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译理论下肇庆市传统村落外宣文本中文化专有项翻译探究

2024-05-07 03:31慕容玉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茶果肇庆市白鹤

慕容玉贞

(广东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肇庆 526100)

传统村落是指具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拥有一定历史、文化和社会等价值,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较早、应当得到保护的村落。肇庆市有12 座传统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每座村落的宣传文本各具特色,展现了传统村落的人、地、房、村的不同文化特色。然而其英语翻译却没有引起重视,忽略了传统村落的外宣翻译。因此,如何将肇庆市传统村落文化翻译成英语,向外国友人讲好肇庆市传统村落故事,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本文运用变译理论,对广东省肇庆市12 座传统村落外宣文本中文化专有项进行探索,旨在为肇庆市传统村落外宣翻译提供新视角,加大对外推广传统村落文化的力度,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1 文化专有项及其翻译研究

有翻译学者认为,原文本中某些项目的文化内涵无法与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完全对应,故很难将其在原文中的意义同等地转移到译文中,可称之为“文化专有项”。与文化负载词不同的是,文化专有项不仅包括词或者短语的形式,也包括语句和语篇。凡是读者认为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的,都属于“文化专有项”[1]。

近十年来,国内学者主要关注文化遗产、典籍和文学作品的翻译。基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难点,陈芳蓉[2]依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难点提出了音译加文内解释、有限泛化和绝对泛化及意合到形合的转换3 种翻译策略。以《中华艺术通史:明代卷下编》的汉译英项目为案例,项东和王蒙[3]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文本英译时音译策略的使用规范。以高芬翻译的《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为研究对象,石春让和吴琳[4]发现,文化专有项的翻译主要遵循5 个原则:释意简洁、语境意义顺应、求同存异、弘扬中国文化和面向世界。通过分析中国作家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韩译本中120 个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杜书灵[5]得出译者采用了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丁立福和汤靖[6]发现,语义空缺、信息传达不明确、错译误译漏译是相关文化专有项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变译理论出发探索《淮南子》文化专有项变译策略:“增益”“减修”和“变异”。与丁立福和汤靖的观点一致的是,本研究认为变译理论强调译者为适应特定的翻译需求,能够解决文化专有项目翻译所产生的问题。因此,本文将采用变译理论对肇庆市传统村落文本外宣的文化专有项翻译进行探索,以期提高译作的翻译质量。

2 变译理论

变译理论指的是为满足目的语读者的特殊需求,由人或人和机器在特定条件下以目的语摄取源语文化信息的智能活动和附际活动[7]。摄为变、译轴心,其要义在于“变”。经过发展,变译理论成为译学界相对完善的理论,不仅促进了我国译学主体性发展,还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变译和全译是整个翻译策略的一对范畴,变译之下的变通和全译是第二个范畴,变通又分为变译的第三个范畴,即变通的手段:增减编述缩并改仿。变译之下的变通和全译应用于实践,构成了变译法的增法和减法共12 种译法,其微观特征如下[8-9]。12种变译法如表1 所示。

表1 12 种变译法概述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只有减法的摘译和参译,增法的阐译和改译适合以从词到书的语篇为单位。而由于缩译、译述、编译是以段、篇和书为单位,因此,在讨论词句翻译时则不适合使用。综述、述评和编译都以篇和书为单位,前两者语篇数适合至少5 篇以上,后者则要求语篇数不超过5 篇。多种变译方法可以综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如下以肇庆市传统村落文本的英语翻译为例子。

3 肇庆市传统村落外宣文本中文化专有项翻译实例

以下将通过实例阐释变译理论在肇庆市传统村落文本外宣文化专有项翻译中的应用。

例1: 扶溪村武威堂是粤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庄园。整体建筑呈“三格四形”特点。“三格”:一曰风水格。坐西南向东北,背靠黄帝岭、白鹤山,而临大水塘,构成天地人和合之风水格……[10]。

译文:Wuweitang Hall in Fuxi village is the largest ancient manor in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The building features three structures and four shapes.The three structures: the first: feng shui structure.As a northeast-ward building with a vast pond in its front,it is backed by Huangdi Ridge and Baiheshan Mountain, marking a feng shui pattern that strikes a harmony between man, earth, and heaven...

例1 是关于肇庆市怀集县大岗镇扶溪村最大的古庄园——武威堂的建筑介绍。不难发现,原文中“武威堂、黄帝岭、白鹤山、风水”都属于文化专有项。翻译文化专有项时是保持源语形式还是转为译语的形式,译者最主要的考虑是要达到既让读者理解译文,又可以构建文化身份的目的。“武威堂”翻译成Wuweitang Hall,根据变译手段中“增”法,将原文“武威堂”名称解释成hall,与后半句manor 形成同义,使得读者易于理解Wuweitang Hall 是庄园的名称。“武威”译文采用的是音译,保留了原文的专有名词,使用了增法对其解释,一方面保留了地方文化特性,另一方面也让英语读者感知该建筑的文化背景。同时,译文对“粤西北地区”也进行了阐译。然而,在翻译“坐西南向东北”时,则采用“减”法,摘去一些不影响文本理解的细节,只翻译northeast-ward (朝东北),突出建筑的方位。加之,后文所提及的“黄帝岭、白鹤山、水塘”构成“风水格”。Fung Shui(风水)一词已经进入英语词典,逐渐为英语使用者所熟悉,在翻译时可以采用拼音形式。形成“风水”的环境“黄帝岭、白鹤山、水塘” 凸显了 “天地人和谐” 理念,Huangdi Ridge(黄帝岭)和Baiheshan Mountain(白鹤山)使用了拼音形式,既解释了风水的格局,也明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和人类之间和谐关系的价值观念。

例2:黎槎古村呈八卦形状,布局精巧,暗藏洛书河图的玄机,以中国古代儒家论述万物变化的重要经典——《周易》 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即“—”和“--”的符号形状把房屋建在一座凤凰形的名叫凤岗的小山岗上。这些房屋依山而建,环水而设,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卦形排列,呈圆形分布,一座座一排排,一圈接一圈,玄机重重,风格独特[11]。

译文:The Licha Ancient Village is shaped like a Bagua, with a best-planned layout that hides the secrets of the Luoshu and Hetu (which refers to two mysterious patterns that contain profound cosmic astrological principles).Bagua means the Eight Trigrams from the Book of Changes that is an important classic book of ancient Chinese Confucianism on the change of everything.According to forms of undivided “—” and divided lines “--”, the village is built on a phoenix-shaped small hill called Fenggang.The houses are built along the mountain and arranged in forms of trigrams, distributing in a circular shape and forming a unique and mysterious style.

例2 是关于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黎槎村的村落格局的整体概括。原文中文化专有项有“黎槎村”“洛书河图”“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在译文中,首先采用增法策略,对“洛书河图”进行了阐译,在凸显传统村落的独特之处时,也需要以读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对此文化专有项进行解释,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村落布局背后的文化,增加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理解。同时采用了改译法,在对“八卦”音译的同时,也增加了解释。英语读者较难理解八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且难以在译文中用三言两语进行解释。为了突出原文对黎槎古村格局的介绍,采用减法,减去八卦名的翻译。一增一减,增加必要的,减去不要的,突出译文主题,既传达了原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对宇宙变化的思考,也有助于突出肇庆传统村落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紧密联系。重复常见于汉语的表述,原文使用重复的表达手段形容房屋的布局:“呈圆形分布,一座座一排排,一圈接一圈”。考虑到读者的思维方式,只需要翻译成distributing in a circular shape,减去重复部分的内容。无论是词语或句型的表达,译文在强调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亦需要寻找与他文化的共同性,方能产生理解。只有选择合适的表征,才能实现文化的认同。

例3:据江姓后人介绍,此房建好后不久,有一年春天,春色明媚,阳光灿烂,天空中飞来一群白鹤,在江家大屋上空盘旋。群鹤在空中翩翩起舞,欢快地鸣叫着。江家人见到这一奇景,立即拿出五谷杂粮洒在房屋周围和天井里,好让白鹤下来觅食。不一会,这群白鹤果然飞下来啄食地上的食物。这样,99 个门便有99 只白鹤。……从此,江家大屋就多了一道门。人们有见及此,认为江家大屋乃“百鸟归巢”风水宝地[12]。

译文:According to the descendants of the Jiang family, not long after the house was built, one spring day, a flock of white cranes (a kind of bird that auspiciousness and longevity) flew over the house.The cranes danced and sang in the sky, and the Jiang family immediately took out grains and scattered them around the house and courtyard, hoping to attract the cranes to come down and feed.Soon, the cranes flew down and began to eat the food on the ground.Each crane only ate at one door, and there were 99 cranes in total, one for each door...From then on, there is one more door in the Jiang's house.People who witnessed this believed that the Hakka House of Ren Shan Village was an auspicious place in terms of Fung Shui,the geomanc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can be calld "a hundred cranes return nest".

例3 是对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大屋村关于百鸟归巢传说的第一段描述,既有词汇层面的文化专有项,也涉及整个语篇层面。从词汇角度看,“白鹤”“五谷杂粮”“99 道门”“百鸟归巢”“风水宝地”都是文化专有项。白鹤在中国文化中象证着祥瑞和长寿,是一种与仙境和灵性相关的神鸟。在原文中以自然现象出现,表达的是吉祥和幸福的意义,因此采用增加的译法,对白鹤进行解释,使得英语读者获得与源文读者同样的意象。五谷杂粮是中国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江家人拿出五谷杂粮喂养白鹤所表达的是家庭的繁荣和对丰富生活的期待。因此“五谷杂粮” 缩译为grains 即可。“99 道门不仅是建筑设计,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数字,与长寿、繁荣和幸福相关。在《周易》中,“九”象征着创造力、领导力和行动力。因此,“99 道门”到“百鸟归巢”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人们对幸福和圆满的追求。“99 个门便有99 只白鹤” 则采用了增法译写为“Each crane only ate at one door, and there were 99 cranes in total, one for each door”。而 “百鸟归巢” 则阐译为 “a hundred cranes return nest”,以便读者体现数字的变化和“白鹤”文化内涵的传达。“风水宝地”指在中国传统地理学和环境学的合理布局和设计下,能使得居住者安居乐业和繁荣幸福的环境。因此,在翻译该词时可以采用增法,对其阐译,揭示所隐含的信息,翻译成an auspicious place in terms of Fung Shui, the geomanc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例3 中“春色明媚,阳光灿烂”是春天的修饰词,此处采用了减法策略。“天空中飞来一群白鹤”与“在江家大屋上空盘旋”直接翻译会显得句子冗长啰嗦。故采用缩译之法,对原文进行凝练,“...flew over the house”使得译文更加清晰易懂。同样,原句“翩翩起舞,欢快地鸣叫着”译为danced and sang,也是采用减法策略。以上采用了减法策略,译文中多去掉原文的修饰词或无关信息,以呈现给读者整体的“百鸟归巢”画面。

例4:“茶果”是用稻米粉蒸熟的点心。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瘟神作恶多端,经常昼伏夜出吞噬牲畜,施瘟布疫残害百姓。人们为了送走瘟神,制作“茶果”供奉天神,祈求神灵驱除妖魔,保佑人间六畜兴旺,人丁安康。久而久之,形成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三成了全村的供奉日,因用“茶果”供奉神灵,便唤作“茶果节”。(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黎槎村宣传文本)

译文:"Chaguo" is a kind of dim-sum steamed with rice flour.It is said that a long time ago, there was a demon who committed many evil deeds.He often went out day and night to devour livestocks and spread the plague.In order to exorcise the demon,people make "Chaguo" to worship the Tianshens (who are responsible to protect people) praying to drive away demons, and blessing the prosperity of the animals, as well as the well-being of people.Over time,customs have formed, and the third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each year becomes the day of worship.Due to the use of "Chaguo" to worship Tianshens, it is called the "Chaguo Festival".

例4 是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黎槎村的风俗习惯的来源故事。其中“茶果”天神“六畜兴旺,人丁安康”都是文化专有项。“天神”在古文化中指的是高级神灵,能与宇宙、自然和人间事物相连接。如果直接翻译成God,容易让英语读者误解“中国的天神”就是西方文化中“上帝或神明”,因此译者采用音译法和阐译法,对“天神”进行说明。“六畜兴旺,人丁安康”以四字格的形式呈现,表达的是人们对所在村落繁荣和个人幸福的追求。因此,在翻译时可以采用减法摘译有效信息,译成“bless the prosperity of the animals and the well-being of people”。通过文本描述,可知“茶果”是供奉神灵的食物,是人与天神的链接,代表的是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敬畏,所形成的“茶果节”则承载了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从而形成特定的文化身份。因此,“茶果”一词采用音译翻译策略,同时在民间故事的整体勾勒过程可以适当地增加一定的解释。不难发现,以上译文在变译理论的指导下,主要是通过变通原作的内容或形式,求得信息传播的最佳效果。

4 结束语

对传统村落文本进行英语翻译时,译者除了要考虑英汉语言的差异和文化特点,还需要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效果。汉语强调意合,多用重复。而英语则偏爱形合,追求结构的组合和搭配。通过对肇庆市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和民间故事的部分例子进行实证分析,作者认为,要处理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可以依据变译理论,灵活使用其三级范畴的变译手段和四级范畴下的具体方法,从而让译文更符合英语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实现文化“走出去”的目标。在实际的翻译中,译者要通过增法增加必要的文化信息和减法删减或去掉无关信息,以显化重点的必要信息和实现文化身份的构建。肇庆市的12 座传统村落各有其建筑特色和风俗习惯,这些都值得保留和传播。利用变译理论对不同地方的传统村落外宣文本进行翻译,是值得探究的。传统村落外宣文本翻译是一项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任务,应用变译理论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翻译过程中关于文化专有项翻译的难题,更好地构建文化身份。

猜你喜欢
茶果肇庆市白鹤
白鹤之约
2种茶果不同组织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
独孤求败白鹤滩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白鹤的真爱
茶果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
还原儿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