联教材中涉及到的话题(见表2),如学生们用五彩缤纷的气球、彩带等装饰教室里的桌椅、门窗等;由教材中M9 Birthday Party话题应用迁移到New Year’s Party,在party上同学之间互赠礼物,小组合作唱跳本学期学的英文歌谣或表演课本剧等。将教材知识进行项目式转化,融合多个单元话题,基于主题意义有机黏合这些碎片化的语言知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子问题框架,借助情境的发展层层深入,高度组织学生学习,推进深度学习。
表2
基于主题意义的大单元微项目化学习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应用性和生长性等特征。结合大单元,以主题为引领,主线情境单一清晰;驱动性问题切口小,学生入项快,灵活度大;学习实践和课堂建构的知识直接相关,所学即所用;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细化的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主题意义,掌握核心概念。
1.创设项目情境,细化子项目方案
项目情境是项目活动开展的载体,承担着引出项目任务、限定项目范围、提供解决项目问题方向与思考方法的场景。本项目导入部分,以学生日常生活所见的新年派对视频进行导入,引出新年即将来临的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激起学习兴趣,提出项目的驱动性问题:How to have a New Year’s Party?完成对大单元话题的讨论和发言,从而导入项目主题情境。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及学习目标,为了更好地将学科知识进行项目式转化,教师要基于大单元主题,发现基于生活的知识实践资源,梳理细化子项目学习活动,形成方案,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为项目代入式实践活动做好以下准备(见表3):(1)选择派对场景;(2)准备派对装饰物;(3)准备派对食物、饮料;(4)准备派对上交换的礼物;(5)准备派对上的节目。
表3
2.组建合作小组,明确子项目分工
项目化学习强调合作探究,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做好项目准备工作之后,教师需要明确子项目的具体分工、每个组员的职责和应完成的任务,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及能力特长,取长补短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参与到共同学习中去。本项目属于操作性强的实践类项目,各小组首先讨论选择的子项目内容和形式,接着明确具体分工(见表4)。
表4
项目化学习成果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驱动性问题的结果。项目成果展示是学生分享成果、展示特色、获取反馈、建立自信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实践精神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特长和技能,选择成果展示形式。本课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智能力提供三种呈现形式:1.可以选择电脑绘制布置新年派对,拖拉相应的装饰物及食物饮料等;2.可以选择彩印立体教室场景、粘贴装饰物及食物饮料等;3.可以选择手绘教室、装饰物及食物饮料等;同时考虑一年级学生语言知识储备,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成果汇报,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架,学生可以选择汇报交流形式:1.诗歌创作;2.对话交流创作;3.陈述介绍创作。
教师为歌谣创作的学生提供的语言支架如下:
教师为陈述介绍创作的学生提供的语言支架如下:
教师为对话交流创作的学生提供的语言支架如下:
微项目化学习倡导多元化展示成果,凸显学生的个性发展,本课例另一展示成果——学生自主选取本学期学的英文歌谣或课本剧在新年派对上做展示表演,既契合主题意义又巩固学科知识,真正践行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在小组成果的展示中,深化对项目主题意义的理解。
评价与反思是项目化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项目化学习中,评价贯穿始终,不仅关注学科语言内容的掌握,同时关注实践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项目学习能力的发展。本课例中学生通过自评(见表5)、互评(见表6)的方式对本组及其他组的项目成果和成员参与度等进行多维评价,提出个人建议、收获,同时积极反思。这种自我考核、互评互学的评价再次证实了学生是项目学习的学习者、指导者、探究者。
表5
表6
评价活动是深入延展项目化探究的又一平台,学生在自评、互评的反馈中学习、思考、成长,在团队策划—执行探究—成果展示—评价反思—二次完善—再呈现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基于项目整体考虑的评价建议,便于学生分析项目成效,收集经验,为下一个项目做积极准备。
基于主题意义的大单元微项目化学习结合大单元,体现大概念,以主题为引领,驱动性问题小,学生入项快。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构建童趣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欲,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洞察,有创造力地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项目化成果,在评价反思中不断提升自我学习力,实现主题意义探究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