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技术教学模式下的自然美育课程的探索

2024-05-07 08:45蔡婷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

蔡婷

摘要:在素质教育要求下,对幼儿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应用信息技术推进自然美育课程的建设可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然美育课程的必要性,并探究其创设以及实施过程,重点提出了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方向和开发路径,希望能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提升幼儿对自然美育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自然美育;课程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其并不是单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而言的,而是在启蒙教育阶段就要求幼儿教师有所应用和体现。现代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着信息社会所带来的舒适与便捷,但同时也面临着鱼龙混杂的信息世界。如何才能够更为准确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对幼儿的启蒙美育教育,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大多数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在家庭中的生活都与一些电子产品密切接触,减少了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这不利于陶冶情操,对幼儿美育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幼儿园必须注重对自然美育课程的探索,鼓励3-6岁幼儿积极参与到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这一过程是幼儿认知世界、表达内心情感以及将自身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环节。所以,此阶段自然美育课程的建设目标,一方面要注重幼儿感受与欣赏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则需要注重幼儿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塑造,切实将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力、创造力作为根本,切实释放幼儿天性,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自然美育课程的必要性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一种依附的关系,这说明人作为自然之子,必须亲近自然,亲近自然也是每一位幼儿的天性表现,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能帮助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其针对3-6岁兒童的学习和生活提出了“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且结合学前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和理念,在未来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幼儿教师必须鼓励并支持幼儿更加亲近地参与自然环境的探索,通过直观的感知、亲身的实践操作以及独特的个人体验,增强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的精神,强调自然对幼儿产生的重要教育价值。

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提出,要将大自然、社会作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与根本,切实发挥大自然所具有的天然教育优势,真正实现美育教育目标。在幼儿园的艺术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引导他们在自然与社会文化生活中加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认知意识和感受,学会通过心灵去感受美、认知美以及发现美,并以独特的创造方式呈现美。然而,当前大多数城市幼儿园远离自然,因此在开展自然美育活动时受到环境层面的制约和影响,无法通过开放的户外课程活动来引发幼儿对自然更为全面的认知和理解。为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注重打造更多开放式的户外活动课程内容,引导幼儿对自然形成更为全面的关注,从而促进幼儿更大胆地进行情感表达。在美育教育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艺术创造力等,这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自信的意志品质,在与自然界的密切交流过程中,增强对自然身份的认知与归属,切实提高自身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三、信息化技术背景下幼儿园自然美育活动的创设与实施

(一)自然美育的内涵

自然美育可以看作是亲近自然的美术、美感教育。它依托于自然环境,旨在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同时激发幼儿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在轻松惬意的环境中,幼儿可以进行思考与观察,培养美感与艺术表现力。简言之,自然美育是自然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审美眼光。

(二)自然美育活动开展的环境创设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这一阶段其普遍具有好奇心比较强、热爱跑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特点。因此,在自然美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将幼儿园周围的自然环境作为首要选择,比如凉亭区域、假山区域等,都可以作为幼儿亲近自然的主要场所。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比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所以这一时期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更深入地研究和思考自然界中的各种场景和事物。例如,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园内的银杏树叶,了解其特点,从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欣赏落叶飘起的美感,同时感受自然界的生机。

在为幼儿创设好自然环境之后,需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要求,开展周期性的自然美育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采摘等基础的行为获得深刻的感受,进而获取更多的自然素材和内容。例如,可以要求幼儿观察植物的花瓣、果实、表皮、种子等,不同植物在这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幼儿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

四、信息化技术背景下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的内容设置

(一)以季节为主题开展自然美育课程

信息化技术在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设置中起着显著的作用。由于幼儿本身的年龄较小,所以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进行一些微观内容的直观呈现。以季节为主题设计自然美育课程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自然界中,四季的变化轮回存在,同时四个季节也分别存在着显著的特点,每一个季节也都有着自己特殊的颜色和植物。此时就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亲临自然去观察这些变化。通过倾听以及触摸等直观的方式,让幼儿感受自然界中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设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呈现,然后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或者是开展相应的创意手工活动。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以冬天为主题的课程——《我为大树穿新衣》。到了冬季,树叶掉落,光秃秃的大树成了冬季常态。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冬季树叶掉落的情况,并引导幼儿思考:“在寒冷的冬天,大树的叶子都掉光了,那光秃秃的大树多冷呀?”然后引导幼儿思考此时大树的“心理状态”。这样可以让幼儿更贴近大树的生命感受,有利于激发幼儿在内心对树木的同情和情感共鸣,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接下来,可以引导幼儿为大树设计新衣服,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张光秃秃大树的图片,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叶片颜色进行填充和粘贴。这一过程可以增强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和对情感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色彩敏感度以及初步审美能力。

(二)通过户外拓展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新模式创造

户外拓展是当前幼儿园进行自然美育课程打造的重要方式,因为户外环境相对而言更加丰富,所以也更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植物世界》课程中,我们可以利用 VR技术进行植物生长过程模拟和观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物世界》课程中,我们可以利用 VR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观察不同动物生活习性和不同时期的身体特征;《海洋世界》课程中,我们可以利用 VR技术让学生在虚拟海洋世界中感受深海世界的神秘。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可以有效解决自然美育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课堂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分散等问题。

(三)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感受自然美育

自然美育课程中,学生通过在自然物上创作,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自然物的美和大自然的神奇,这是一个亲身体验、自我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大胆创作,使其在感受自然物之美的同时,创造出更多具有自然美感的作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不同自然物来指导学生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思考,如“我发现了什么”“我看到了什么”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自然物之美和大自然的神奇。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使其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逐步理解和认识大自然。

五、信息化技术教学模式下自然美育课程开发路径

(一)注重宽松的活动氛围营造

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自然美育课程的开发必然离不开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轻松愉快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更全身心地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不再是对幼儿进行简单看管,而是需要尽可能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参考与帮助。自然美育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观察、记录、体验,还要求学生能创作,能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到的美以绘画、文字、音乐等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在自然美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宽松的活动氛围营造,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努力让学生体验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如在《寻找春天》一课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色,并让学生自主观察记录春天的景色,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展示。通过师生的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自然美育课程中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活动氛围,为自然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实际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就已经形成了主动规避风险的意识,作为教师只需在活动开展之前,为幼儿讲解清楚具体的活动范围以及常规的安全事项就可以。对于幼儿来说,宽松的氛围更有利于他们大胆探索和感受自然。这样的环境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确保他们在更加轻松、愉快以及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提高自身的艺术创造力,也为幼儿的不断发展与成长奠定基础与保障。

(二)注重非创造性活动的程序化操作对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作用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基于这一阶段的生理特点以及心理发育情况,他们在美感形成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在“自然美育课程”中,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活动情景。例如:在“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通过“我爱家乡”这一主题,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为幼儿创设一个“情景化”的环境,让幼儿更好地体会到家乡的美。比如:让幼儿观看一些有关家乡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资料;让幼儿自己去收集家乡的各种物品,如:各种形状的鹅卵石、各种各样的石头、鹅卵石、贝壳;还有一些关于家乡特产、生活用品等方面的图片资料。在观看这些图片资料时,让幼儿讨论:你们觉得家乡这些东西漂亮吗?使幼儿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体验这些情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幼儿学会欣赏和体验事物所具有的美。并根据这些资料设计“我爱家乡”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图片了解自己家乡的环境和人文景观。

六、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由于互联网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确实对于幼儿的审美培养、艺术养成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黄金时期,如何切实提高幼儿的自然美育效果,使其不断提高信息化媒体时代变迁背景下幼儿的自然情感与幸福感,培养幼儿形成对美的正确认知以及对美术的兴趣,最终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事物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思维发散能力以及创造力,都将成为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在信息化背景下,自然美育课程要求立足于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帮助幼儿在学习以及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技能方面、情感态度方面的成长与发展目标,是幼儿教师的职责所在。因此,面对全新的时代发展环境,教师需要对自身有更为全面的角色认知与定位。他们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尽可能为幼儿创造更多轻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更好地顺应幼儿的发展趋势,体现幼儿天性的同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应尊重和认可幼儿的自主创作行为以及情感表达,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幼儿在参与自然美育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情感互通,形成艺术兴趣与自信心的同时为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鄞诗雨,文卫民,谭菁等.二十四节气儿童美育研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3,2(03):141-143.

[2]沈雅婷.自然美育视角下幼儿园植物角的创建[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02):170-171.

[3]张霞,孙璐.家园社协同开展幼儿美育的原则与方法[J].福建教育,2022(38):11-13.

[4]浦月娟.创生取向下幼儿自然美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早期教育,2022(03):8-9.

[5]金萍.從陶行知美育思想看幼儿自然美育工作[J].幸福家庭,2021(23):143-144.

[6]廖丽莉,冯琪,李文馨.园本自然美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以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蓝花楹自然课程为例[J].环境教育,2021(01):40-43.

猜你喜欢
信息化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