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传染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迭代升级的思考

2024-05-07 00:27袁林杨丹彤邱照赵子耀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

袁林?杨丹彤?邱照?赵子耀

摘要:近年来,N市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防控信息系统,以实现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和信息的双闭环管理。本文针对该系统的开发应用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迭代升级方式。

关键词:传染性疾病防控;信息化;迭代升级

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人流和物资流交往变得非常频繁,给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N市建立了传染性疾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从零开始逐步完善,为应对新时期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但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有必要对该传染性疾病防控信息系统进行迭代升级,根据政策调整进行適应性改造,推动系统应用由较初级的单一病种向普遍性传染病防控的转变。本文将重点对新时期传染性疾病防控信息系统的迭代升级进行分析。

一、开发应用情况

(一)系统建设背景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传染性疾病防控方案的通知》,为了提升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建议依托现有的信息平台或者单独建设应急处置信息平台,横向跨部门汇聚传染性疾病相关数据,纵向与国家信息平台贯通。通过融合实验室检测、大数据、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隔离点管理、病例转运和诊疗等信息,实现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和信息的双闭环管理。因此,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完善传染性疾病防控综合管理系统功能应用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完善后的系统将能够支持传染性疾病风险研判、制定防控措施以及资源统筹调配。这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传染性疾病的挑战。

(二)系统开发情况

为及时掌握传染性疾病防控动态,快速收集、分析、利用各类与传染性疾病相关的数据,有效应对传染性疾病输入风险,切实提高应急处置的效能,N市防控指挥部在市防控大数据专班和市大数据集团的紧急协作下,紧急开发了N市传染性疾病防控综合应用平台V1.0。该平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构建了卫健、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一体化的传染性疾病防控综合管理系统。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围绕“多点汇聚、处理下发、执行反馈”的三大核心要求,该平台在传染性疾病监测预警、数据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物资保障等方面发挥着有力的支撑作用。同时,该平台集成了全方位的传染性疾病防控服务功能,能够盘活大量的疫情防控数据,形成了一个有效的数据闭环管理体系,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管理系统、涉疫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和隔离点信息管理系统等模块。

由于开发时间紧迫,N市传染性疾病防控管理系统在开发初期只能快速交付和上线。因此,在系统设计时,注重兼顾以下三方面的考虑:①技术可行性。该系统使用目前主流的开源框架Vue + Spring Cloud进行开发,前端采用Vue框架,后端数据服务使用Spring Cloud,这些框架能够快速创建独立运行的spring项目,便于与既有系统或第三方库进行协同工作或迭代升级。②经济可行性。系统运行时只需要一台日常工作的电脑或手机,并且根据必要的软件环境即可安装运行。因此,各级工作人员在操作系统时相对简单,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或软件支持。这也降低了该系统的使用成本,并增强了其竞争力。③社会可行性。该系统的设计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不违反任何相关的法律和指导方针。操作界面相对简单,各级工作人员能够轻松使用此系统。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发展,计算机在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为系统提供了基础支撑,也为其在社会上的推广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系统使用情况

为充分发挥N市传染性疾病防控综合应用平台的赋能作用,助力常态化、长效化、精准化传染性疾病防控,市防指大数据专班和市大数据集团先后开展了四轮专题培训,全市5000多名基层人员已经熟练掌握了该系统的相关功能应用。据统计,该系统的相关数据如下:平台授权用户数为3664,平均日活跃用户数为2030,平均日登录人次为5060,日均新增数据条目数为8446。

由于传染性疾病形势不断变化,防控要求不断调整,应用需求也不断增加,该系统的相关功能也在不断优化。从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该系统涵盖了防疫日常工作和管理需求,满足了各县(市区)级、街道级、村居级以及隔离点用户的使用需求。它实现了优化传染性疾病处置流程,各级实时监管,动态跟踪,极大地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节约了经济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开发理念有待更新

面对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新时代新背景,为了提高传染性疾病的常态化防控能力,需要在认真总结传染性疾病防控信息化应用的经验和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建设发展契机,结合业务工作特点,通过大数据技术辅助构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自组织的治理模式,提高多主体协同治理的能力。同时,利用大数据4V(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的特点,收集大量数据,进行有效数据分析,加强突发事件风险预测的能力,降低社会冲突风险。从技术可行性角度分析,传染性疾病的常态化防控需要对数据采集和算法进行优化,并进行流程再造。这需要运用数字技术来改造管理和服务模式,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并通过提高社会协同和治理效能来实现精准防控的效果。然而从社会可行性角度分析,仅靠技术的单兵突进和刚性嵌入是不足够的,还需要进行观念上的更新、制度上的改革、组织上的转型、法治上的规范等。如在传染性疾病防控实践中,存在用户信息过度采集、跨区域或部门间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叠加技术层面的不完备、数据层面失真以及由主观认知的偏差甚至偏见导致的算法有效性的降低等,都会直接制约传染性疾病防控信息化的有效性。因此,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和改进外,还需要在观念、制度、组织和法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实现传染性疾病防控的精准化和有效性。

(二)系统互嵌还需磨合

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信息化现状存在4个共性问题:①信息化建设中的“孤岛和烟囱”,纵强横弱;②数据资源的重收集、轻利用与缺乏广泛的交换共享;③全国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信息化水平高低不一;④缺乏统一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信息化顶层规划,信息整合能力差。由此,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技术与社会治理实践的互嵌耦合关系,对后传染性疾病时代提升传染性疾病防控成效至关重要。

(三)系统应用亟待优化

三年以来,早期传染性疾病应用系统建设面临着时间紧迫、任务紧急的压力,因此该系统仅专注于单一病种的传染性疾病防控,无法直接应用于其他普适性传染病。首先,流调信息管理系统在使用时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流调时间紧迫、流调信息广泛且存在大量分类,反复流调的效率较低。系統仅提供了信息模块化录入和自动生成报告以及传染性疾病相关人员管理的基本功能,未能实现自主交互、人机问答和智能解析,无法满足大规模复杂场景下无接触式流调信息的高效收集及快速准确的追踪溯源需求。其次,传染性疾病相关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本身业务流程复杂,涉及各个层级的用户,包括县(市区)级、街道级和村居级。尽管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但仍有许多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陈旧,认为信息化只是简单地将纸质表格变成电子文档。办公与个人业务相关的部分存在联系,而各种数据则被分割成孤立的部分,导致系统上的下发数据不及时。最后,隔离点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率低。由于隔离点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交接工作不及时,导致接替的工作人员对系统不熟悉。这经常会导致管理人员系统内上级已经派发至隔离点的数据没有被处理,或者管理人员已经到达隔离点但没有时间顾及系统。隔离点点位长也未能及时处理这些情况,导致系统内的数据及时性大打折扣。

三、迭代升级思考

H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刻分析新形势新要求,意识到需提高站位、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并勇于探索,以新发展理念迭代升级改造该系统。为加快打通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公众参与、共建共管的我市传染性疾病防控综合管理系统,N市决定推出V2.0版本。

(一)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只有通过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到一体化联动的智能防疫创新应用模式中去,才能有效地提升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这种技术赋能对于智能防疫系统中的第一步流调信息管理系统尤为重要。该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流调信息的抽取、人机连续问答和可信度评估等技术创新,从而能够高效、可靠、稳定地自动收集流调所产生的信息,从而极大地提高流调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不断拓展系统应用范围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明确了对传染病实行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传播方式及速度等因素,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类三类。自2004年传染病防治法修订以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多次进行了调整。目前我国共有报告传染病三类40种,其中甲类有2种,乙类有27种,丙类有11种,实行分类管理。不同传染病的确诊依据不尽相同,可以基于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影像学诊断等。因此,在处理普适性传染病时,需要开发自定义的检测菜单。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应的防控措施。系统的开发应该考虑到这些特点,以确保可以有效地进行传染病的监测、诊断和处置工作。

(三)蓄力强化用户友好导向

在新时期,为了有效防控传染性疾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首先,要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聚焦社区脆弱群体,进行“社区画像”和“数字画像”,以提升针对不同人群,特别是脆弱人群的民生保障,加强疫情防范和控制。另一方面,持续优化社会网格化“技术—社会”互嵌耦合的治理路径,推动基层治理制度的持续创新。同时,应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进行有效地防止和监管,制定对应的制度性约束,为群众提供一个系统的用户端口,让有需要的人自行注册,以了解最新的防疫政策、本地传染性疾病情况以及发布传染性疾病求助信息等民生服务。

(四)加快培育复合应用人才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传染性疾病防控常态化并逐步回归常态社会生活的过渡期。这也意味着传染性疾病对经济社会的扰动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因此对于系统的操作体验感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多系统多数据形式需要进行更好的融合,以满足新时期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需求。推进传染性疾病防控信息化建设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创新,培养人才是其中的关键。需要对公共卫生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对信息化人员进行公共卫生知识学习,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培养更多“懂医、懂防、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建设一支快速响应的公共卫生信息化队伍也至关重要。这样的队伍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业务需求,并且及时解释说明或解决问题,为公共卫生信息化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五)逐步提升综合支撑能力

逐步建立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其他部门以及其他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发展同步的信息化服务模式。同时,还将研发公共卫生领域的“智能插件”和传染性疾病报告系统,从医院HIS系统中提取数据,减轻临床医生的工作量,提高准确性和报告率。通过强化合作共建,人们将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切实控制各类普适性传染病。此外,人们还将深入推进健康促进行动,努力消除健康危险因素,稳步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助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传染病防控信息系统迭代升级也面临了新的机遇。管理我国对传染病防控信息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大。开展信息化的传染病防控信息系统成为当前疾病预防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系统的迭代升级,医生能够加强对病人的监控,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医院工作的整体效率。这对于促进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郝晓宁,马骋宇,刘志业,等.中国基层卫生信息化改革的成效及问题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0(7):3-5,9.

[2]杨志云.浅析国内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特点[J].中国新通信,2019(11):154.

[3]林鑫.大力推动电子信息在卫生系统的应用加速医药卫生现代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5):230.

[4]魏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信息化监理分析[J].通讯世界,2015(17):281.

[5]张维达.智慧城市信息化背景下云网综合能力平台建设探究[J].中国信息化,2023,(05):69-71.

[6]张爱超,陈荃,王岩,等.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人员配置及培训现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3):14-18.

猜你喜欢
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水利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探讨
如何构建交通信息化的防护墙?
法律为信息化护航
医院会计信息化 路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