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

2024-05-07 16:39陈文娣
国际公关 2024年5期
关键词:人才建设公共文化

陈文娣

摘要:新洲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之邦,历史悠久,问津书院就在此地。新洲区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但是在新洲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欣欣向荣的同时,新洲区文化馆人才匮乏,基层文化馆的人才建设如何进行,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大问题,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新洲区文化馆;公共文化;人才建设

文化馆是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进行社会教育而设立的事业机构,也是群众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通过举办讲座、展览、阅览、演出等活动,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组织和辅导群众进行业余艺术表演和文艺创作等。文化馆功能的多元性,要求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多样性。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馆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文化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提交的关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管理人才培养的提案中谈到基层文化馆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一方面,馆舍建设面积的 “猛增长”与人员编制 “零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要求与文化管理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不难看出,基层文化馆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一、目前新洲区文化馆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新洲区文化馆始建于1951年,现在职在岗员工20人。其中 “90后”只有1人,“80后”2人,“70后”16人,“60后”1人,新洲区文化馆的人才队伍在年龄结构层面上面临老龄化的趋势。学历方面,有初中学历1人,高中学历1人,专科学历3人,本科学历13人,虽然在学历上中规中矩,但是学历不等于专业能力,本科学历13人中,只有3人是专业学历,10人是后期在党校和电大进修的文凭,专业也多是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等。基层文化馆专业技术的人才十分缺乏,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缺乏书法、美术、舞蹈、写作、摄影、曲艺和文学创作等人才,而且也难以引进,近10年来,新洲区文化馆总共引进专业人才3人,引進的一名舞蹈老师被区文化局借调,从教育系统引进的书法老师又被市群众艺术馆调走了,只有一名从教育局引进的音乐老师留在文化馆。

新洲区文化馆难以留住人才的困境十分严重,人员固化、老龄化、缺专业人员是新洲区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

二、基层文化馆为何难以留住人才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看,一方面是自由市场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体制内对文化事业的忽视,人才外流、上流,导致基层文化馆人才奇缺。

其次,基层文化馆自身也没能做好人才培养和文化宣传工作,基层应当是人才的宝库,积极动员基层人民的文化热情,吸纳、培养一批基层文化骨干是基层文化馆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洲区文化馆之所以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不足有很大关系。

最后,难以招新。事业单位编制逢进必考,这就给那些有专长但是其他方面存在短板的人才设置了门槛,而且像新洲区文化馆这样的基层文化馆,待遇差、地方小,考进来的年轻人也留不住。再加上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即使好不容易有个专业人才,也难免被市中心文化馆调走,好的人才不愿意屈居基层文化馆。

三、基层文化馆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断层现象严重

为了保证群众文化事业后继有人,在基层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中,应该进行梯队建设,做到老中青三结合。现阶段,事业单位体制内引进人才都是逢进必考,那些有专长但是其他方面存在短板的人才想进进不来;有些通过国考、省考进来的专业学院毕业的年轻人,发现体制内的工作枯燥,待遇低,纷纷选择跳槽或者转行,所以基层文化馆难以招到年轻人,即使招到人才也留不住。基层文化馆人才断档严重,老一批业务骨干都已经退休,年轻的业务人员却没有跟上。

(二)没有人才引进机制

地方政府没有制定相关引进人才的规章制度,所以很难招收或者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文化馆工作。人才的引进机制不灵动,局限于专业院校的专业技术人才,忽略了常年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土专家、老艺人,没有把这个群体作为重点开发对象,政府和人事部门也没有制定相关政策,导致业务能力强、常年在基层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由于不能彻底解决编制问题,最后纷纷离开,转行到其他部门工作。

(三)缺少有效人才培训制度

由于现有专业人才的青黄不接,再加上基层文化馆专技人员业务水平有限,从而导致专业人才培训和辅导工作比较单薄。高质量的辅导培训课程主要是依赖主管部门的资源配置或以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专家教授。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对人才培训缺乏重视,没有制定有效的人才培训机制,即使组织培训活动也是走过场搞形式,没有真正从文化馆行业人才培养和服务能力提高上面着手。

因此,针对新洲区文化馆的人才现状,要解决新洲区文化馆人才建设问题,要从引进来、留下来和内部培训三个方向入手,缓解人才队伍单薄、人才建设严重不足的问题。

四、跨界交流,合作共赢,不拘一格纳人才

(一)借助自身平台,开展跨界合作

文化馆属于事业单位,就政策而言,通过招考渠道招纳需要的人才的难度极高,难以招纳那些学历高专业过硬的技术人才,然而这一批人才才是基层文化馆所需要的。现阶段要改变大的政策是不可能的,而且基层文化馆的机遇小、待遇少,很难真正留住优秀的人才。综合以上因素,基层文化馆可以拓宽思路,积极从民间以合作的方式吸纳人才,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从无到有地培养人才,把自己当作培养人才的跳板而非吸纳人才的宝盒,基层文化馆不应当是一潭困境中的死水,唯有流动起来,才有生机与活力。

要做到这一点,先要开展基层人才的调研工作。以笔者个人在基层长期的工作经验来看,新洲区有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有许多爱好文艺的人才。河边、广场,常有舞蹈爱好者和各种乐器爱好者演出。新洲区有文艺活动的土壤,文化馆可以将这一点利用起来,从这些基层业余人员中挑选出一批人才,如通过开展文艺比赛的方式,选出合适的人才,以项目的方式组织这些人开展活动,借助这些人才提高新洲区文化活动的水平和质量,不必拘泥于是否在编。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政府加大在文化领域的投入,否则受限于经济条件,很多方案和政策都无从施展。

(二)打造文化品牌,培养高质量的文化市场

新洲区虽有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但都是随便化、私人化,难以形成大的文化品牌。新洲古往今来就是文化之邦,文学艺术的氛围浓厚,而新洲区却没有高质量、高档次的公共文化交流的场所和事业,广场和河边这些公共聚集的场所也没有规律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一方面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又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荒漠。许多新洲人别说文化馆,就连位置在哪都不知道,种种矛盾与困境,令人痛心。

没有广袤的文化市场,就没有充盈的群众基础,人才又从何而来呢?

新洲区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作为武汉市第一个省级民间文艺之乡,新洲区的民间艺术土中出奇,多姿多彩,独具特色,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美术、医药、民俗等120多项,同时举办了很多精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将这些群众文化活动与市场相结合,借助市场经济的春风,利用深厚的民间文化群众基础,打造新洲区的群众文化品牌。人才队伍在其中起到凝聚力量、文化聚合的作用。基层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新洲区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民间文化的底蕴十分丰富,是一方尚待开垦的良田。

打造文化品牌,不仅可以促进公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更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推动现有人员自觉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在活动中和人民群众一起相互学习、提高,推进新洲区文化馆人才队伍的建设。

五、内部培养,公平公正

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开源,更需要加强人才管理,一方面形成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另一方面为出色的人才提供晋升之阶,以公平公正的管理方法杜绝走后门的不良风气,更好地留住人才。

(一)加强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可以内部选拔一批优秀业务骨干,与外界文艺组织合作,培养提高现有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可否认的是,现有的文化馆工作人员对文化馆的工作要求有更为清晰的认知,能够挖掘这些工作人员的潜能是最好的方式。不仅是才艺及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大众文化传媒、心理学等全方位的文化素质要求也要跟上,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新时代,对文化工作人员的要求是全方面的,不仅是寓教于乐,更重要的还有与大众的沟通、引导。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洲区的居民结构也更为复杂,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娱乐丰富多彩的情况下,如何在人员日渐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给文化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应地,是对人才的数量、质量的更高需求。

(二)规范业务工作人员职务职称晋级制度

在职务职称晋升方面,以往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文化馆这种对职业技能有要求的单位,对在人员晋升层次上,应该更尊重个人能力和实际贡献,按照个人能力和实绩来更公平地为职工提供晋升途径,不仅能够提高大家提升个人能力的积极性,更有利于留住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文化馆的工作也能更好地展开。同时,可以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政府年终的考核指标,在政策层面推进文化馆的人才建设。

要培养人才,绝不在一朝一夕,基层文化馆在内部人才培养上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只看一技之长,而忽视了对整体素质的培养。要培养好的苗子,就要塑造好的土壤,建立长效稳定的培训机制、公平公正的晋升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激情、工作活力和创新能力。

六、培养优秀人才,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趋势

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处在时代的拐点。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对文化领域的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文化馆内队伍常年保持在一个水平,原因在于专业人才、业余人才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深造。尤其是文化馆内并没有建立人才培养计划与人才使用制度的目标计划,同时没有资金的投入。导致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只停留在简单的口号式的重视上,真正的文化艺术活动并没有大力开展。群众文化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人才就难以发挥自己的作用,造成人才的浪费。”[1]

对人才的要求首先产生于新媒体和传媒手段的变化与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大数据的发展,对文化馆的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文化馆要做好文化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好新的科学技术和传媒平台,因为文化宣传是面向大众,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适应老一代的文化宣传方式,对文化的需求也不仅仅停留在文学艺术、音乐美术这些传统的文化类别,多元化、立体化的文化需求正在不断产生,这方面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造成了新的人才缺口。[2]

文化馆是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单位,可以借助自身优势,推广一些有活力、有潜力的文化活动,以文化发展助力经济发展,推动新洲区经济发展多元化。同时,发达的文化经济也能够为文化工作助力,充满活力的文化市场经济的氛围能让文化工作如虎添翼,使群众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得群众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主动接触、了解、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带领下重新焕发生机,从而树立起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七、结束语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人才的培养使用绝非一夕之功,只有群众文化事业搞得风生水起、繁荣兴旺,政府职能部门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重塑基层员工信心,群众文化从业人员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创作提供更多优质高雅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现代基层文化馆的人才建设工作要将引进人才与培养内部人才相结合。一方面,要注重引进民间和高校的高端人才,这些人才往往专业技能十分突出,熟悉市场经济,自带群众亲和力,能够自然带动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打造健全、持久、长效的内部培养机制。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相结合,适应新时代对基层文化馆人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獻:

[1] 林艺红.浅谈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思路[J].广东蚕业,2018(10): 107-108.

[2] 封霓.以创新思路加快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探究[J].传媒论坛,2018(9):173-175.

猜你喜欢
人才建设公共文化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文化馆人的要求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煤炭企业人才建设问题探讨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防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展望
浅论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后的人才建设